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植一生崇尚自由,渴望能建功立业,可又怀才不遇。其本人与“白马游侠”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他正是将自己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的理想寄托在“白马游侠”的意象之中。“白马游侠”的诗歌意象是曹植理想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2.
王芳 《成才之路》2012,(29):13-13
曹植的《白马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的少年游侠。曹植通过对游侠形象的改造,消解了皇权与游侠之间的冲突,使游侠的理想与报效国家的情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曹植的《白马篇》是魏晋游侠诗的代表作。曹植使游侠第一次进入诗歌创作领域,并升华了先秦游侠思想的价值取向。曹植的游侠诗无论是在诗歌体式还是题材内容方面,都为后来游侠诗的创作发展提供了诗歌范式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墨家思想为后世游侠精神的源头,墨子从思想到行动为后世的游侠树立了典范。战国至两汉是游侠的黄金时代,司马迁和班固记载了现实中游侠的侠义之举。曹魏立国,游侠作为阶层已不复存在,曹植以浪漫的气质和惊人的才华在《白马篇》中塑造了充满理想色彩的游侠形象。至此,"侠"的精神品格基本定型,侠的形象作为正义的化身不断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5.
游侠是战国到汉初社会动荡的产物。游侠诗则是传统诗歌的重要类型之一。建安时期士人普遍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愿望,以曹植为代表的游侠类诗歌应运而生。曹植的游侠诗将少年任侠、追求个体自由的模式与忠君爱国思想结合起来,深刻影响了后世游侠诗歌的创作。阮籍此类诗歌中表现了对游侠建立功名之梦的清醒认识,主张退而在文学作品中彰显理想人格和精神自由。李白游侠诗作开创了"功成身退"模式,是对以上两种传统的继承及融合。  相似文献   

6.
建功立业思想是曹植诗歌创作的核心内容。曹植的一生为了这种建功立业的理想饱经磨难,备受煎熬,甚至抑郁而死。本文通过对曹植诗歌中建功立业思想的文学表现及其精神实质的分析,意在解读曾植诗歌“风骨奇高”的艺术特色,以及这种特色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盛唐咏侠诗是咏侠诗发展的集大成阶段。“马”是盛唐咏侠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盛唐咏侠诗中的马意象可烘托游侠的勇武气度及骄横意气.还可抒发侠客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功名不成的悲愤之情.是盛唐咏侠诗的用来展现游侠行为和情感的重要意象。  相似文献   

8.
创作主体有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曹植诗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抒写他个人的建功立业理想。这种理想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曹植诗歌对“建安风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曹植诗歌的精神实质和历史贡献。研究曹植的建功立业思想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一定会有所帮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评曹植诗“情兼雅怨”,由此引出“雅”这一美学概念来体味曹植五言诗作。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释曹植诗歌的“雅”。其一,对《诗经》中“小雅”的继承;其二,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相关;其三,表现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和怀抱。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曹植、李白诗中的"侠客"意象进行分析比较。"侠客"一词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被赋予新意。曹植、李白分别是三国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们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便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白马篇》是两位诗人描写侠客的代表作,虽同名,但两人的社会环境和身份地位不同,表达的思想也各有千秋,通过分析两人《白马篇》中侠客形象的异同点,探索其存在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