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苗族服饰审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苗族服饰向来以独具特色著称,其服饰的丰富色彩、瑰丽图案、繁多款式等,折射出苗族的历史文化,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呈现出独有的审美特征,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审美理想的物化显现。  相似文献   

2.
巴拉河型刺绣作为苗族刺绣的一个分支,在传承苗族传统刺绣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和族群审美,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工艺精湛、色彩丰富、构图别致的艺术特征,体现出巴拉河流域苗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凡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3.
苗族银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苗族银饰已经淡化。苗族银饰的再设计应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以满足受众审美需求,创造出具有时代化、装饰化风格的银饰文化。银饰再设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黔东南苗族审美文化受时代因素的影响遭遇了诸多挑战.要保护、发展黔东南苗族审美文化,就必需走品牌发展之路.在黔东南苗族审美文化品牌发展战略中,要以其活的、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民族审美文化为品牌的内核.  相似文献   

5.
苗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苗族文化,苗族蜡染就是其中的一种。苗族蜡染的图案丰富多彩,不仅有几何纹样,还有许多自然纹样,这些自然纹样多数采用了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牛等作为艺术图案的原型。苗族蜡染不仅图案造型优美,还表现了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自身的审美特点。同时,这些图案纹样的取材与苗族本民族的图腾意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苗族蜡染的图案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先的崇拜,充分体现了人与生命相联结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苗族银饰瑰丽夺目,彰显着苗族艺术的魅力,带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关的呈现与苗族银饰中所蕴藏的自然美、艺术关、形式美、意境美等美学取向有密切的联系。这是苗族长期审美实践的结果,是苗族历史、苗族信仰、苗族习俗、苗族情感与审美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苗族神话包含着苗族先民的生命意识、思维习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生存经验及巫术形态的美学建构,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对民族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苗族神话在美学意蕴中的意义不仅仅是它们在巫术艺术中包含的诸多审美要素,而且还在于苗族神话所包含的人法自然的生态艺术之境、物我互渗万物有灵的生态艺术思维、悲剧精神、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及表现等.  相似文献   

8.
芦笙文化是苗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创造出的一种以芦笙乐器为中心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按照马克思“美的规律”的揭示,芦笙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当代审美价值,寄寓着苗族人民乃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和谐生活的情感追求。  相似文献   

9.
贵州是全世界苗族最为集中、苗族文化最为典型的地区。这里有着许多独具特色的苗族舞蹈,这些舞蹈都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对贵州苗族舞蹈进行审美探讨,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腊尔山苗族银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银饰艺术承载着苗族的意识、审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符号,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与丰富的审美价值。它的发展是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文章从腊尔山苗族银饰的历史、纹样符号的意蕴和艺术价值入手,对其价值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1.
凤凰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展示了一个蕴含丰富的精神世界,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价值和鲜明的审美价值.运用综合欣赏法和游戏法对幼儿进行苗族银饰欣赏教育,既能使幼儿形成对苗族民俗文化的认同,又能使幼儿在感受银饰美的过程中发展审美能力,在讲述有关神话故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雷公坪之麓、白水河之畔的西江镇,是全国苗族最大聚居村之一,有“千户苗寨”之称。西江苗族民间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蕴含了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审美理想,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瑰宝。本文侧重从美学的质朴美、崇高美、诗意美三个角度对贵州西江苗族民间文学的审美取向进行解读,探寻苗族生生不息的民族信心和力量源泉,挖掘民间文学最高价值的美感。  相似文献   

13.
苗族民间传说不仅是苗族民间文学的一颗明珠,而且是我们挖掘苗族精神文明的珍贵资料。苗族民间传说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意蕴。它能对青少年儿童进行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教育,热爱劳动、惩恶扬善、机智勇敢的品德教育,助人为乐、真诚待人的仁爱教育,执著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苗族斗牛具有鲜明的生命美学特征.要创建苗族斗牛审美文化品牌需要有合理的思路与策略.主要表现为:(一)在苗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中创新品牌;(二)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的开发方向;(三)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四)以文化品牌建设推动人文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 ,它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 ,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 ,才能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文章拟就苗族爱情悲剧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黔中苗族支系纷繁,但他们在婚俗方面基本一致。通过考察黔中苗族婚恋经历的几个过程,从两个方面提升黔中苗族婚俗审美的文化意义:一是婚俗审美标准源于族群的认同与区分;二是婚俗美的形式存在于民族的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17.
李诗英 《湖南教育》2004,(24):38-38
同一首乐曲,允许有多种情感理解学生欣赏一首乐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乐曲的再创作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主动创造的审美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生活经历、思维习惯以及心理特点来创造性地理解音乐作品。例如让学生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支乐曲明朗、清新,描绘了苗族人民愉悦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是其中有一位学生却这样对我说:“听到这首乐曲,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他也是苗家人中能歌善舞的一个。可是,他现在去世了,让我心里很难过。”正是因为“音乐语言”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苗族刺绣图案中的文化象征蕴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金砂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19-21,25
刺绣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种重要艺术形式,苗族刺绣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苗族的历史、民族性格、民族意识、审美倾向等一系列的文化信息,体现了苗族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欧艳君 《教师》2013,(13):27-28
在苗族雄厚璀璨的文化中,苗族鼓舞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苗族祖先在无文字的文化环境中,通过口传心授留传给子民的一种蕴含着苗族同胞几千年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审美情感的艺术瑰宝。苗族花鼓舞又叫打花鼓,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族民间舞蹈。2006年5月20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鼓舞被国务院列为第  相似文献   

20.
苗族村寨传统休闲是苗族在特殊环境里孕育的,体现了苗族的社会文化、生产生活和所处的生态环境,苗族村寨传统休闲具有娱乐休闲、恢复体力、社会交往、艺术创造、历史记忆和社会教育等功能.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结构的变动,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经济利益的推动,苗族村寨的传统休闲也发生了变化,在音乐休闲、舞蹈休闲、节日休闲、体育休闲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