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有较强的吸收而对紫外光和绿光吸收很少这一普遍规律,能吸收紫外光发射蓝光(或红光)和吸收绿光发射红光的一些发光材料可改善作物光照条件,从而提高农植物生态性能,适宜增加的蓝光可促进农植物叶子的生长,红光有利于茎和果实的生长,并促进植物的开花和叶绿素的形成。文章自主研发了稀土双反红/蓝转光农膜和稀土单反红光转光农膜,与普通农膜做对比应用于试验基地棚膜上,研究考察其对蔬菜西葫芦生长性状、生长周期、病情指数、产量、所含营养物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稀土转光农膜与普通膜相比,转光膜能明显地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提高地温和棚温、降低作物病情指数和加快生育过程、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蛋白质和总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进入海水中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被海水吸收。水对光的吸收与光的波长有关,即水具有选择吸收性。水对波长较长的光吸收显著,对波长较短的吸收不明显。红光、橙光、黄光及绿光波长较长,在不同的深度时均被吸收了。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水分子或其他微粒时会发生散射。所以  相似文献   

3.
正流言:红色能激怒公牛,这种观念来自斗牛场,且早已深入人心。事实真是如此吗?真相:科学家发现,牛的视网膜上有两种视锥细胞,一种视锥细胞接收的光的波长介于红色光和绿色光之间,与人的红色感光色素极其接近,只是敏感的波长稍短;另一种视锥细胞可以感受蓝色光,比人的视锥细胞感受蓝色光的波长要长。由于先天缺乏感受绿光的视锥细胞,牛的视觉和患有绿色光敏色素突变导致的红绿色盲患者类似,即可以区分长波的红光和短波的蓝光,但对长波区内部的光却缺乏分辨能力,因此红色、橙色、黄色以及绿色对牛来说只是不同深浅的一种颜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76-77
化学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姚建年院士课题组用改进的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多色发光性质的有机小分子纳米带及其组装体。研究中发现,在溶液以及非晶薄膜中发蓝光的有机小分子五苯基环戊二烯(PPCP)被制成结晶的一维纳米带组装体之后,出现了多重发光性。在用紫外、蓝光、绿光激发PPCP纳米带时,可以分别得到蓝光、绿光以及红光的发射。  相似文献   

5.
色彩与安全     
《中国青年科技》2001,(3):70-71
现代科学认为,色彩在客观上是光的一种特性,在主观上是人的视觉,如同嗅觉、味觉、听觉一样,是人的感受器官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中,不同颜色的光有着不同的波长。红光的波长最长(700nm),能穿过雨点灰尘和雾珠;紫光的波长最短(400nm)。无法透过雨和雾。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穿透本领,人们便让穿透本领最强的红光充当表示危险的信号,因为它在任何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都能畅通无阻。由于蓝、紫色穿透本领太差,而黄、橙色光又容易和红光相混,于是只好让绿色光(波长为500nm)来表示安全或可以通行。  相似文献   

6.
金鱼     
在我国各处不同的河川湖泊里,生长着多种多样的鱼类,由于气温和水质等自然条件的优越,不但品种多,产量也极丰富,成为“鱼的乐园”。我们的祖先,对于动物的饲养,有着特长的创造技能,在很早的时期就把陆地上野生的禽兽或水里野生的鱼类驯化成为家禽、家畜或家鱼,叫做“陆畜”或“水畜”。水畜中最早饲养的是鲤鱼,如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等,都是目前我国特产的主要家鱼,除了这些食用鱼以外,还培养出珍彩美丽的观赏鱼,主要的就是金鱼。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I0016-I0016
5月9日,奥玻集团(北京)科研与产品体验中心展出了LED转光生态玻璃。这种玻璃用转光材料将光线中的紫外光转换成植物光合作用最敏感的660纳米波长红光与蓝光,提高植物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大幅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8.
对毛乌素沙地荒漠草原围封样地狭叶锦鸡儿 小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进行了 7年逐月连续观测,建立了生物量对气候响应的逐月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光、温、水等不同的气候因子在植物生长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其中降水因子在生长季各个月份都是显著影响因子,说明水分的限制作用突出。应用逐月回归模型对三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量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并将逐月回归模型与传统的累积回归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在大多数年份逐月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逐月回归模型是对传统的累积回归建模方法的有益改进。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09,(4):4-4
湖南大学纳米光子学小组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将半导体激光芯片调谐范围(指发光波长所能调节的范围)扩大,成功地演示出500纳米绿光直至700纳米红光,创造了新的半导体激光器调谐范围世界纪录。据介绍,此前半导体激光器调谐范围最长只能达到几十纳米。  相似文献   

