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学述论》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敦煌学的通论著作,1991年初版于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5年以《敦煌学论述》为名由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中文繁体字版,2002年增订为《敦煌学通论》,再度由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又改名《何谓敦煌学》在韩国出版了韩文版。此处发表韩文版序言的两篇中译文,系国内首发,详细介绍了这一影响深广的著作十多年来的出版历程与韩文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这次敦煌学研究动态暨《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及时把握敦煌学研究动态,引领敦煌学走向,是《敦煌研究》作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的重要任务。依个人理解,近十多年来的敦煌学研究,大致出现了以下几方面新的趋向:(一)敦煌学研究外延的扩大,过去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及敦煌石窟,现在,将敦煌出土汉简纳入敦煌学研究的视野,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二)  相似文献   

3.
敦煌研究院编辑的《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百年》,已由甘肃民族出版社于2003年9月出版。  相似文献   

4.
一个世纪前,敦煌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由此敦煌文书流散世界各地,产生了一门世界性显学——敦煌学。走过百年的敦煌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资料的刊布也已基本完成。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敦煌学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客观地分析其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推动敦煌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我们邀请5位国内外敦煌学研究专家,以敦煌学的发展趋势为议题组织本组笔谈。程喜霖先生认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敦煌学理论,同时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实践经验,指出“二重证据法”仍然是适用于敦煌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即将出版为展示敦煌藏经洞现一百年来中国学者有关敦煌学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及个人提供一部较为完备的敦煌学研究资料(主要是早期资料),由大陆,台湾,香港的几十位敦煌学者共同编选的大型敦煌学学术丛书《中国敦煌学百年文...  相似文献   

6.
成书于16世纪中叶的《西游记》与本世纪逐渐形成发展的敦煌学之间,有着不少的关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以往对此的研究,大多将注意力放在对与玄共取经史实相关的写本或美术创作的考索上,而且多着眼于宗教文化方面的探究,很少真正从《西游记》这部作品的主题、形象、文学风格(包括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从文学史的角度,去探索它与敦煌学(尤其是其中的敦煌文学)之间内在联系。本文即拟就此提出几条粗浅的线索来,以求教于诸位方家。一、《西游记》的创作宗旨与敦煌藏经洞的性质《西游记》是一部神话(或曰“神魔”川\说,它的…  相似文献   

7.
一、敦煌学的产生及其在我国的初步发展敦煌学的产生,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回顾80年的历程,可将我国敦煌学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从1909年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是敦煌学的产生,创业及其初步发展阶段;80年代则是蓬勃发展、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下面先就第一阶段的情况加以探讨。1、从史的角度考察敦煌学之产生我们把1909年定为中国敦煌学的起点,并不意味着我国学者在此之前没有注意到敦煌。事实上,早在藏经洞发现以前,我国学者就已注意到千佛洞,并作了记载。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后,1902年,金石学家、甘肃学台叶昌炽就通过敦煌县令汪宗瀚,得到了藏经洞发现的一些文物。他在《语石》卷一《吐蕃一则》中说:汪宗瀚“先后寄贻宋乾德六年水月观音画像,写经卷子本,梵叶本各二。笔画古拙,确为唐经生体,与东瀛海舶本无异”。他还在其《缘督庐日记》中详细记载了有关情况,并曾建议将藏经洞发现的全部遗书运至兰州保管。1909年秋,法人伯希和盗劫敦煌遗书之后,曾在北京给罗振玉、蒋伯斧,王国维等人看了一部分敦煌遗书,并送给罗振玉一些敦煌遗书照片,罗据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1月24—25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敦煌学研究动态暨《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举行。《敦煌研究》的编委、审稿专家、编辑出版界专家,以及《敦煌研究》编辑部工作人员共28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次会议是关于探究《敦煌研究》期刊发展方向与当今研究热点相结合的主题鲜明的中小型讨论会。首先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致辞。王院长回顾了敦煌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敦煌研究》提出"尊重学术,敬畏学术,与学术泡沫划清界限"的要求和期望。与会专家和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介绍当今敦煌学研究动态和热点,为《敦煌研究》期刊的发展献计献策。总的来说,《敦煌研究》要继续  相似文献   

