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水溶液中将胶原大分子吸附于氧化铝纳米粒子表面,通过自由基引发的接枝共聚反应在胶原大分子上接枝聚丙烯酸丁酯支链制备了胶原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氧化铝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确定了胶原大分子在氧化铝粒子表面的最佳吸附量以及探讨了接枝反应时间对接枝率、复合粒子的壳层厚度及红外发射率(8~14μm)的影响.结果显示,接枝反应时间在12—20h时,复合纳米粒子的壳层为厚度小于15nm的胶原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层;聚丙烯酸丁酯支链的接枝率为3.7%左右时,复合纳米粒子在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分散良好;胶原吸附量为3.01g/100gA l2O3时,胶原氧化铝复合物的红外发射率下降程度最大,相应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红外发射率最低可至0.527.胶原大分子与氧化铝纳米粒子的界面相互作用导致了复合纳米粒子红外发射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钴填充碳纳米管的磁性能,深入探讨了钴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对钴纳米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其自然共振频率,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钴填充碳纳米管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主要是样品中钴纳米粒子在微波作用下产生了磁共振的结果;随着钴填充碳纳米管薄膜厚度的增加,其共振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碳纳米管中钴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其共振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通过改变样品厚度和调节碳管中钴纳米粒子含量,可以实现对特定频段微波的强吸收.  相似文献   

3.
用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备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硅烷偶联剂NQ-51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应用超声技术将二氧化硅粒子分散在甲醇介质中,然后通过苯乙烯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两步分散聚合制成了以二氧化硅为核,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壳的无机/有机复合粒子,并通过紫外、荧光、红外、TEM等手段对高聚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表征发现,该核壳型复合粒子的紫外吸收谱图产生了红移,并且有了一定的荧光特性,荧光光谱也发生了红移。使得二氧化硅的各种性质如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磁性质、催化性质等有了明显的改善,其实际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聚乙烯醇(PVA)为还原剂,淀粉为稳定剂,采用微波合成法,并改变反应条件制备出银纳米粒子,用吸收光谱研究其最佳制备条件在温度为130℃,仪器功率为50w,反应时间为275s.同时对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银纳米粒子进行紫外、T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出的银纳米粒子为黄色、球形的粒子,其分散性和稳定性都较好,平均粒径为12nm,银纳米粒子在412nm处的吸光强度最大,出现最大吸收峰.该法操作简单,反应快速.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6,(2):59-64
以N-苯甲酰基-N′,N′-二羟乙基硫脲的镉配合物为,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硫化镉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漫反射光谱(DRS)和红外光谱(IR)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硫化镉纳米粒子对亚甲基蓝具有持久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保护剂,制备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溶胶。用紫外灯对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溶胶进行光诱导实验。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仪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下的银胶纳米粒子的光谱特性和表面形貌,以PATP为探针分子检测银胶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多,银纳米粒子溶胶颜色变化显著;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峰出现"蓝移";透射电子显微镜图显示银纳米粒子由三角形逐渐转变成截角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球形银纳米粒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增强效应随着光照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9,(2):24-28
用W/O微乳液水热制备Yb,Er掺杂α-NaYF_4上转换纳米粒子,并对合成的产物α-NaYF_4:Yb,Er纳米粒子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上转换发光表征. XRD分析表明产物晶格常数a0为5.423?,SEM、FTIR分析证明粒子表面覆盖着一层CTAB.通过研究上转换发光证实了α-NaYF_4:Yb,Er纳米粒子中Er离子的电子跃迁从~2H_(11/2),~4S_(3/2)——~4I_(15/2)和~4F_(9/2)——~4I_(15/2)均为三光子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洋葱内表面模板法制备了草酸钙和碳酸钙纳米材料.产物草酸钙形状为纳米棒,宽约100nm,长约1~2μm,组装成像鸟巢一样的结构.碳酸钙样品呈现均匀规则的球型,其直径约为1μm,球面不平滑,是由粒径约50nm的粒子组成,粒子与粒子直径有大量的缝隙.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锌、氢氧化钠、六次甲基四胺等为原料合成球形、棒状、束状和花状等不同微观形貌的ZnO粒子.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其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利用IR-1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测量了不同形貌ZnO粒子在8~14 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探讨ZnO的形貌对其红外发射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产物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微米ZnO的红外发射率值比纳米的小,棒状、束状ZnO的发射率值比球形的要低,花状结构的ZnO的发射率值最低,为0.673.