10.
深海隐灯鱼     
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海洋里,会发光的鱼类就有上千种,但其中最罕见、最珍奇的要数眼睑发光鱼了。这种鱼的发光器并不大,可是发出来的光却比任何一种生物发的光都要亮得多。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众》2008,(9):32-33
植物为什么大都是绿色的?江苏省盱眙县孟研植物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有光的存在,植物吸收了光中的其他颜色的光,只留下绿光反射出来,因而植物呈绿色。  相似文献   

12.
科技情报站     
外星植物啥颜色?为什么地球上的植物看起来是绿色的呢?其他行星上如果有植物的话,看上去会是什么颜色呢?植物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并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成能量。由于地球植物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光和蓝光,反射更多的绿光,所以它们呈现出绿色。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家庭中,都会饲养一些观赏鱼,然而对于爱好养鱼的人来说,普通鱼缸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很多观赏鱼原本生活在热带,因此对鱼缸里的水的温度和溶解氧含量有一些特殊要求,为了让爱好者及时了解鱼缸的情况,本文提供了一套基于通讯模块的观赏鱼缸溶解氧监控仪方案。该监控仪,集温度传感器、溶解氧放大电路、数据分析功能于一体,将通讯模块嵌入到鱼缸上,用来监测鱼缸水温及溶解氧含量两种信息,实现对鱼缸中水的生理信息的简单分析和无线传送。如果温度和溶氧度超过爱好者的预设值,通讯模块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再对爱好者发出提醒。能够实时监控家用鱼缸环境(温度与水溶解氧),提高了鱼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日本旭日生物化学公司发明了一种新兴的专用于鱼饲料的酵母 ,现已开始工业化生产。这种酵母能够补充鱼体内的各种消化功能和对不同饲料的消化适应性 ,因而能适应各种鱼类和水生生物 ,特别更适合幼鱼。目前 ,该种酵母除已添加在鱼饲料中喂饲各种鱼以外 ,还用于各种对虾、鳗鱼、鳝、鳖、龟等水生生物 ,不仅生长效果好 ,而且使这些水生生物的饲料源更加广泛鱼饲料专用微生物酵母  相似文献   

15.
海洋里会发光的鱼类就有上千种,但其中最罕见,最珍奇的要数眼睑发光鱼了.这种鱼的发光器并不大,可是发出来的光,却比任何一种生物发的光都要亮得多.  相似文献   

16.
正在生物课上,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不同波长的光对菠菜小圆叶片浮起情况的实验,我知道了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强度有很大的影响。那么,不同波长的光在种子萌发后幼苗生长时叶绿素的形成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老师的帮助下,我进行了以下探究。一、探究过程1.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HZPSB对水产养殖水质的改良和对鱼类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光合细菌改善池塘水质及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和促生长作用.测定了光合细菌对池塘水质(溶氧、氨氮、亚硝态氮、COD)、透明度、pH及异氧细菌总数的影响;光合细菌添加于饲料后对鱼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及鱼生长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光合细菌的大田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池塘水的溶解氧、pH没有影响;降低水中氨氮、亚硝态氮、有机物(COD);水的透明度明显升高;异氧细菌的总数比原来下降50%.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饲喂鲫鱼、罗非鱼,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鱼的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光合细菌分别在湖州、绍兴、杭州、嘉兴、上海等进行大田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养殖虾蟹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减少,与不使用光合菌的池塘相比,发病率降低了25%以上,提高了虾蟹产量.  相似文献   

18.
发光二极管具有节能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它逐渐取代传统的白炽灯甚至荧光灯已成为一种大趋势。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当初发明发光二极管的尼克·霍洛尼亚柯,仅仅是通用电气公司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1962年,霍洛尼亚柯制成世界上第一支发光二极管(LED)。开始,这种发光二极管只能发红光。但他认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光源,如果能获得红光,也必将有可能获得其他颜色的光,白炽灯最终将会被它所取代。1963年,他在《读者文摘》上撰文称,未来照明及显示领域将是发光二极管的天下。现在,人们已制成能发黄、绿、蓝、白等不同色彩的发光二…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东京7月18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解读了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全基因组,发现这种鱼可感知绿光和蓝光的基因要比其他鱼类多很多。给金枪鱼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有助于了解其生态和行为习性,帮助完善养殖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温州光唇鱼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组将形态度量学和框架结构度量学结合起来,从多维空间去观察温州光唇鱼的外部形态,进行多变量分析。对楠溪江鲤溪段、渠口段、小楠溪段的3个江段的温州光唇鱼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小楠溪段鱼体体长和体重都明显小于其他2个江段的鱼体,存在显著差异,且鱼体呈异速增长。鲤溪段鱼类尾部更为细长,更适应流水方向迅速的变化,渠口段鱼类最为肥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