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梅 《传媒观察》2005,(11):30-31
自都市报发轫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成长为报业市场中的重要力量,部分都市报已成为报业集团广告收入的“主力部队”。观察都市报的运作可以发现,早期都市报在定位上以市民报为主,生活化色彩较为突出;内容上“首先是以批评报道打开了读者市场,其次是故事化和娱乐化。这在业内被称为都市报早期赢得读者的三大件”;机制上,很多都市报实行“双轨制”运作.即兼具机关报和市场化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方仁 《传媒观察》2007,(2):12-14
《南方都市报》走过十年,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都市报的大潮,新主流媒体的定位和“做中国最好报纸”的追求,使《南方都市报》脱颖而出,2002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焦点”“时评”和“对话”。当时的焦点和对话都做本地题材,主要是为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新闻本地化,深圳和广州各做各的,两地读者看到的内容不一样。2003年3月,《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深度小组。2003年4月1日,报社取消“焦点”,正式推出“深度对话”,开始走全国化道路。“深度对话”的推出反映出《南方都市报》做新闻的特点:一则,体现了敢抢新闻、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二则,维护了报纸一贯的形象;三则敢于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南方都市报》跟其他报社在做新闻方面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像和洪水抢时间一样,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3.
吴定勇 《新闻界》2004,(6):37-38
当今的中国报纸中,市场化程度最高、读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恐非都市报莫属。近年来传媒学者们对“都市报现象”作过深入的研究,但多侧重于探讨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特点和创新,并将此视为都市报迅速崛起和走向繁荣的主要原因,而对都市报得以诞生、成长的社会历史条件甚少涉及或语焉不详。特别是都市报号称“市民生活报”,可“市民”到底是什么、都市报的横空出世与市民社会有何关联等问题,似乎少有论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青年记者》2007,(14):30-31
近年来,一个被统称为情感倾诉类的栏目先后登上了多家都市报的版面。如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开设了“讲述”栏目,郑州的《大河报》开设了“都市倾诉”栏目,《东方今报》开设了“男左女右”栏目。该专栏一经出现,就备受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青睐,阅读率较高,市场效益看好。短短几年,该专栏就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5.
谢巍娥 《新闻窗》2006,(5):104-105
为吸引更多的读者,丰富版面内容,证券报道已成为都市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国各大城市主要的都市报几乎都设有证券专版,它们同股民一道经历了中国股市的牛市和萧条。但伴随着中国股市的成长、股民的目渐成熟,都市报证券版的内容设置与读者的需求却存在越来越大的偏差,如版面设置不稳定,注重技术分析,倡导短线炒作等等,因此,都市报证券报道有必要认清目标读者,重新确立版面的定位和内容设置,以满足新形势下读者对证券报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崔建华 《新闻实践》2010,(8):40-40,41
晚报、都市报因其贴近读者、内容喜闻乐见而迅速崛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社会新闻为主的内容渐渐让读者产生了厌倦,谈起晚报、都市报时常会蹦出这样的字眼:“不入流”。也就是说,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还属非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7.
晚报与部市报竞争中的“同”与“异”,是指晚报要与都市报有所同,又有所不同,亦可谓之留“同”、留“异”,求“同”、求“异”。留“同”。对于一些与都市报相比有着共同之处的东西,晚报可以予以保留。那么,晚报与都市根究竟有哪些共同之处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点:其一,读者定位基本相同,都是普通市民,都注意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晚报追求的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都市报则试图让“报纸走进千家万户”。有些同处一地的晚报与都市报在一段时期内,实际上确立了同一个目标读者群。其二,都属于“软”性报纸,内容取材都…  相似文献   

8.
田梅 《传媒观察》2005,(7):30-3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以都市市民为核心、主要从市民需求和都市生活本身挖掘信息来源的都市报迅速崛起,成为城市报纸零售和广告市场的重要力量。都市报的发展之路充满变革,从内容定位看,现今有两种模式比较流行:一是单一大众定位,即通过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主要需求提升发行量,“实用新闻”、“民生新闻”均是这类定位思路的代表;二是多个细分市场定位,也就是报纸将读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针对每个细分群体提供专门化的内容,通过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需要间接地实现发行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传媒、不同的权力监督机构,如何通过相互问的协作与互补,实现舆论监督效果的最大化?对于这个“不等边”的多边形,《温州都市报》、温州电视台、温州新闻网与温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四合一”的合作尝试,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磨合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如今,无论《温州都市报》的“代表在线”专版,还是温州电视台的“实事面对面”栏目,都在受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2006年1月份,《温州都市报》的“代表在线”已经刊出106期(包括特别节目),温州电视台的《实事面对面》也已经播出120期,而由《温州都市报》就某个话题在网络上由人大代表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内容,就有六十余个。这几个栏目在运作期间,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常把机关报与都市报都称为“综合性报纸”,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是“不够综合”的报纸!它们分别占据着两个大的细分市场。仍按通常说法:机关报是“干部报”,都市报是“市民报”;机关报是“工作报”,都市报是“家庭报”:机关报是“严肃的政党报”。都市报是“大众化的通俗报”。不过,这两大报种开始出现相互渗透趋势,特别是源自受众定位调整,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向主流报迈进,传统党报也在适应市场中转型,增加社会新闻板块和生活服务板块,新闻彰显“软”、“近”、“实用“的平民姿态。  相似文献   

