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斗七星(红先胜) 如图1,枰上七子构成北斗星座之形,通过棋形转换构成“车炮低兵对中车炮”的高难度实用残局.该残局在历史上曾被列入例和残局. 本棋形变化复杂,是点、面、线、形的综合利用,亦是“形、技”合一的残排佳构.用子简练,着法奇巧,是实用残局“车炮低兵对中车炮”结论上的突破!这种高难实用残局与排局结合,应是当代排局的主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棋从断处生”,此说来自围棋,但却不适合象棋。就象棋言,“棋”又从何处“生”呢?姑且先“大胆假设”一下吧!谓之“棋从结中生”。围棋中讲的“断”,是要破坏对方棋子间的联系;象棋中讲的“结”,强调的则是制造并利用好双方棋子间的联系。“断”也好“结”也罢,都是把目光聚焦在棋子的联系上。  相似文献   

3.
第22条掌握高效的形 提高棋艺的捷径 什么是象棋中所说的“形”?最朴素的理解就是,若干棋子在棋盘上组合成的各种形状或图案,就称为“形”或“棋形”(特别说明:只有一方棋子组成的形状才可以叫形或棋形).比如我们常见的担子炮、连环马,都是局部常见的棋形.就全盘而言,攻防两端效率好的棋形,我们称之为“好形”;攻防两端效率不高的棋形,我们称之为“坏形”或“恶形”;被对方攻击且无解杀办法的棋形,我们称之为“死形”;子力拥塞缺少腾挪空间的棋形,我们称之为“愚形”;棋盘上对方防守阵形中,防守子力完整且子力之间联系紧密,或者对方子力集中的一侧,我们可以称为“厚形”或者“厚势”,反之我们称为“薄形”或者是“空形”.  相似文献   

4.
从见到的史料中,我们知道早期的象棋是“金铜成形”的棋子,更知道宋代已是平面圆柱形文字的棋子。但是,在“金铜成形”棋子与平面园柱形文字棋子这两者转化之间,有无木质立体棋子呢?搞清这一点,对棋史的研究无疑是有益和必要的。笔者在阅读史籍中发现,试制成木质雕刻成形立体象棋的是唐  相似文献   

5.
第六条:兑子战术——不可避免的“量”与“型”的较量 棋子在棋盘上不停地活动,双方棋子互相接触,互相渗透,难免要进行一些子力兑换.通过棋子互相兑换达到一定作战目的的手段就称为兑换战术.兑换战术是象棋基本战术之一,在我们对弈过的每盘棋中几乎都有兑子战术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象棋秀 为期三天的“三星堆歌舞象棋节”于2004年元旦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外如期举行。著名国家象棋大师李艾东领衔的棋坛名将在三星堆古祭祀台之巅摆下擂台,接受各路象棋高手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32枚棋子分别由32名舞蹈演员扮演,而战场则设在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巨型棋盘上。 对弈中,“棋子”拼杀或生或死都有特技动作和歌  相似文献   

7.
第10条空间局促主动腾挪 空间优势保持压制 空间是什么? 象棋的空间是指双方展开对抗性战斗的场地,即棋盘.象棋空间对棋局的作用是通过子力配置的位置及其排列的棋形,影响子力本身力量的发挥而显示出来的.《孙子兵法·地形篇》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意思是智慧的将帅,善于利用地形作为制订计划进而取得胜利的辅助条件.在象棋中,相同的子力由于位置不同和其它棋子排列的棋形不同,在棋局战斗中的作用就不相同,甚至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盲人象棋大赛:苏联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象棋大国,爱下象棋的盲人就多达10多万,但盲人棋迷下起棋来一般只能下“盲棋”而不能下“明棋”。苏联国际象棋协会为了让盲人能参加正规棋赛,特别设计了一种“盲人棋”(棋盘上的棋格红方凸起而黑方凹陷。棋子则呈浮雕形且有可能摸的两色标记)。据悉,苏联将举办首届国际青年盲人象棋大赛,报名的国家已有苏、德、美、保、罗、匈等20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有些象棋爱好者,好下棋不识谱,看不懂象棋书刊上的术语。要求介绍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以便自力阅读书刊。为此,本文着重讲解“着法术语”,以期对初学的棋友有所帮助。一、棋盘和术语的准确性象棋的“着法术语”是表示棋子移动的专用语(以下简称“术语”),书  相似文献   

