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少量的碘化物可以利用“化学放大“反应进行测定,其步骤如下: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先用Br2水将试样中I-完全氧化为IO-3,煮沸去掉过量的Br2,然后加入过量的KI,用CCl4萃取生成的I2(萃取率设为100%),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水层后,向CCl4层加入肼(即联氨H2NNH2)的水溶液,在分液漏斗中振荡,使碘以I-形式又从CCl4层进入水层中.……  相似文献   

2.
少量的碘化物可以利用“化学放大”反应进行测定,其步骤如下: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先用Br2 水将试样中I- 完全氧化为IO- 3,煮沸去掉过量的Br2 ,然后加入过量的KI ,用CCl4 萃取生成的I2 (萃取率设为10 0 % ) ,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水层后,向CCl4层加入肼(即联氨H2 NNH2 )的水溶液,在分液漏斗中振荡,使碘以I- 形式又从CCl4 层进入水层中。再加入过量的Br2 水将I- 氧化为IO- 3,除去剩余Br2 后,加入过量KI并酸化又生成I2 ,加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 S2 O3标准溶液滴定,求得I- 的含量,该滴定时的反应为:2S2 O2 - 3+I2 S4 O2 - 6 +2I-(…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新教材<化学1>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实验1-4)"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萃取.具体操作为:"(1)用量筒量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1].笔者在课前准备该实验时发现,将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呈紫色,上层仍为棕黄色(比原碘水颜色略浅),碘水在萃取前后的颜色变化不大.当时有老师提出实验室配制的碘水浓度太大,加入的CCl4不足以将碘水中的碘完全萃取.可是,当增大萃取剂用量,并进行多次的萃取后,结果仍不能让我满意,似乎萃取效率很低;而<分析化学>对此进行过定量计算:等体积的CCl4从碘水中萃取I2时,全量一次萃取,萃取百分率可达98.8%[2],若分三次萃取,萃取百分率接近100%[3],这显然和上述实验现象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1 装置图如图 1。2 制作要点2 1 塑料板用电烙铁小心安在瓶正中 ,将瓶底分成两等分 ,板高 3cm。2 2 在胶塞和胶板正中打孔安装分液漏斗。2 3 放气球的小胶塞大头朝上。3 装置用途3 1 在密闭体系中制出有毒气体 ,检验有毒气体的性质 ,无污染。3 2 装有气球起缓冲作用 ,安全性高。3 3 一次可同时检验物质的几项性质 ,其操作简单。4 操作方法4 1 制气体用的固体放在大瓶底。4 2 在胶板上放与气体作用的物质。 (SO2与H2 S作用时 ,胶板上放白纸。)4 3 塞紧瓶塞。4 4 从分液漏斗加入制取气体用的液体。4 5 从分液漏斗加入…  相似文献   

5.
1 仪器及药品具支试管 ,分液漏斗 ,小试管 (自制 ) ,集气瓶 ,乳帽 ,一次性注射器 ,圆底烧瓶 ,铁架台等。H2 SO4( 3mol,L-1) ,HCl (浓 ) ,固体NaHSO3 ,NH4Cl和Ca (OH ) 2 品红试纸 ,饱和H2 S ,品红 ( 0 1 %) ,酸性重铬酸钾( 5%) ,石蕊 ( 0 1 %) ,酚酞 ( 0 1 %)。2 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2 1 SO2 的制备取 1 5gNaHSO3 ,置于具支试管内 ,在分液漏斗内加入 1 0ml稀硫酸。制备气体时 ,按图 1所示组装。图 1 二氧化硫的制备装置  把仪器连接好 ,集气瓶内的气体充满时 (空气出口处品红试纸褪色 ) ,用乳帽封闭空气出口 ,关闭导…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制CO和用CO还原CuO(Fe2O3)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非常传统的演示实验,以下几个问题或许还需要我们有进一步的认识。1CO的发生装置(如右图),是应该把甲酸(HCOOH)装在烧瓶(分液漏斗)中,还是应该把浓H2SO4装在烧瓶(分液ááá  相似文献   

7.
把萃取了溴碘的黄红色四氯化碳溶液,分几次倒入250ml分液漏斗里,每次倒入量可为1/2分液漏斗的容量,然后加入10%NaOH溶液约50ml。把分液漏斗倒过来,用力振荡,使NaOH溶液和溶于四氯化碳中的溴碘充分接触  相似文献   

8.
1.什么叫萃取?答: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2.萃取所用的主要仪器是什么?答:分液漏斗.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贵刊2003年第5期施锦军老师的《对‘确定乙醇结构式’实验的改进》一文后很受启发,施老师将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酸式滴定管代替了分液漏斗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出加入无水乙醇的体积,但要用该装置准确测出无水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我们觉得还应该注意如下两点:(1)实验前在广口瓶与量筒之间的导管内应充满水。(2)在读量筒示数前应先调节量筒的位置,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相平。然而这两点操作起来还是不太方便,经过分析研究我们给出了如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仪器和药品  所用的仪器有 :分液漏斗、广口瓶( 2 5 0ml)、燃烧匙 (内垫石棉或沙子 )、橡皮塞、导管、烧杯 ( 5 0 0ml)、药匙、镊子、小刀等。所需的药品有 :KMnO4固体、浓盐酸、钠、 2 0 %的NaOH溶液。2 装置  如图所示。3 操作3 1 广口瓶内加入约 2 g的KMnO4固体。3 2 分液漏斗中加入约 1 5ml浓盐酸。3 3 烧杯内加入约 30 0ml2 0 %的NaOH溶液3 4 将表面煤油被吸净的金属钠块切去表层 ,再切下一小块薄片 (约 0 6cm× 0 6cm大小 ) ,放在燃烧匙内。3 5 连接好装置。3 6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让…  相似文献   

