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反驳西方关于汉语"象形化"的偏见,并使中国诗学摆脱印象式、评点式的形态而形成客观严肃的面目,刘若愚借鉴西方新批评等文论话语,细致入微地展开中国诗歌语言的形式分析。在借鉴、运用燕卜荪等人的语义分析方法的过程中,刘若愚没有拘守于现成的理论模式,而是将语言问题同社会背景、文化传统联系起来,从而充分凸显了中国诗歌语言的特色。他认为,语言分析与中国诗学的观念性探讨一道,正可以为中国诗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基础。而他在批评的视野中结合中国传统语言资源及西方语言分析方法的努力,也必然有助于我们在更根本的层面上,思考中国文论研究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探讨"'关系'的'关系'"这一元问题的"关系哲学",是一种试图会通本体论与社会批判、哲学史与当下现实及中国与西方的全新哲学建构:在现实层面上,它力图对当下全球范围内不见趋缓的社会冲突、日益加剧的生态冲突作出自己的理论应对,并力图探究这双重冲突与资本增殖这种社会运作方式之间的深层关联;与此相关,在理论层面上,它力图对西方学界当下盛行的极具批判力量的文化批评、生态批评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它一方面试图使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传统哲学本体论重新焕发出应有的社会批判力量,另一方面又试图使当下社会批判的主导运作方式即所谓文化批评超越自身的封闭性,在与生态批评的对话中,使社会批判获得更为厚实的基础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最后,它还力图充分调动中国的思想资源,为当今全球性问题作出独特的中国式阐释.  相似文献   

3.
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观深受法国印象主义批评和西方科学实证思想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健吾在批评中以作者中心论为基础来分析作者与作品、作者与时代关系等方式是源于中国古代诗学中"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批评传统。正是受益于中国古代传统文论的滋养,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才形成其独特的型态。  相似文献   

4.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引进,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但不加辨析地搬用西方批评资源无疑是对当前中国本土语境的漠视进而造成批评的错位和残缺。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有效性思考分析,探讨大众文化批评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树立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文学批评模式。他使中国传统的直觉感悟式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实现了理论对接。李健吾既强调文学批评的主体独立性,也不忽视文学批评的“公正”性原则,并通过“人性”这一中介达到了对批评个性与批评公正性的追求。同时,他避免了印象式批评的缺陷,创造出一种融合感性与理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迪 《鸡西大学学报》2014,(3):118-119,125
李健吾是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十分重要的批评家,因标举"印象式"批评而闻名。他的批评一方面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印象主义批评流派影响,独具一格。试从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入手,结合作者所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论述其文学批评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建立,是以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为基础的。如何看待西方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探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西方的关系中明确提出"开放的民族主义"的立场。论文首先重新诠释了"民族"的概念,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具有相关性,民族性中蕴涵着普遍性,民族的发展在于创新。接下来阐述了开放的民族主义的基本要义,即坚持民族差异性和有容乃大的原则。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学批评时,一方面需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其对象作为异质文化语境和经验的产物的复杂性,同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学批评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革命性影响。当代文学批评的策略乃中和之美,以宽容的精神、多元的价值观、对话的姿态倾听其他民族的声音。中国未来的文学批评应是一种善于吸收不同文化优势,能够研究和解释本土文学问题,体现本民族深层意识和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小说的问世有其首创性和独特性.在特定的文学与心理学发展条件下,不同的学者对"意识流"持不同的看法.20世纪80年代前后,对"意识流"的探讨在中国文学界曾掀起一阵论争热潮.其中存在客观深刻的分析,同时也有失之偏颇的批评.正确看待西方文艺理论思潮,积极为世界文学提供思考的学术批评资源,大概就是这次论争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置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学术的大背景中,借助后殖民批评话语,考察"中国视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与价值;阐释其超越后殖民批评思维局限的哲学基础,即"和而不同";探讨后殖民语境中西方音乐研究的发展愿景,即"不同而和",这也是"中国视野"西方音乐研究彰显出学术民族化、个性化、多元化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大众文化进行精英主义式的批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一直锁定在人文知识分子世袭的偏见中;第二,中国大众文化批评文本刻写着擦抹不去的西方文化理论的痕迹;第三,过度的审美主义倾向。在实证基础上进行学理分析是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正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