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其通俗化、普及化和群众化,成为他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实践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普及性等鲜明特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一元指导与多样并存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大众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在理论的运用中普及理论、在理论的普及中引领思潮、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培育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才能不断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现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人民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其思想状况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产生影响,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即通过思想理论教育把这一理论体系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武器。从传播学视野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把科学定位、传播路径、运行机理和方法创新结合起来,以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史,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很好的历史范本。理性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和维护与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辩与较量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崭新命题,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性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理论指南,也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育人的主流方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人民群众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一系列理论成果的过程。当然,从我国人民群众目  相似文献   

6.
汤洪俊 《文教资料》2010,(22):126-12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常州大众化的原则主要有:层次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通俗性原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常州大众化实施路径为:从理论认知方面,加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从理论情感方面,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使广大群众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理论实践方面,以保障就业为基础,坚持"四个尊重",使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7.
以实践的角度来认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践性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本质要求和必然追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以理论成果造福群众,理论宣传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包含特指和泛指两重含义,前者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后者指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的大众化.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而不是强制人民大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影响力,要通过民间化实现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目标.从理论本体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彻底的理论体系,具有大众化的理论特质;从实施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大众化的推行能力;从现实环境来看,当前中国社会具备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原则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原则要求的依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重视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首先,要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其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来进行创新的,往往是以国家、民族、社会的总体目标为对象因而带有一定的广泛概括性.第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工作也要有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1.
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制度化运作是持久、稳定地雅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证。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向大众,逐步规范化、有序化,逐步从不固定的形式转向固定模式化;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被群众所接受,起到引领群众的作用;也才能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系列成果固化,提高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从哲学视角探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基础、认识过程、主体作用等问题,是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民群众,凝聚人民力量,指导大众实践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俗理论读物、理论图册画报、理论宣讲报告、传媒理论解读、文化下乡工程、主题实践活动等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进程中,应当总结、借鉴、开发和应用这些行之有效的载体,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传播与普及。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基础和基本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及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社会实践分别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物质基础、夯实了政治理论基础、扩大了群众基础,并且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化、普及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期,不断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目标、方式及归宿,是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与现实的必然要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专业化宣传普及队伍的主导地位和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中介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说"新话"、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使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武器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双向互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的双向互动与内在统一."理论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前提,重在"理论创新";"群众掌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体现,重在"理论武装",实现"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双向互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本质的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价值评价的人民性,始终站稳人民群众的阶级立场;坚持价值目标的人民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认识路线和工作方法,具有指导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现实意义.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群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接受者、实践者、发展者观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特点,推进工作要遵循循序渐进、求真务实、突出特色、贴近群众和勇于创新等基本要求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只有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是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统一,是唯真、唯善、唯美、唯实的统一,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可能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