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基于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研究是时代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现代转换的学理认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生态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当代发展与现实危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社会生态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全景式的社会发展目标,而且还能够作为一个具有普遍背景意义的理论指导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生态意识作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自觉反思,是体现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不仅是对其进行环保理念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将生态意识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继而成为他们常态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培养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提出、内涵、特点与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并从创建文明社会角度对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实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态意识教育是基于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社会时代背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但是基于人对自然环境所实施的某些行为的约束的不可避免性,在这种意识自觉的基础上必须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大学生不仅是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培养,而更深刻的目的在于将生态意识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继而成为他们稳定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陈洁 《文教资料》2013,(29):162-16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高校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显现。本文对高校生态德育缺失的现状进行阐述,并从大学生、学校、社会三方着力分析高校生态德育现状的原囚,力求为切实加强高校生态德育建设提供有益思路,从而使大学生成为具备生态道德、生态思维方式、生态实践能力的生态文明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在于使大学生认同体现法律思维的立法,认同法律的价值与精神,进而自觉地做出合法的行动,实现法律的引导作用,从内心信仰法律,使法律得到普遍遵守。大学生法律思维培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法律思维的特征,即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同时,纠正长期以来只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不注重训练法律思维的教学方法。探索运用注重法律实践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法律专业术语、法律概念和命题进行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法律思维方式,达到"05新方案"对大学生法律思维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无论对大学生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教育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基于这种理念,本文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探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乏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部署,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而且有助于推动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使他们更融洽地融入法治社会。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必须在培养大学生的合法性思维、重视程序思维和公正思维上下工夫,通过高校普法教育和校园法治文化的熏陶,发挥道德与法治的相互促进作用,多方发力,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之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更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既是大学生塑造现代人的人格和适应现代法律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这种法律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法律为准绳、以证据为根据、以程序为中心、以理由为支撑四个方面。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是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开展思维教育,使他们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塑造完善人格、追求幸福人生。高等院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系统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法,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1.
王梁  阚楠 《林区教学》2014,(3):23-24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五位一体"的建设之中,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关键一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希望,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意识培养十分必要。生态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构成了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基础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对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民族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丈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等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更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存方式和正确的生存意识.文章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急迫性,指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理想、有担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本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培育在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践行素养为着力点,进行实地调查。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践行的主要途径,强调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能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中西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中国大学生在进行大学英文写作中受到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比较明显,这也是大学生英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思维主要差异,阐释这些差异对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的影响,并提出了培养中国学生英语思维并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大学生战略思维培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学教育过度专业化弱化了大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宏观思维;二是灌输式教育束缚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战略思维培训不力贫瘠化了大学生战略思维的成长土壤;四是道德教育的式微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力。鉴于此,培养大学生战略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树立并践行理性的专业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宏观思维能力;第二,推广启发式教学及研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强化对大学生战略思维的系统训练;第四,进一步完善道德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力。  相似文献   

16.
批判性思维被公认为是新世纪学习的新基础。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以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能力发展规律为基础,既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能力,也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能力发展过程。批判性思维包括分析、评估、推论和自我调节四个核心能力,既可以同时发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个核心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实践采用设计研究范式,包括两轮迭代过程,以验证该教学模式对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性。第一轮迭代针对每个核心能力设计学习活动,根据实验结果修正教学模式;第二轮迭代采用批判性思维整体培养的方式,设计包括教学模式中所有教学步骤的学习活动。实验结果显示: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对提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能力是有效的。此外,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进程表现出一般的趋势;混合式教学在传统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更具优势;主题选择、活动内容安排、活动时间安排亦影响批判性思维的整体培养。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社会形成法治文化,要注重法治理念的传播,培育公民的法治思维方式。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接班人,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法治信仰、促进高校法治文化的形成,使其成为未来法治国家建设的新兴力量。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公平正义思维、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思维以及程序性思维,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公众参与等途径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在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前所未有、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影响和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新载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应通过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等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19.
侯秀芳  王栋  陈顺通 《大学教育》2023,(3):59-61+74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注重创新的现代信息社会,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目标。文章从高校、教师理念、教学方法、大学生这四个维度提出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以期助力培养更多创新性、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王蓓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84-186
培养大学生对不同文化积极理解的态度和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是化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困境的两个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上突出语言内涵分析,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注重跨文化思维方式的改变,以及加强交际能力训练是化解跨文化交际困境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