9.
赵贞 《家教指南》2021,(4):154-158
《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敦煌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该著融科学性和前沿性于一体,在对百余年来敦煌学发展历程的梳理、敦煌学理论的建构、敦煌学学术史的撰写以及未来敦煌学发展趋向的展望等方面,都有重要创获,对于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敦煌学研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垣先生是享誉海内外学术界的世界级学者。他在"发见时代",勇于利用敦煌所出新材料,开拓新领域,研究新问题,引领学术研究新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敦煌劫余录》、《跋西凉户籍残卷》和《摩尼教入中国考》,就是陈垣先生利用敦煌新材料以研求问题的代表作。尤其是《敦煌劫余录》,更是敦煌学研究不可或缺之工具。他对于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实具有奠基和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1.
1983年苏联出版了丘古耶夫斯基的《敦煌汉文文书》。这是近年来苏联出版的一部重要的敦煌学研究著作。原书末尾附有一篇英文《概要》,介绍了苏藏敦煌文献的来源及其研究历史,作者编著该书的考虑及方法,以及根据敦煌文献对一些历史问题提出的认识。为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现将其《概要》译出,以飨敦煌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柴剑虹先生《敦煌吐鲁番学论稿》于新世纪之初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结集了有关敦煌研究的论文45篇。其中有围绕《敦煌唐人诗集残卷(P.25555)》所作的考论;有对敦煌写卷中《秦妇吟》、《曲子还京路》、《卡安词》、《黄任强传》、《文酒清话》以及敦煌古小说、敦煌舞谱、敦煌唐人诗抄等的考证、研究;有对黑城文献、吐鲁番文献的考索;还有西域历史地理的考证研究及有关敦煌吐鲁番等的认识与思考等。本书是作者继《西域文史论稿》之后出版的又一以敦煌文献研究为主的力作。《敦煌吐鲁番学论稿》出版@小翔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者对于俄藏敦煌文献的介绍,近年来有了可喜的进步。除了《敦煌研究》、《敦煌吐鲁番学研究通迅》等刊物有所介绍外,1992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史论丛》第50辑收有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孟列夫的《俄罗斯科学院东方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举办的“海峡两岸敦煌学丝绸之路学术考察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7月21日在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举行。应邀参加这次学术会议的有台湾学者高本钊、林聪明、曾振名等31人,大陆学者30余人。7月21日举行了学术会议开幕式并学术讨论会,兰州大学副书记杨恕、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分别代表学校和敦煌学研究基地致欢迎辞。随后进行的专题研讨会上,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初世宾作了《甘肃佛教石窟的分布及其特点》、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庆夫《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对敦煌学文献归类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敦煌学的认识,探讨这一交叉学科的献归类,从敦煌学的定义、概念以及分类实践加以分析,对涉及一般敦煌学、领域敦煌学(敦煌宗教、敦煌学、敦煌史地、敦煌艺术等)的献在《中图法》中的归类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6.
<正>获邀参加“敦煌学研究动态与〈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得亲聆诸位专家就敦煌学研究及《敦煌研究》发展所发真知灼见,不胜荣幸。本拟借此良机唯洗耳恭听,以得真谛;赵院长嘱余亦作一发言,愧才疏学浅,群贤面前妄言,必当贻笑。然恭敬不如从命,萤光涓流,尽力而已。现就近年来审稿和参与编辑《敦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工作体会,围绕研讨会“敦煌学研究动态”和“《敦煌研究》发  相似文献   

17.
2000年6月22日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敦煌学研究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国内外敦煌学研究者七十余人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借此机会,我们课题组访问了几位与会学者,请他们谈一谈敦煌学研究对当代中国史学的影响、近20年来敦煌学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等问题.这三位学者是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李正宇、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赵和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郝春文.  相似文献   

18.
邓文宽教授的论文集《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他继刊出《敦煌吐鲁番学耕耘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之后的第二本论文集,也是与他的《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和(敦煌吐鲁番出土历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7)两部大型文书汇刊与校释相配套的又一部力作。两部文书汇编和即将刊出的本论文集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反映了文宽多年来孜孜研究敦煌、吐鲁番、黑城子出土的以及散失天下若干晚期的天文历法文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9.
又是秋天。2000年的秋天,由《扬子晚报》10月29日刊发的《南京发现“栖霞飞天”》的一则不足千字的消息引发了一系列相关报道、游客的参观高潮与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与实地考察,并由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市园林局联合召开了国际性的“南京栖霞山石窟艺术与敦煌学研讨会”(2001年3月24日——3月26日)。2002年的秋天,《南京栖霞山石窟艺术与敦煌学》一书的出版是这次国际研讨会的直接成果,终于也可以将“栖霞飞天”的话题沉淀成平实的文字,作为一个秋天的回忆与收获。 “目前的这本书,是我手头编著较晚而又一直很想快点出版的一本书。这主要是由于栖霞山石窟确实应该有其历史地位,而其  相似文献   

20.
本期选载了三篇书评。中顾委委员黄罗斌同志的《〈甘肃古迹名胜辞典〉序言》,首先追述了多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开拓、源远流长的甘肃文明史,并概括介绍了甘肃大地上灿若繁星的名胜古迹,进而充分肯定了《甘肃古迹名胜辞典》的编写出版在宣传甘肃、弘扬丝路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窗口”作用和学术价值。陈德宏同志的《论从史出,史论统一》和文献同志的《敦煌学研究的一部新作》,分别全面而概括地评介了《西部风情与多民族色彩》和《敦煌学研究述论》这两部各具特色的新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