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蔡元培(1868—1940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性;但同时,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非常软弱,因而又具有对于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种两重性在蔡元培身上有明显的表现。在清朝末年,蔡元培是以“翰林革命”而闻名的,他渴望民族独立,鼓吹民权和女权,组织反清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1902年)和“光复会”(1904年),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1905年),并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他甚至亲自参与策划武装起义和暗杀清朝官员的活动。在推翻清朝封建皇帝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中,蔡元培是作出过  相似文献   

2.
二、漫画略赏 这幅漫画辛辣地讽刺了一种沽名钓誉、浅薄无知者的丑态。他在报纸上登过“征婚启事”,就向别人吹嘘说“上过报纸”;他与外国人换过钱,就向别人吹嘘说“搞过外交”……这种欺世盗名者在现实生活中真是太多了,我们可以找到各种类型的影子。比如,有的人参加了某项工作,本来只做了一点辅助性工作,但一吹起来,就说这项工作全都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先生是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本文拟就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蔡元培先生是一位由晚清翰林转向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目睹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晚清腐朽的政治,萧条的经济,落后的文化使中国成了列强的肆虐之地。严酷的现实唤醒蔡元培先生寻求振兴民族之道。他在长期的探索之中,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他认为“改造社会,必先改造教育”,振兴民族,必先发展民族的教育,通过教育发展民族“自强的能力”,养成民族的“健全人格”,培养人民“独立不惧之精神”。他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  相似文献   

4.
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并非自“五四”开始,也非杜威来华和杜门弟子的鼓吹发其端。比较说来,中国知识界教育界中较早接受和宣传杜威教育思想的当数蔡元培。1912年,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他在制定民元学制时感到,当时中国社会的最大问题便是“人民失业至多而国甚贫”,因此他把“实利主义”教育列为教育宗旨之一,认为这种创于“美洲德费伊(杜威)派学说”的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实为中国“当务为急者”~①。此后的几年中,蔡元培一再通过文章和演说向国内教育界介绍杜威,说他创造的实用主义“力言学…  相似文献   

5.
“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是蔡元培的德育“成德”心理观。他认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四者缺一都不能构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无时不当学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他从幼年时起就刻苦攻读,几十年如一日。他有一句名言:“无时不当学。”毛泽东同志曾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一八九二年蔡元培考取了清朝进士以后,在京城做了六年官。他很少把时间用在官场应酬上,而是闭户潜心读书。在书斋中,他亲手写了一副对联: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由此可见他的为人和好学精神。无时不当学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体育教育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先生在体育方面有许多令人启迪的见解。我们看了后禁不住想把它收集、归纳起来献给广大读者。 一、蔡元培的教育观——以养成“完全人格”作为新教育的标准。 蔡元培先生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科学、民主之基础上,是与人类近代文明的发展相一致的。他在1912年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中谈到:“君主时代之教育,不外利己主义。……现在此种主义已不合用,须立于国民之地位,而体验其在世界、在社会有何责任,应受何等教育。”在1915年《1900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一文中说“近世之趋势,在实力主义,然不可不济以世界观及美感之教育。以人为本位,不得以社会之需用而强人以就之。以完全人格为本位。不得以动物同性限之。以全世界人类平等之眼光为标准,不得以宗教、门第、阶级等区别之。”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在1919年2月《教育之对待的发展》一文中确定新教育标准为“盖群性与个性的发展,相反而适以相成,是今日之完全人格,亦即新教育之标准也。”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美育是学生成长,学校教育的灵魂。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中,主张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而“兼容并包”也被视为蔡元培思想的核心。“兼容并包”体现了他对中外文化的采撷和糅合,与他文化取向紧密相连。本文试从外国文化取向上探讨他这一教育思想如何形成、发展、完善以及成熟确立,加以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2010年的新年钟声巳然敲响,转眼间21世纪的头十年已经离我们而去。回首当年初进象牙塔的我们,第一次背上行囊,离开了家,走上求学的人生旅程;第一次卸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第一次不再强逼自己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在电脑机房、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一九四○年五月,蔡元培在香港逝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同志分别发出唁电,延安各界人民举行了追悼大会,周恩来同志撰写了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民主革命先行者蔡元培一生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今年是蔡元培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我们纪念他,对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发展文化教育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12.
王阳安 《中国德育》2006,1(3):31-35,56
蔡元培认为,德育是强兵富国的需要;有助于改变社会不良风气,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的需要。他强调道德教育为中坚,寓德育于体育、智育、美育、世界观教育之中;确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为“自由(义)、平等(恕)、友爱(仁)”。他还把心理学引入德育理论研究,提出“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成德观”。蔡元培的德育思想体系,对当今德育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先生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特别在教育界享有盛名。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但是,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蔡元培研究一度处于沉寂状态。1979年以后,学术界对于蔡元培的研究大为改观。高平叔的《蔡元培年谱》,周天度、唐振常分别编撰的《蔡元培传》,梁柱的《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和聂振斌的《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等专著相继问世;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蔡元培的文章也已达百余篇。本文拟分几个方面,对1979年以来蔡元培研究的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4.
北大之大,首先是蔡元培之“大”。蔡元培之“大”,是胸怀之大、目光之大、品格之大、思想之大,是“有容乃大”之“大”。于是,蔡元培生前就获得东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给予的尊称:蔡先生。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早在赴任之前,医专校长汤尔和和沈伊默就向他举荐过陈独秀。汤尔和说,陈独秀“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并拿出十多本《新青年》给他看。蔡先生对陈独秀“本有一种不忘的印象”,那个印象起始于蔡先生创办《警钟日报》。当时刘师培曾对他说:“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陈仲甫一人支持了…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毛泽东同志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在我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家。在“五育”中,蔡元培着墨最多、论证最细的就是世界观教育。那么,蔡元培到底是如何提出世界观教育的。世界观教育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6.
<正>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把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的人,是美感教育的首倡者”①。“美育”一词还是蔡元培首次于1912年从德文AsthetischeErziehung译出。蔡元培在德国期间曾对西方美学、尤其是康德的著作作过深入的研究,同时他还系统考察了西欧各国的传统艺术,写了一系列美学、美育论文,把西方美学思想介绍到中国来。他的美学美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是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先生     
余毅 《21世纪教育》2003,(12):72-73
本文作于1942年蔡元培先生74岁时。作者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概述了蔡元培先生自1917年任北大校长后,整顿旧北大平庸涣散沉闷的“衙门”校风、倡导自由民主动平等的现代学术的实绩,从而证明文章的主要观点:无论在教育还是在学术上,蔡元培先生都是开风气者和奠基者;他以崇高的地位、热烈的情感、真实的见解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文章收束处,点出蔡元培先生看似平常却堪称改写了现代中国历史的“中心主张”,一则总结了蔡元培先生一生最大的贡献,二则文气贯通、首尾呼应,饱含了一个亲炙其教的学生对恩师的深切理解和醇厚感情。是一篇寓深情于平淡叙事之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学者。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任期间,他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将北京大学改造成我国最著名的一所高校。毛泽东曾经赞誉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活动在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12年,蔡元培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五种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他说:“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他以道德教育作为教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思想与实践对于现今的教育管理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本文将以蔡元培在大学管理中的一个突出方面——“教授治校”作为关注点,试论述蔡元培有关“教授治校”的主要思想和实践.分析他所推行的“教授治校”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