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社会的学习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就其一般的概念而言,是个体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凡是与知识和经验获得相关的,不管是通过正规的学校课程,或是经由非正规的但可归之为教育的各种途径,乃至种种正式或非正式的体验、交流与接触所引起的个体认知与情感上的变化,都可称之为学习。学习最重要的特点,是通过知识与经验的获得而引起个体心智的变化。至于学习以什么方式进行,在什么场合进行,如何进行,则受制于具体的条件。 社会正进入知识时代。在知识社会,技术的发展,生活、就业与工作市场的变化要求人们必须重新检讨、探索和发现个体、组织与社会在学习上的应…  相似文献   

2.
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发展在社会交互中产生",它强调和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发生,知识是在社会性的协商与合作和个体独立思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幼儿同伴合作学习的价值主要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激励幼儿的探索欲望等。  相似文献   

3.
知识社会和成人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的知识社会是以人为本,以知识经济为主体、以知识管理为纽带的学习社会。知识社会的成人学习是与时俱进的学习,是普遍建立在远程开放及网络条件基础上的学习,是伴随终生的学习,成人学习是权利与责任的统一,是实现和展示人生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梅  田伏虎  高阳 《教育与职业》2006,(33):172-173
知识是人类个体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是一个不断继承知识、创新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连续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了知识的这种联系,是在传统学科式学习的基础上拓宽和加深知识学习的一种学习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构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观点认为个体某些领域的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制度的产物,或者说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下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社会建构论促成了知识从外部灌输到内部建构的观念转变,提出了学习共同体和情境学习等观点,并且重新诠释了师生关系。社会建构论对当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社会建构论过于强调主体的建构性也使其存在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强调知识的积累、分享、传递、创造与应用。在知识社会中,知识的生产快速,知识的周期缩短,知识的传递迅速、取得容易、储存方便,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知识型人才是知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要适应知识社会的挑战,必须积极发展成人教育,鼓励成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自发学习,教会成人学会学习。只有通过发展成人教育,加强成人的进修与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个体素养,才能推动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享受知识社会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位置与知识建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位置与知识建构的关系,作者使用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和内容分析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两门在线课程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两门网络课程的社会网络都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其核心位置、半边缘位置及边缘位置都具有一定数量的行动者;(2)两门在线课程的社会网络都存在结构洞,且均有一定数量的行动者掌握了结构洞位置,成为社会网络中的潜在的意见领袖;(3)处于不同核心-边缘位置上的行动者,其知识建构特点具有显著差异;行动者的核心度对信息分享层知识建构有很强的正相关影响,对意义协商层的知识建构也有较强的正相关影响;(4)占据较多结构洞位置的意见领袖与非意见领袖之间的知识建构存在显著差异;且担任意见领袖的行动者比其他行动者具有更多的意义协商知识建构行为;(5)占据中心位置的行动者和占据结构洞位置的行动者,其知识建构的特点不同,但他们都在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知识建构的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玉 《家庭教育》2007,(7X):30-31
学习是以学习者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目的不只在学习知识,更在发展个体的智能和态度。学习是一个认知历程,也是一个社会历程,除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外,周围的人、事、物都会与学习者产生主动的交流互动,而使整个过程呈现动态的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吴洪富 《成人教育》2007,(11):36-38
在当代,学习无疑已占据了核心地位。一些社会学理论为学习的这种地位做出了注解,主要有风险社会理论、知识社会理论及学习社会理论等。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信息,信息只有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的主动建构才能内化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笔者认为数学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更需要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活动,才能真正纳入其认知结构中.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当代三大哲学思潮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主张知识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该学习理论应用到教学领域,生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情境性学习、交互性教学。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优点明显,但也存在理论上的模糊性,仍需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大军 《高教探索》2015,(2):11-15,31
因应学习理论的发展和时代的诉求,当前大学生学习方式孕育出从知识习得学习和社会参与学习向知识创造学习的发展路径。知识习得学习是认知主义视角下"独白"式的学习,强调的是知识的一般性和规范性。社会参与学习是情境主义视角下"对话"式的学习,关注的是活动的设计和社会参与水平。知识创造学习则是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交互"式的学习,倡导的是协同创新。高校应该通过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和利用现代化学习技术、改善学习评估等策略,推动大学生知识创造学习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人类进入了学习化社会 ,作为个体获得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地位凸显 ,个体学习模式也发生重大变革。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作为个体发展智力能力 ,适应社会的一个崭新的学习观被逐渐认同。本文就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心理条件、思维方式和基本原则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人从学前阶段进入学龄阶段,其主导活动也由游戏转化为学习,发生根本变化。这一变化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其本质涵义就是让个体学习掌握必要的社会文化知识和社会行为规范,使之能自立于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教学内容便体现了该社会对新生一代在社会化过程方面的某些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学习这一主导活动,  相似文献   

16.
张莉 《考试周刊》2011,(40):222-223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它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可以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新知识观视野中的儿童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是怎样学习的?这是一个困扰人类认识论的核心问题。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诞生,便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对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上。各种心理学派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连接;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对理解的探索”;信息加工学说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会的协商”。  相似文献   

18.
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隐性知识主要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虚拟学习社区作为非正式学习环境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为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提供便利条件。本文主要从非正式学习的视角来讨论如何利用虚拟学习社区来促进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个体掌握的知识中大部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的方式习得的隐性知识,研究非正式学习中隐性知识的建构对促进个体的非正式学习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意义。提出了如何在Web2.0的环境下构建非正式学习的平台促进隐性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的转化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的获得需要非正式的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社区是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它的情境性、交互性以及便捷的管理工具能有效地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促进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结合虚拟学习社区在促进个体隐性知识建构方面的优势,提出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的转化方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