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宗教把握世界的方式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触媒,但宗教性归因与信念固着现象又导致了信教大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开展对信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民族宗教问题的舆论引导,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批判思想,掌握民族与宗教的相关知识,借鉴宗教文化与宗教教育的内容方法,加强对信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信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要了解"宗教热"对体育院校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便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院校大学生信教原因多元化,信教途径多样化,对宗教作用的认识模糊,宗教知识储备不足,对宗教政策的认识不够,党团员的宗教态度不容乐观等。研究提出,大学生科学宗教观培育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了解、关注、关心学生成长,完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路径,加强管理,抵御校园宗教渗透等。这些研究对于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科学信仰教育,做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确保国家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类西方思潮以及境外宗教思想的渗入,我国社会思想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开始接触宗教并开始信仰宗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工作内容和挑战,因此文章以辽宁地区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为切入,深入了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特殊性特点,制定相关的教育对策,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宗教问题,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宗教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注意的动向。本文从大学生宗教信仰及对宗教认识的现状;部分大学生接触或者信仰宗教的原因;大学生信教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等三个方面,揭示大学生信教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应当重视。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宗教文化独特魅力的吸引和信教人士及宗教活动的影响与吸引。当前,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设有关宗教基本知识的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团结尊重信教学生。  相似文献   

6.
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从而澄清一些关于宗教问题的模糊认识与错误看法,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主要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基本问题的观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和科学无神论教育,也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调研显示近年来高校宗教渗透有上升的趋势。本文以网络环境为视角,对高校宗教渗透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解析。研究认为:应站在意识形态战略安全的高度,推进网络信息管理走向法治化;创设网络思政教学、重视宗教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有效传导;净化网络虚拟校园、涵化高校网络精神文化环境;探寻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倡导网上思想交锋和互动;构建大学生心灵家园,促进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参与过程中的"柔性"嵌入,以理性回应宗教在高校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种有神论思想日益泛起,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逐者",部分学生信仰宗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应从转变教育理念、增加课程比重、完善校园文化、注重实践教学等多维度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确立。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多样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宗教信仰已成为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受到很多的关注.其中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也日益增多.就大学生应不应该信教,如何引导大学生信教等问题,本人分别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宗教认识、宗教信仰的特点三个方面,思考在高校教育中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宗教、信仰宗教.  相似文献   

10.
韦滢 《考试周刊》2014,(23):152-154
当前,大学生信教比例不高,但对宗教比较感兴趣;信仰动机功利性与信仰行为随意性并存;宗教认同感趋强,但对宗教文化认识较模糊;能正确评价宗教的社会作用,但对党的宗教政策不甚了解。这主要是受社会及家庭环境、西方宗教势力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及大学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四有”为核心、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国情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90后"大学生逐步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的涌出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如何以加强高校辅导员自身思想道德建设为出发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属性是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载体和渠道。但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功利化、实施表演化、主体缺失化等现象却突出地体现了德育功能的弱化问题。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必须积极探索强化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以引导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宗教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对福建省十所高校学生为样本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信教比例呈上升趋势,而且信仰多元发展,对宗教的本质认识模糊,缺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正确引领.信教原因主要是由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个人需求和宗教文化发展而导致的,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注重宗教理论研究、倡导思政队伍引领、强化校园活动开展、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大学时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阶段,如何培养出顺利融入社会的大学生,是高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高校因素主要有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和班委、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高校校园文化等。应认真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加强社团实践活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的社会化;加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重视营造优良宿舍文化;推动大学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教学社会化;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16.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国高校肩负的神圣而艰巨的政治使命,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和伦理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我国高校正在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以体验式教育为研究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目标,对大学生道德体验式教育的内涵特征、主要内容以及模式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有必要的,其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的时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和政治意识出现多元的发展趋势。受社会不良思想和思潮影响,造成很多大学生群体社会责任缺失和缺乏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专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高专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注重防范教育,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积极应对网络挑战、依靠“两课”主渠道、加强实践环节、构筑高专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观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西方宗教势力的有意渗透,大学生自身的个性也会影响其宗教观的形成。因此,要教育其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宗教信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普及宗教文化知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营造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优化自身的民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师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正确认识“两课”教育在培养“四有”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提高“两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增强“两课”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以“两课”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和优质的教学效果去培养学生对“两课”的信任。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