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何谓人的和谐发展何谓和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在历史上“和谐”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左传·襄》中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西方思想史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要构建一个理想国,需要哲学王、军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等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守其本分、分工合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理想的、正义的、和谐的社会。在此假设下,每个人的灵魂中也有三种成分,即理性…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孔子的“皆有所养”,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马克思的“人与社会互融”观点,以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目标,都提出了和谐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而要推进和谐教育就必须建设和谐学校,创造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和内部环境,提升学校的文化层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它寓意着民心之和、民情之谐。和谐环境是人们在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新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鲜活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并论证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如今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它的基本要素不是悬置于具体的生命之外的对人的规范和要求,而是被生活在  相似文献   

5.
李小娟 《考试周刊》2011,(59):218-218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亦然。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考试题目、  相似文献   

6.
“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说“和为贵”,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一种“和谐”观。我罔政府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的“和谐”观,分析了当下中国的形势和任务,2005年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突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大的“和”字造型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将中国对外和平崛起,对内和谐发展的理念传达给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8.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课堂。新课程的启动犹如缕缕春风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注人了生机和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开窗启思和谐是个古老而颇具生命力的词汇,它是伴随着人类成长诞生的智慧花朵。中国文化历来崇尚和谐。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意思是说,只有和睦团结,行动才能协调;行动协调一致了,便能  相似文献   

10.
美文采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民为贵,社稷①次之,君为轻。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穷③则独善其身,达④则兼善天下。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责任编辑李舰)《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孟子》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核心思想是“仁政”,主张“仁政”、“王道”,主张用争取民心来战胜对方,即“仁者无敌”。《孟子》还宣扬性善论,指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去保持和发展,否则就会丧失这些善良的品德…  相似文献   

11.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①,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②,七里之郭,环③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④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⑤畔⑥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①地利,本来指地理形势。孟子这里所说的“地利”将地形以外的某些条件如米粟、兵革(即孙子所说的“主用”)等也包括进来了。②三里…  相似文献   

12.
韩松岭 《文教资料》2007,(16):191-192
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曾对万名成功者进行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的事业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智慧”、“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则取决于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中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格言,就是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运用“和”的理念取得显著成效的,当以战后的日本企业最为突出。日本的企业管理者把和谐当作日本的管理哲学,要求劳资之间要“和谐”,同事之间要“和谐”,同业之间也要“和谐”。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佐吉就以“天地人”为座右铭,取意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经营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六课有孟子的短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我教过之后 ,有几点浅薄的见解 ,特提出来 ,大家商榷一下。一、课文中观点模糊和逻辑性不强的地方1.短文开头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我认为“天时”与“地利”孰重孰轻 ,不能一概而论。“地利”由于“天不时”可变成“不利” ,“地不利”而由于“天时”也可变成“地利”。何况古人原本是十分崇尚上天的 ,那时 ,由于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弱 ,唯心主义一直占统治地位。虽然《教学参考书》中解释说观点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  相似文献   

15.
孔子认为“人”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举贤才”的治国方略,进而在上述重人思想的基础上,按照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把“人”划分为圣贤、君子、仁者和小人四类,按照“人”的划分标准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一、对“不如”句式的探究 文章开篇写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相似文献   

17.
古代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了和谐的理念,可见融洽的、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单位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首先单位必须要和谐。和谐首先是确保人和,人和就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出团队效能、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效能,因此构建和谐单位是提高工作效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和谐单位建设与提高工作效能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与教化者.在专业化成长中修炼“内功”固然重要,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因素影响,也要注意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持班主任群体间及外部人际关系亲密而持久的和谐,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专业化成长。本文从外因,即班主任在群体间心理必须具备认同性、相容性、互补性和整体的适应性的角度,分析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中的群体心理构建。  相似文献   

19.
曹迎春 《文教资料》2006,(31):72-73
孟子和谐教育的哲学观就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孟子和谐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教人做品质和谐、人格完美的“君子”、“大丈夫”,并以“仁、义”,“五伦”为基础的伦理道德,以“君子”为楷模的人格理想作为教育的标准内容;孟子和谐施教的方法主要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20.
陈娅清  陈刚 《科学教育》2006,12(2):50-51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指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同事、上司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是教师无法逃避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地对待它。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也能够减少教师的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1现代教师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1.1平等原则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里说的平等指的是人格上的平等。在一个学校里,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人格上都是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