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阐述了关于圆的认识、太极图、太极图与太极拳起源的关联性,以及圆的意识在太极拳习练、技击和处世中的作用,以期对习练者在太极拳练习和应用中有更深刻地认识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主要结论:太极拳之"圆"能使健身者体悟"凡物运转之机,变化之轨,万相归圆"的道理;阴阳和谐是一切运动的必然特征;"智圆"思维能改变直线思维;天得"圆"以清,地得"圆"以宁,人得"圆"以灵.  相似文献   

3.
论太极拳理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太极拳的运动形式以及健身养生的特点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剖析论述,探讨了太极拳整体理论中的天人合一观、阴阳观、道观、气观以及太极图与太极哲理垢内在联系;太极拳功法中的阴阳与虚实、无为与无不为、修形与悟道、反者道之动以及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辩证内涵。辨析了太极拳技击中所蕴涵的以柔克刚、引进落空、舍己从人等哲学思想。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提高太极拳的价值作用等,都有着极其重在的  相似文献   

4.
歌诀:世传陈式太极功,刚柔兼备妙无穷。圆转自如莫丢顶,巧妙全在一圈中。这首歌诀总结了太极拳的特点,其奥妙全在于一圈中。探明圆转规律是求太极功的所在。太极拳的缠丝,旋转运动是空间的三维性,时间的一维性,在人脑的思维控制下有规律的复杂运动。它符合物理的力学原理,又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它既能消病益寿,又能增强体质,并具有特殊的技击功能。其优点:运动灵活,爆发力大,防御巧妙,合力最佳。  相似文献   

5.
论太极拳中的"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集哲理、健身、技击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它以弧形的运动轨迹来体现“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本文试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架练习、技击中“圆“的体现,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实质,以期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文章在"水桶理论"和"非衡结构补偿理论"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在探讨太极拳健身效益时,要因人而异地兼顾"总合律"、"主导律"和"突前律",妥善安排"静、松、慢、圆、整"各健身因子在锻炼中的比重,以取得最佳的健身养生效果。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古代儒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一种哲拳,它集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以阴阳对立统一、动静相合、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辩证思想为主线,吸收了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仁爱礼乐"的哲学思想,并以道家的"道论"、"气论"、"反者道之动"等作为太极拳思想认识论的理论根基和重要原则,共同构建了太极拳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太极拳的关系,对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拓宽太极拳研究领域,构建太极拳体系框架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剑锋 《武当》2013,(1):7-9
内家三拳,一般指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以圆为基本特征的内家三拳,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圆运动风格,而且形成了一套圆运动理论拳法。虽然三拳在演练风格上各有特点,但拳理拳法同出一源,总离不开一个“圆”字。布学宽先生生前常说:“太极拳划圆,八卦掌走圆,形意拳打圆。如能三拳交替习练,用心体悟圆理,对健身有益,对技击有用,千万不要忽视。”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文化向外传播的代名词之一,其文化承载能力是其他拳种所不具备的。其健身、养生等方面太极拳具有独特之处,作为太极拳流派之一的和氏太极拳,它所包含的易理更是在招法之中处处存在,文章就和氏太极拳的哲学蕴含、和氏太极拳之"圆"观点着手,就和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运动生理学中的诱导现象和技能迁移原理,总结、提炼出太极拳练习中常见动作的圆运动规律;设计了适宜太极拳初学者采用的圆运动诱导性练习。此练习方法简明、实用,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研究法,将太极拳理、拳论中的"气"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中予以研读.认为太极拳健身文化之"气"有"人身之本原"、"人的精神"和"人的呼吸"三个方面的涵义,并为这三个方面寻到了传统文化的语境,进行了现代语言的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太极拳的传统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吸收中医整体观念思想,强调意念、呼吸、动作导引相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养生观进行研究,论述中医经络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阐述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呼吸、动作肌肉变化与中医经络联系,指出太极拳练习中"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体导气",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通过意念的调控,气的吐纳及调息、肌肉运动和动作导引来达到疏通经络,养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的产生、发展与太极观、太极图、水有直接的关联,追本溯源,求解其相关项,可使之更具体、形象、简易、合理、科学。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文化,它的哲理和价值不是一种拳术所能涵盖的。从太极拳的形、意、理、律、动等方面看,都与“水”有关,它是“形如水、意如水、动如水”,太极拳可称为“水拳”。水的灵性、灵动和哲理给我们很多启发。太极拳为什么不能大众化?其主要原因是理性太强,讲究过多。如果我们跳出太极圈,来看太极拳,把其理解为“太极水功”,使之更通俗、易懂、好练,对太极拳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运动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拳理深邃精密,技法独具风格。文章以太极拳拳理为指导,对太极拳运动“三层九级制”习练标准、方法及太极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揭示太极拳运动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练习法则,即:“明白原理,练熟身法,善于用意,巧于运气”,从而为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太极拳练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太极拳正宗论五字妙诀》为蓝本,从笔者赵堡太极拳修炼实际出发,研究认为,"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的诀要首在其十个字的"五需"要求,这是太极拳的修炼基准与境界达成的前提和妙引。因此,基于"妙诀全文",给出了"五需"的"义解",以便助益于修炼体认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的古典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陶,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易学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和"、"气"等范畴在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太极拳具备了不同于其他运动形式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17.
“体、用”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也是太极拳完整性的一个体现,当今太极拳教学推广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与这两方面的偏废有关,即当今偏重“体”的练习,缺少“用”的实践和体验。建议今后的教学、推广中应注意“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8.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太极拳的锻炼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分析法和逻辑法,对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竞技价值、技击价值、教育价值进行梳理,探讨了人们对太极拳锻炼价值的需要,提出了坚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在研究和弘扬太极拳锻炼价值时,既注意到太极拳锻炼价值的全面性,又注意突出锻炼者在太极拳价值观方面的个性差异。认为以“以人为本”发挥太极拳锻炼价值的关键在于以锻炼者的需求确定价值取向、以价值取向引导太极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