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内容,但往往因专业性太强、贴近性不够,显得太"硬"而不被受众所看好.本文意在探求经济报道"软着陆"的实现途径,以求得经济报道的贴近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刘玲 《东南传播》2010,(3):127-128
近年来,国内新兴展会层出不穷,对展会的报道铺天盖地,但纵观媒介对展会活动的报道,普遍存在缺乏贴近性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为个案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媒体应强化文化意识,用文化视角来解读会展经济;应挖掘海西丰厚的文化资源底蕴,进行集群式开发和立体式传播;重视"经济现象的文化视角"和"文化现象的经济视角"的报道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松林 《新闻世界》2013,(10):111-112
面对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内容仍显单一,表现手法仍很僵硬。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贴近性与可读性,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如何增强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做好政务报道,充分反映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意图和举措,是党报宣传的首任务。在地市级机关报中,如何做好政务报道,如何提高政务报道对人民群众的贴近性,对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与贴近性至关重。《伊犁日报》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机关报。多年来,报纸坚持采用多种形式关注"两头",找准州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与老百姓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新闻已经逐渐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经济信息中所独有的情报栏、行情和大众生活的贴近性,都使得大众对它有更多的兴趣,这也要求,经济信息报道在报道的深度、高度和广度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针对增强经济报道的贴近性提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孙倩 《新闻世界》2010,(7):37-38
地方党报如何做好经济新闻,以增强权威性、贴近性和提升影响力?笔者认为地方经济新闻不仅要报道老百姓关心的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建设、经济工作的部署、决策,使经济新闻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还要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就医、旅游等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对象,使经济新闻具有贴近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建设、经济生活、经济现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报道,应追求贴近性。因此,记者在浩如烟海的经济生活中,要善于寻觅和选择那些读者最关心、最渴望、最感兴趣而又最贴近读者的经济题材和素材去采写,去报道。追求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就要推出在地域上与读者最贴近的经济新闻。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读者都对自已所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金融报道虽然说不上面目可憎,但在读者贴近性方面的探索相对滞后。那么,在现阶段,什么样的金融报道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贴近受众? 笔者以为,金融报道强调贴近性必与其报道领域的特质紧密结合。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具备专业性、政策性强的特点。金融报道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要向受众尽可能提供他们看  相似文献   

9.
张荣 《新闻世界》2014,(10):92-93
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今天的媒体更注重新闻的贴近性、服务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但一些媒体往往注重弱势者的艰辛、困苦,在报道中有意回避那些与之相关的新闻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即使在人文关怀的报道中,也应该坚持新闻真实、全面、客观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张炜 《新闻世界》2010,(7):22-23
新时期,党报的经济报道要不断探索新思路:一是要关注发展——强化党报经济报道的前瞻性;二是要关注民生——体现党报经济报道的人文关怀和贴近性;三是要关注利益——加大党报经济报道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如何增强经济报道的权威性、贴近性和艺术性,拓展经济报道的宣传空间,提升经济报道的质量和水准。笔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感受,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高超 《新闻世界》2011,(3):92-93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坚持新闻内容的贴近性,为受众所喜闻乐见,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人民网"两会"新闻专题为例,分析在人民网新闻专题报道中所体现出的"贴近性"原则,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促进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双成 《新闻窗》2010,(3):106-107
经济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门类,不仅具有传递经济信息的功能,而且有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决策参考的服务功能和守望改善经济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地市报应加强经济报道力度,拓展经济报道视野,增强报道的贴近性、服务性,以提高自身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对经济报道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已从衣食住行拓展到投资理财、消费、房产等诸多方面。为此,市州党报应加强经济报道力度,拓展经济报道视野,增强经济报道的思想性、贴近性、说服力,以提高市州党报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5.
李维力 《青年记者》2010,(14):57-58
报纸媒体的"贴近性",是体现受众意识,放大宣传效果,展示版面魅力的一个方向性原则,也是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笔者在日常从事副刊编辑实践中发现,"贴近性"除了首先需要内容上的不断深化落实外,还是一个能够体现到"版面语言"上的技术问题(形式操作)——或言,  相似文献   

16.
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内容,常常是读者不满意、经济主管部门也不满意。解决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的问题,是党报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解决之道就是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新闻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由于其内容专业性较强,容易堆砌术语,显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那么,怎样才能让经济报道“鲜活”起来呢?笔者认为,经济报道要学会“找故事”,找出最能揭示内在规律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才能增强经济报道的贴近性、鲜活性、启示性。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地市级晚报,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晚报来说,一提到经济新闻,都会很挠头,很多人会认为经济新闻太大、太专业,与《中国证券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这些财经类报纸相比,中小城市级晚报既没有人才优势,也没有版面优势,是很难做好的。其实,中小城市晚报并不一定非要跟这些财经类报纸比专业,而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贴近性、可读性、实用性入手,照样可以把经济新闻做好。  相似文献   

19.
刘文涛 《新闻前哨》2011,(11):51-52
时事新闻报道已成为国内新闻媒体吸引受众眼球、提高发行量的一项重要资源。翻开当今报纸,无论是日报、晚报还是都市报,都把着力打造时事新闻作为报业竞争的制胜之道,这是由它"高端占位、重大热门、可读性强"等与生俱来的优势决定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时事报道还存在选稿贴近性不够、服务性不强、版式僵化沉闷、  相似文献   

20.
媒体如何用评论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坚持客观立场,对社会争议较大或复杂的新闻事件,运用质疑手段,并努力引入观点碰撞;其次,鼓励记者承担新闻评论员的角色;第三,将解析式报道纳入评论框架,树立"解析+评论"的特色;第四,评论在表达上要注意贴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