10.
象棋是中国文化的伟大创造之一,历史悠久。同其它项目一样,今天的象棋,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变和形成的过程。这里,我想谈谈象棋子的演变。 最初的象棋子是立体“金铜成形”的。八世纪时的“宝应象棋”就是这一种。所谓“宝应象棋”,其实,早在宝应(唐代宗李豫年号,公元762年)以前就已流传了。只是由于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类的祖先未将象棋的创制过程记载下来,世界上又流行着两种十分近似而又不相同的象棋——即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人们研究象棋史,只有依靠既爱好象棋而又同时爱好文史的人向无边的文史海洋中去探索觅珠。此文,针对棋子名称,探讨一下棋子名称的起源。至于现在世界上仍在  相似文献   

12.
象棋与宁州     
中国的象棋,最初是“金铜成形”的象形立体棋子。这种棋子就是在工业发达的今天,铸造起来也会很麻烦,在古代就更不容易。因此,古时候棋艺多流传  相似文献   

13.
第52条 运用"劫争",可以让棋更加强硬 围棋、象棋虽然棋种不同,但是棋理相通。像“劫争”这类非常典型的围棋术语,在象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不同之处。当一方棋子被捉,选择的办法主要有三种:“对捉”“保护”“逃离”,三种解决办法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象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传承至今让无数人在参与之余,不由感叹其特殊的魅力和文化属性。从《楚辞》当中第一次出现“岜蔽象棋,有六博些”开始,“象棋”或者说是象牙所制的棋子,就成为了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符号,一直以各种形式所演变和延续着。  相似文献   

15.
象棋的一大优势,是棋子能够走动。走动使象棋的棋盘变大,子效提高。一枚棋子,在象棋中常能扮演多个角色。也许它刚才还在皇城根下救火,转眼间又出现在敌方腹地,成为铁扇公主肚子里大闹五脏庙的齐天大圣!这就是象棋。不同的兵种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巧妙组合,取长补短,演绎出浩若繁星的奇思妙想和攻防好戏。对象棋的棋子来说,"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不折不扣的格言。而牵制战术的精髓,就是让敌子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运动能力"。当一方的棋子因受到牵制而出现"痛风"、"偏瘫"甚至"高位  相似文献   

16.
打马棋     
打马棋中国古代棋类繁多,但今人所论者,不外围棋、象棋、六博等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尚盛行一种以“马格钱”作为棋子的棋类,这就是打马棋。据《古泉汇考》介绍:“打马用铜或牙角为钱样,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投子掷打之”。可见,打马棋所用棋子多以铜...  相似文献   

17.
围棋又被称为方圆、黑白、乌鹭、楸枰、星阵等。黑白、乌鹭是以棋子的颜色代指围棋,楸枰是棋盘,星阵则指一颗颗棋子布于棋盘上,犹如星星在周天排列阵势,所谓星罗棋布是也。方圆指棋盘棋子,“围奁像天,方局法地”,天圆地方,演生出无穷变化。棋盘、棋子所组成的弈具,代表了围棋文化的物质方面,但可包含着精神的内涵,折射出弈者的兴趣爱好、精神追求及时代的审美风尚。本文专说棋盘。先说棋盘的“形”。汉代班固说:“局必方正”,说明古代围棋盘的标准样式是正方形的。那么这正方形的棋盘首先是用来干什么的,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如…  相似文献   

18.
下围棋有让子,下象棋有让先、让马、让双马,直至让车。说起象 棋让九子(让五兵双仕双相),你大概不会相信,一方总共只有16枚 棋子,如何让得。 1999年12月1日在广州日报新印务中心,由“象棋第一人”许 银I;旧围棋棋圣聂卫平演绎了一场别开生 面的“互让九子”的超级对话,即同时下一盘 象棋和一盘围棋。这 种前无古人的精彩表 演吸引了上千棋迷前 来观看,而两位巨星 自始至终的对白也颇 耐人寻味。 聂卫平:开玩笑!你以为我的 象棋水平就那么差?我告诉你,世 界上谁也让不动我双马,让九子就 更甭提了。 许银川:围棋聂…  相似文献   

19.
NBA中车马炮     
潘达 《篮球》1999,(15)
中国象棋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兵家文化,象棋的许多奥妙都可以活化在球场上。每位球员如一枚枚性能用途不同的棋子,若能通晓NBA球员分属“车”“马”“炮”诸辎重  相似文献   

20.
唐宋以来,中国象棋留下了无数的名篇佳构和丰富的物质瑰宝,像棋子、棋盘、棋谱等,汇集了历代棋友的智慧,是一束束璀璨的遗产之花。挚爱象棋文化的资深收藏家刘国斌和张超英两位先生,披沙沥金,集腋成裘,数十年痴心不改,搜集到数千件象棋文物,不愧为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