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广告话语传播中的符号意义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广告话语的构成特点、传播的互动过程,运用社会学、传播学、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广告话语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进行价值判断。本文认为,广告话语的构成会受到广告话语目的、商品(品牌)特点、消费者需求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广告话语是整个社会话语结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话语能通过大众媒介影响社会规范、社会价值判断,并体现消费取向、社会结构构建及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陈月明 《新闻界》2007,3(4):117-118,116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性话语。广告是广告主通过大众媒体发布关于商品或服务的"言论",这种带有自利倾向的话语,在自由市场体系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客观上具有某些"利他"的价值。因此在西方社会中,一方面,积极鼓励发布广告话语,保护广告主的话语权,期望通过广告话语的传播和竞争,使市场信息更透明,防止市场垄断,同时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的广告法规和行业的广告规章对广告话语信息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防止广告话语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以及对消费者和大众产生的各种误导和伤害。  相似文献   

3.
基于话语权力理论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卉 《当代传播》2011,(5):85-87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权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形象广告通过对“国家品牌”的塑造,对外可以对他国政府的制度、政策、心理、行为及其国民心态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广告话语受投放媒体、区域、时机等要素制约,体现了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家政治话语权力与经济话语权力的争夺.国家形象广告发展需符...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是广告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认为,在广告话语传播过程中,媒体促进了广告话语、新闻话语和群体话语等话语类型的相互借用与转换,加剧了话语类型转换过程中的权力和话语权博弈.受众对广告话语的理解具有认知性,受互文性影响,这种理解可以是一致型的,也可能是偏离型的.  相似文献   

5.
广告行业的即时消费性决定了它必须与时俱进,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几乎所有产品的广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广告话语的编码在每一个特定阶段都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符号学理论出发,结合具体的广告案例总结出现代广告话语在编码上具有注重人文关怀、意识形态盛行和善于与社会热点事件互动这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转型期,广告显示出更多社会心理诉求.本文通过对《新民周刊》2014-2016年的123条地产广告追踪分析,明确众多地产公司的广告话语仍属于"独白质",而非"对话质".单向度的独白广告话语虽能实现短期利益目标,但却无法实现广告与购买力之间的互动与转换.在此背景下,重新探讨广告"对话质"背后的仪式观,是对广告本意的应答,也是实现广告传播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白雪 《传媒》2020,(10):78-80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广告的平台运作模式与内容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改变着受众的信息接收逻辑;而消费社会的形成也在深刻影响着广告受众的行为方式。本文重新审视新媒体语境下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强调广告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指出当今新媒体广告发展中存在的文化症候,并建议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广告话语体系的建构,旨在营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广告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话语是房地产广告的一大特征.一方面,奢侈的消费主题不断在广告中进行欲望诉求;另一方面,会所、购物、高尔夫等多种奢侈符号消费形式也在广告中不断构造一幅虚幻飘渺的生活图景.房地产广告竭力煽动人们的消费欲望,营造了一个消费幻境.  相似文献   

9.
消费品广告是指针对最末端普通消费者为营销对象的广告类型,是所有的广告分类中消费者最常见到的广告形式。广告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而消费品广告的营销对象是普通消费者,所以消费品广告是否有效,更多的是看广告是否抓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正中消费者下怀。有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专家在19世纪末就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为AIDMA理论。其主要结论是广告从发布到引起人们注意、直至实现其购买行为,消费者的心理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提起兴趣)、Desire(激起欲望)、Memory(加强记忆)、  相似文献   

10.
形象僭越是以话题性增加广告的关注度,它与广告的逐利性、娱乐性以及消费主义的盛行相关.僭越遂成为广告的话语模式之一,而僭越题材的广告也会随着话题市场的争夺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董浩 《今传媒》2016,(5):39-41
当下,每个人几乎都逃脱不了广告的“骚扰”,广告由最初的“告知”的功能,已变成了现如今的“话语霸权”,或者说已转变为一种“温和的暴力”(布尔迪厄),统治着人们,那么广告的“话语霸权”何以能如此“霸道”,本文笔者认为意识形态、技术、资本这三者的合谋是广告“话语霸权”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陈曦 《新闻爱好者》2010,(12):88-89
英汉广告语言的相似性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广告语言是属于特定语域的语言。不管是英语广告还是汉语广告,都有彼此共同的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趣旨。再有,无论英语广告还是汉语广告都是向消费者进行宣传、销售产品,使人产生购买欲并能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13.
在广告专业化进程中,真实始终作为核心伦理要求,对不同时代的失真广告予以规约指引。广告话语失真主要归因于广告活动主体的不当行为:广告主通过虚假谎言、遗漏回避、混淆歧义、夸大吹嘘等手段有意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主张违背客观事实;消费者由于认识能力局限,被消费幻象迷惑,沉浸于“信息茧房”和超真实拟像中,对广告的理解产生偏差。鉴于此,在真理共识和对话伦理取径下,真实话语要求广告主与消费者充分发挥自身交往理性和交往资质,使用真实、真诚、正当、可理解的话语开展道德主体间对话,以解决失真广告的伦理冲突,达成道德共识,促动广告伦理关系向积极互动、双向动态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4.
现代广告伴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一路走来,今天不仅成了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一种社会机制.许多学者把广告看做一种劝说性商业话语,其实劝说性和商业性只是广告话语表象,透过广告话语表象,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支撑着的宏大叙事--自由主义,包含关于"人"的自利性本质的假设和自由市场的"丛林法则"逻辑.正因为如此,广告受到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受众心理之一种,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在大众传播中,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感情绪或抵触情绪^[1]。广告往往是要向消费者传播商品、服务信息或者一种观念,而这种信息和观念又常常是消费者不熟悉的。广告目标受众总是拿着盾牌面对广告的,尤其是在广告诉求与他们既有的观点冲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其消费心理的外化,而广告口号是影响消费心理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企业通过广告口号可以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消费者的认知心理,使消费者还未购买商品但已深深地记住有关商品的信息,进而可以预测、引导或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广告口号对于消费心理的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广告战略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0):2-5
本文分析了广告话语中"写意"式的三音节颜色词的符号意义及其传播价值,并从心理层面揭示其流行的原因。本文认为:这些写意颜色词实现了符号意义的增值,即:联想性的丰富、人文性的强化和情感性的凸显;其传播价值在于增强语效,增加认同感,激发语言的沟通力;三音节颜色词的广泛传播有其深层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8.
结合鲍德里亚与福柯的后现代理论,分析后现代语境下广告对科学话语的征用,对人的身体生成了无形的规训权力,并阐释出当今科学话语与广告中关于身体的规训之间形成的新关系,这种关系更新了原有的规训,是一种带着抵抗原有规训意味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广告信息海洋中要聚焦消费者已实属不易,而消费的理性化和部分广告的失实传播更致使人们不愿接触甚至对广告怀有抵触和厌恶心理,因此吸引消费者必须另辟蹊径,在此背景下,隐性广告开始出现,并日益受到重视。隐性广告的内涵所谓隐性广告,是指一种与显性广告(在媒介中位置固定、自成体系、与媒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人的消费者,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与周围的人和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有其自身的社会角色和与此相联系的心理和行为。广告通过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引导,从而实现推销目的。一、广告对具体商品的消费引导主要是基于消费者自身的功利性目的首先,消费者购买和消费商品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