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了粒径为100 nm~300 nm 的 Zn1-xNixO (x=0,0.01,0.02,0.03,0.04)纳米粉末.使用 SEM、 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锌中镍的最大掺杂量为 x=0.03,超出以后会析出氧化镍晶体.随着镍掺杂量的增加,镍掺杂氧化锌的紫外吸收限发生红移,能带宽度逐渐降低,紫外光区的吸收减弱而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镍掺杂氧化锌发射光谱发射峰强度减弱、宽化,并出现一些新的发射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不同晶型和相应颗粒尺寸的纳米氧化铝粉体;通过XRD分析及TEM表征,分析勃姆石凝胶-经干燥烧结后的氧化铝晶型相变及相应颗粒尺寸分布变化,800℃至1050℃γ-Al2O3向θ-Al2O3相变过程中颗粒尺寸变化不大,到完全相变为α-Al2O3时,颗粒尺寸急剧增大,并有大颗粒形成;同时对不同晶型和对应的颗粒尺寸纳米氧化铝粉体样品的红外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边吸收的蓝移、红移主要由晶型和量子尺寸效应共同作用,但晶型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方法(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对替代式C掺杂β-Si3N4的超晶胞电子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β-Si3N4:C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对C掺杂前后电子结构的异同以及价键的一些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由于C的掺杂,价带宽度展宽,导带宽度和禁带宽度均变窄;态密度出现了几个新的峰,平均峰值有所减小.通过对比分析光吸收系数发现,相对于β—Si3N4的光吸收系数,β-Si3N4:C的吸收系数有所降低,并且向长波方向移动,100nm处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约11.8nm.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纳米金粒子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纳米金与雌酮发生相互作用后,吸收光谱明显红移.吸光度比值A/A520与雌酮浓度的对数值在1.0×10-7~1.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7×10-9mol/L.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方便检测雌激素的新方法,为水体、奶粉、食品中雌激素的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溶剂热合成富勒烯[60]-银纳米复合物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C60硝酸银、还原剂溶解在混合溶剂中,利用有机溶剂热技术制备了C60-Ag纳米复合物。透射电镜分析可看出不同还原剂得到的纳米银的形貌差别很大(有球形和片状),表明还原剂的性质对纳米银的形貌有很大的影响: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C60的吸收峰出现了红移,而纳米银的吸收峰出现了蓝移,表明纳米银和C60之间发生了电荷从银转移给C60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扩展电阻测量方法研究了N+和N+2注入硅的应变、损伤度、扩展电阻率随注入剂量、注入深度变化的规律,形成Si3N4非晶层的条件.建立了多层的物理模型和胁变函数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和曲线拟合等手段,得出了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以Na2WO4和C12H25NH3·Cl作原料,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WO3纳米粉体,再用稀土硝酸铕浸滞法制备了铕掺杂的WO3纳米粉体,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可溶性染料罗丹明B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铕掺杂的WO3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铕掺杂能拓展WO3的光响应范围,显著提高WO3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和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用氧等离子体法在低温下已将自合成的聚硅烷涂层成功地转变为二氧化硅薄膜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薄膜的Si-O伸缩振动特征峰为 10 75cm-1,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峰位向高波数移动 ,可至 10 88cm-1 光电子能谱测得薄膜中的O1s和Si2p的电子结合能分别为 5 33 0ev和 10 3 8ev ,硅氧原子接近化学计量比 拉曼光谱分析也表明薄膜中含有一个极大的拉曼特征峰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SiO2催化荆,用浸渍法将Mg元素担载在Cu/SiO2催化荆制得Mg-Cu/SiO2催化荆,研究在NO+CO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Mg修饰的采用方法(c)制备的Cu/SiO2催化荆,当Cu的含量是载体SiO2质量的2%,Mg的含量是载体SiO2质量的3%时,Mg-Cu/SiO2催化荆活性最高,250℃时NO生成N2的转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9.
以均苯三酰胺甘氨酸为配体,合成了[Zn3L2·15H2O]n(1)和[Cd3L2·DMF·7H2O]n(2)(L=均苯三酰胺甘氨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荧光光谱测定,与配体相比,[Zn3L2·15H2O]n(1)和[Cd3L2·DMF·7H2O]n(2)的荧光光谱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和蓝移,其最大发射峰分别在467nm和428nm.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包渗法在钼表面原位制备了(Mo,W)Si2-Si3N4复合涂层,考察了其在大气中于500℃和600℃等温循环的氧化性能,利用XRD和SEM等研究了其组织形貌.结果表明:(Mo,W) Si2-Si3N4涂层具有良好的低温抗氧化性,其在空气中500℃和600℃氧化480 h的氧化速率分别为0.0145 g/(m2·h)和0.0191g/ (m2·h),归因于涂层氧化表面形成了致密的SiO2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