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阅读主要涉及对语篇的理解,而作为语用现象存在的预设在语篇中具有衔接和连贯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方面,将语用预设理论运用到语篇分析中,有助于帮助真实读者重塑作品中的隐含读者,掌握语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2.
语篇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核心,也是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外语语篇能力是交际参与者理解和生成语篇的能力,即在理解(解码)语篇过程中阐释并运用某一语篇共同体词语的能力;根据交际语境阐释并运用词语的形式与意义生成语篇的能力;通过理解语篇特征用语言材料建构具有形式结构、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语篇的能力;运用合理的方式解决交际任务、理解听话人言语意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用协调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语用调节机制和认知策略。它可以对语篇信息流中的预设信息作出适当调节,从而在不影响语篇连贯性的前提下使语篇合乎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语用协调在语篇建构和语篇理解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有意识的运用语用协调的语篇功能,可以促进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用协调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语用调节机制和认知策略。它可以对语篇信息流中的预设信息做出适当调节,从而在不影响语篇连贯性的前提下使语篇合乎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语用协调在语篇建构和语篇理解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有意识的运用语用协调的语篇功能,可以促进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词义与语境     
词义有词典意义,有语用意义。词典意义是词典上阐释的意义,语用意义是词语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意义。这二者的意义应该是一致的,但是语言在运用过程中,语境对词义产生了影响,使一些词义发生一些变化。本文就语境与词义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关于语境的有关论述 英国功能源语言学家哈利迪1964年提出“语域”概念,认为语体就是由于使用语言的场合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域变体。他把语域分为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风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相当于语言环境即语境。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成功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单靠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语用学知识,既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形式结构,也能让学生根据语境恰当、得体、灵活地使用语言。语用学理论对外语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能够解决外语教学中因化差异而引起的一系列语用失误问题,显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用预设是语言交际中语句未直接表达出来但却隐含着的,即预先设定的语言及语言背景知识.语用预设是通过前提触发语获得,学生掌握前提触发语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分析听力的内容; 教师将语用预设知识及前提触发语贯穿于听力教学过程中,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8.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关乎学生是否能成功的进行交流。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用知识与能力,学生才能既准确又得体地使用语言,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语用意识及其基础知识,改变教学方法,通过积极的课前准备,课堂上听、说、读、写、译的教学与训练和课后总结,增强学生的语境把握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驾驭诸种语言技能和相关文化知识的能力,从而,做到学以致用。这一能力的形成与体现主要和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发展相关。而学生对于语言意义的理解和表达则为影响其上述能力提高的内在要素。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反映乃至深化。准确而生动的表达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意义理解与表达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不仅成为外语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而且赋予这一过程以深广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语境、语用能力与语法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用观的语言教学正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在传统语法教学基础上培养学生语用意识与语用能力的可行性,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语法知识与语用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发展学生的语法能力与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释意理论"是口译研究历史上的主流理论之一,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探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语言功底的同时,使学生"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不同的语境下能较好地理解和阐释口译目的语的意义,帮助其提高口译学习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四级测试听力考题中,语用失误的考察有两类:一是只就字面意思进行判断,而没有从语境出发全盘考虑而引起的失误;二是对目标语背景知识的缺乏导致的失误,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针对这两种失误,着力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说话者的真正意图,要加强学生目标语知识的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词义的建构和理解,是一个搜寻与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的过程,故认知语境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如何利用认知语境通过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充来构建和理解词汇的意义,并从中得到一些对英语词汇习得和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形式转换与意义函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利用译入语替代原语转达原语意义的过程,反映了译入语与原语之问基于形义关系处理的互动作用。语言内部的意义关系性质和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决定了译入语形式转换的以意择形原则。语言意义的语境依赖性决定了意义的函项特征,这对于翻译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口译的本质是从源语信息的解码到译语语言的输出,是一个大脑高速运转处理和加工信息的复杂过程。其中对源语的理解和记忆显然是整个口译活动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口译中理解和记忆的内在联系,以及两者各自的内在过程,揭示出必须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抓住信息意义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训练策略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释意理论的核心,“deverbalization”(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描述了在原语理解和译语再表达之间,“意义”脱离原语语言的过程。基于释意理论的观点,在口译这个多任务同时处理的认知活动中,译员需有效识别并重构处于不同情境中的翻译单位,摆脱原语的表层结构束缚,才能真正达到信息和意义的动态对等。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情境建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论词语语用意义的交际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用学将词语意义的生成和确立看成是一种社会行为,因而十分关注话语上下文、语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充分注意交际双方在动态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对词语在会话中含意确立的磋商、推理和建构。因此,词的语用意义常因人因事而异,具有附属性、体验性、不明确性等三大特点,且在言语交际中的表达功能和作用方式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交际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实验心理语言学对言语理解和产生的描述,提出翻译是一个理解源语和产生译语的连续性心理过程,认为该过程与言语理解和产生的过程相似:从辨认源语,建立源语意义,到产生表述动机,形成语义初迹,进而转化为内部言语并最终诉诸于外部言语(即译语)。  相似文献   

19.
语用模糊现象的存在说明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有不确定性,而话语意义的协调又需要借助具体的语境关联来实现.因此,语用模糊和语境关联的互动作用是继续发展交际和最终达成交际目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从以下角度考察了低龄儿童词义理解的发展规律:词义理解与目标语的属性偏差以及词义理解度的发展。儿童的词义理解与目标语之间存在着属性偏差,主要表现为具体性而非概括性,变异性而非稳固性;儿童词义理解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由部分语义成分到全部语义成分、由常用义到派生义、由色彩义到理性义的发展阶段。本文的结论是在个案追踪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相信这项工作能够给早期教育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