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积极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文章针对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新模式:课堂实践+课后体验实践+课后参与实践,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增强其实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明确课程任务是前提,把握内容重点是基础,改进方式方法是关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途径。  相似文献   

3.
深入挖掘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百年党史的宝贵实践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当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实施路径。借助比较思维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有效凸显人民和历史在比较下做出“四个选择”中所表现出的“四个伟大”,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说服力与思政性,增强授课效果,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系统性提升。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纲要>课程教学实践,主要从课程与大学生的正确理念关系、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程的交流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旨在增强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研究和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推进该课课程建设、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环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准确把握课程特点、明确教学目的意义;坚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注重优化课程结构、用心凝练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主体教育功能和改革考核考评方法、巩固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晓婧 《文教资料》2012,(3):213-2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李艾丽 《广西教育》2013,(47):52-54
理论性、实践性、研究性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模式。要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应优化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有效地进行课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性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8.
杨俊光  武小平  叶建  钱成敏 《文教资料》2013,(22):161-162,164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浙江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掘利用浙江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素材,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还有效地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龚诗昆 《文教资料》2020,(1):195-19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立足历史,通过屈辱史、抗争史和图强史的讲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坚定学生的爱国意志。拓展实践教学基地,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纲要"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实效性不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难以保证。通过建立和完善课程实践教学制度,依托桂越边境红色资源挂牌实践教学基地,推进红色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参加社会实践弘扬红色精神等途径,可确保课程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呈现教学模式僵化与疲软的现状,要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政治性、教育性与实效性。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为视角,提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要以理论专题教学、课堂专题讨论、实践教学三大教学模块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激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桂署钦 《教育与职业》2012,(27):155-156
研究式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对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起着关键作用。文章试图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应用研究式教学,以期从模拟授课、专题研讨、专题演讲、专题辩论、社会实践等研究活动方式进行教学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体现遵循教学大纲及时代性的原则,依托课堂、校园和社会三个平台,构建校内课堂实践教学、校内课外实践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教学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内心体验,有效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要达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除了课堂的理论教学之外,还要进行课程的实践教学。借用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将产生多层纪念活动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提升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红色家书是革命先辈留给后辈的珍贵财富,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珍贵的教学资源。其精神特质集中体现为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修身正己的严格要求、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和循循善诱的家风教育。将其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利于增强教学实效性,有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从红色家书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新媒体平台三个方面践行红色家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高校学生了解国情国史、明确"四个选择"必然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尚存在教师对本课程缺乏整体把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本课程学习不够重视等问题。为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练好内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国情和国史重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关键在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方法应当坚持历史与现实、内容与形式、观点与材料、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求真与求信等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实践课教学是该课程体现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真正认识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积极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实施实践课教学,以补充课堂上理论教学内容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规定的高校本科生4门公共必修课之一,其教材内容时间跨度长,知识点多,教学任务重,但学时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史讲论的特点,内在决定了历史展现的重要性,该课程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再现、重温、走进、探究历史等途径积极探讨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从历史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整体教育效果,增强其育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