11.
包军  张宝玉  李恒  宋正华 《考试周刊》2015,(48):158-159
对常见的气体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的掌握,结合实验试题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等能力既是中学化学教学所重点培养的,在考纲中又有明确要求,鉴于学校实验条件,在部分气体制备中可以用球形分液漏斗代替球形滴液漏斗使用,然而,中学化学教材与相关高考题将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乙炔等气体制备所用的滴液漏斗也表述为球形分液漏斗,本文从滴液漏斗和分液漏斗两类仪器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比较,阐述分液漏斗与滴液漏斗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笔者和学生在课外兴趣小组中尝试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研究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实验用品烧杯、坩埚、坩埚钳、铁架台、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刷子、漏斗、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接受器、分液漏斗、火柴、剪刀、滤纸。干海带、过氧化氢 (H2 O2 的质量分数为 3 % )、硫酸 ( 3mol/L)、酒精、蒸馏水、CCl4 。二、实验原理海带灰中的I- 在酸性条件下被双氧水氧化成I2 ,用CCl4 萃取 ,最后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I- +H2 O2 + 2H+I2 + 2H2 O三、实验流程四、实验…  相似文献   

13.
题1 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03和Na2SO4的混合物,使之与250mL 1.00mol/L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了2.016 L 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500mL 0.100mol/L Ba(OH)2溶液,得2.33g沉淀,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mL 1.00mol/L盐酸可恰好中和.试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2 实验步骤①取一只洗净的蛋壳,用稀盐酸处理制成半透膜,然后将半透膜用细绳扎紧在普通漏斗的下端管口上。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约40mL的蒸馏水,再把扎  相似文献   

15.
林玩花 《广东教育》2006,(7):119-122
1.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措施。 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分液漏斗、容量瓶、酒精灯、量筒等)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溶解、灼烧、分离(包括过滤、蒸发、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蒸馏、萃取、分液)、溶液的配制。 4.常见物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瞿兵 《新高考》2006,(7):66-72
1.实验室定量分析某样品中亚硫酸钠的一种方法是: ①在1.520g样品中加入碳酸氢钾溶液、0.13%I2的氯仿溶液,在分液漏斗中振荡15min。离子方程式为SO3^2-+I2+2HCO3^-=SO4^2-+2I^-+2CO2↑+H2O  相似文献   

17.
2.将分液漏斗中苯和液溴的混和液缓慢滴入试管中,使反应液保持微沸。 3.向玻璃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浅黄色沉淀;上移双孔硬纸板,则可见导管口有白雾。 4.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试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装置图所示。装置图2 实验操作2 1 在大试管中装好Zn粒 ,在U型管中装好还原铁粉。按图所示 ,在分液漏斗中分别装好稀硫酸、煮沸过的NaOH溶液 ,并让分液漏斗下端充满NaOH溶液。在U型管中加入煮沸过的稀硫酸至液观C。2 2 打开弹簧夹A、B。打开装稀H2 SO4的分液漏斗的活塞 ,让H2 通过整套装置 1分钟。 (可在B处尖嘴导管口点燃H2 验纯 )2 3 夹上A、B夹 ,放入适量NaOH溶液至液面D处 ,观察。2 4 拆下U型管上的双孔塞 ,观察。3 改进后的优点3 1 实验现象明显。如不拆下双孔塞 ,…  相似文献   

19.
1实验材料铁架台、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小烧杯、酒精灯、多孔隔板、塞子、稀硝酸、铜片2实验过程及现象a.如图1连接装置。b.将稀硝酸加入小烧杯,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将铜片放入U形管的多孔隔板上。c.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硝酸,当加入的稀硝酸液面刚好超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时,停止加入并立稀硝酸小铜片多孔隔板图1实验装置即关好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d.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边上升,右边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e.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生成的气体在液柱作用下被压进…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当讲到氨气的还原性时 ,教师会通过下列反应 :4NH3 +5O2Pt△ 4NO +6H2 O4NH3 +3O2点燃2N2 +6H2 O进行对比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氨气的还原性 ,同时巩固复习前面刚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如增加一个演示实验 ,则无疑能提高教学效果。实验内容1 原理(1 )固体氢氧化钠 浓氨水 氨气(2 ) 2H2 O2MnO2 2H2 O +O2 ↑(3 ) 4NH3 +3O2 2N2 +6H2 O2 仪器、药品铁架台一个 ,2 5 0mL吸滤瓶 2个 ,1 0 0mL球形分液漏斗 2个 ,U形管 2个 ,报废的 1 0 0mL球形分液漏斗一个 ,双孔活塞 ,单孔活塞 ,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