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教育是高校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的基本保证,拥有完整优质的生命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提高认识,发挥教育主体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和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三方面,更好地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目的等不同角度 ,审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阐述受教育者调动主观内部因素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提出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理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烨 《林区教学》2011,(3):56-57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其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新科技革命强劲的势头使人们对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复归和重视,对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走向整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然选择,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本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容置疑的一个问题。然而,由于网络所固有的去中心、虚拟性、互动性等特质,使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到怀疑。本文从网络社会的特征出发,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教育者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要注意克服教育者无原则地发挥自身主体性的错误倾向,克服教育者淡化主体作用和教育责任的倾向,还要克服教育者任意发展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6.
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重视和发挥教育者人格力量的作用,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实效。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高等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人,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尊重、理解、共生、相长四重角度思考,尊重是应用型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解是应用型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共生是应用型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相长是应用型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紧紧围绕当前基层单位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的问题,从把准教育的“脉点“,切实增强教育的客观实在性;抓住教育的“结合点“,切实增强教育的整体连续性;解决教育者认识的“落差点“,切实增强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理念、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反映,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的表征.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具有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以及社会性和政治性特征,本源于教育者内在素质差异、教育民主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0.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只有同时发挥各自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主体间性理论的出现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曙光,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也打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力量不平衡的状态,使两者重新回到了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的方向性和互联网的去中心性、开放性构成了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矛盾。一些观点认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很难发挥。基于此,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和发挥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部分教育者注重技术应用而忽视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和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形式创新而轻视传统方法、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不高等问题,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在工作中努力加以防止和克服。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大学生对教育内容或形式反感,知行脱节等现象,导致大学生接受障碍的形成。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成因,可通过以下对策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注重心理调适,增强大学生接受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者施教影响力;优化接受环境,整合力量营造接受合力。  相似文献   

14.
巧实力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巧妙结合,可以借鉴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本文尝试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巧实力,通过巧妙结合其硬实力与软实力,进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巧实力,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何桂艳 《教师》2014,(20):15-15
从对象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不尊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不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问题。本文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已成为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研究课题,本文初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指导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体化模式,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只把教育者看做主体,把受教育者看做被动的客体,因而其实效性不强。主体间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看做是能动平等的主体,注重教育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强调双方的互动。在主体间性哲学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党团活动方法的创新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更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成效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人文关怀系统由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教育者和教育情境三个要素构成,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凸显育人的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人文关怀意识和关怀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创设人文关怀的教育情境。  相似文献   

20.
焦悦悦 《考试周刊》2014,(64):153-153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们一直秉承的显性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显示出许多弊端和不足,这说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