11.
黎勇 《青年记者》2006,(19):34-37
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等“主流新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令都市报采编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都市报一“时政”,读者就不买报,都市报一“主流”,零售量就下降;而如果不“时政”,不“主流”,都市报又不能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满意。如何才能踩好都市报时政新闻这块“翘翘板”?  相似文献   

12.
2001年4月上旬,“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协作网首届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标志着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报业市场上“亮相”,并显示了其进一步蓬勃崛起的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报业市场空前繁荣。前些年,我国各省市的省级党委机关报都陆续创办了第一份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晚报(都市报)”。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报业市场的迅速扩展,新的办报空间继续被发现,全国大部分省级党委机关报又纷纷创办了第二份仍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早报(…  相似文献   

13.
一、新兴都市报的冲击波世纪之交,中国报业市场又涌起了一股新的浪潮———都市报热。各地风起云涌的都市报,打破了原本的市场格局,成为报界的一股新锐力量。在一个城市不能拥有两份晚报的条件下,一批以都市报、早报、晨报、快报、生活报、时报甚至商报等冠名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以城市为依托,以市民为对象,以市场为导向,发动猛烈攻势,快速抢占市场。新兴都市报不满足于传统晚报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而是急风暴雨式地争夺读者的“眼球”。因此,新兴都市报都十分重视策划,抓住热点问题,不惜版面,…  相似文献   

14.
蹇莉  李立 《新闻界》2005,(4):99-100
为吸引更多的读者,丰富版面内容,证券报道已成为都市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国各大城市主要的都市报几乎都设有证券专版,它们同股民一道经历了中国股市的牛市和萧条。但伴随着中国股市的成长、股民的日渐成熟,都市报证券版的内容设置与读者的需求却存在越来越大的偏差,如版面设置不稳定,注重技术分析,倡导短线炒作等等,因此,都市报证券报道有必要认清目标读者,重新确立版面的定位和内容设置,以满足新形势下读者对证券报道的需求。都市报证券报道的读者群分析与都市报的优势版面如社会新闻、体育新闻、文娱新闻不同,证券新闻的专业性很强,是…  相似文献   

15.
《燕赵都市报》自今年3月24日公布《请您为本报“捉错”》的启事并设立“捉错台”后,每日(基本上)在报上公布读者捉错的情况,迄今已坚持数月,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我接触的读者中,有不少人为“捉错台”叫好,称赞“都市报”在河北报刊界开了先河,是一个壮举。我也有同感。为何一个小小的“捉错台”能在读者中得到这样的好评,引起强烈反响呢?我感到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放眼全国,都市报以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为利器,并以平民化姿态成为报业新锐。有人说,大报抓立场,小报找市场。默多克说,如果报纸格调低一点,读者数量会多一些。于是,一些都市报以“性闻”、“腥闻”、“星闻”来抢读者眼球,没能坚守道德底线。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化媒体追求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重商轻义无疑会走上舆论歧路。  相似文献   

17.
李傲 《记者摇篮》2004,(10):33-33
纵观国内无数成功的都市报生活类版面.我们发现这些好版面既有亲近读者的“外秀”,更有贴近读者的“内美”。笔者认为.生活类报纸版面的亲和力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丁文成 《青年记者》2007,(14):99-99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都市报最明智的对策就是在努力扩大信息量的同时,扬长避短,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地方新闻,打好“地方牌”,给读者提供“人无我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头版作为报纸的“橱窗”“脸面”,既是内容传播的流量入口,更是媒体价值立场和内容品质最直接的呈现。尤其是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如何在“信息轰炸”中吸引读者,成为各家纸媒头版编辑每晚都在思考的最核心问题。如何精耕头版,扮靓报纸的“脸面”,既吸引读者关注,又彰显报纸品质,楚天都市报作为全国最知名的都市报之一,一直在不懈探索中。一、精选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新闻在数十条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领域的新闻之中,选取可以登上头版的稿件内容制成导读,  相似文献   

20.
都市报“俗”,有目共睹,大部分人认可这种“俗”,喜欢这种“俗”,也有人因其“俗”而颇有微词.其实“俗”与“不俗”并没有楚河汉界,都市报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大幅度攀升,原因之一就是把握好了“俗”与“不俗”的辩证法.“俗”:通俗、庸俗和恶俗一个“俗”字,至少有三个等量级:通俗、庸俗和恶俗.追求通俗、避免庸俗、杜绝恶俗,是都市报“‘俗’字三字诀”,这是由都市报的性质和定位决定的.首先,都市报是“新闻纸”的一员,要面向社会不特定的大众,受“受众最大化”这一基本规律的制约.“通俗”的文章要做透做足.其次,都市报不是党和政府的机关报,是面向市民的大众性的报纸,市场规律要求报纸投市场所好.报业市场说到底是读者市场,都市报定位在市民,并非精英阶层,适度的俗的存在应该允许而且是必需的.否则,无异自断生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