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夫和蛇》中我们认清了坏人的背信弃义;在《狼和小羊》中我们明白了恶人吃人总会找借口;在《滥竽充数》中我们懂得了人要有真才实学;在《风和太阳》中我们受到人不可一味逞强的启示;在《蚊子和狮子》中我们明白以弱胜强的道理;……寓言,这些闪现智慧灵光的故事,让人得到提  相似文献   

2.
弹指间,《校长阅刊》已经两岁。两年来,我们一直秉持着一种理念:为中国的基础教育鼓劲、呐喊、助威;我们一直坚守着一种信念:将中国基础教育现存的种种弊端以新闻的形式客观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在解剖中理性地与有识之士共同商讨对策。2005年初,我们推出了《2004基础教育热闻榜》,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一定反响。2006年初,由“热”变“冷”,在梳理了上千条新闻后,遴选出8条冰点新闻供读者朋友参考。“冰点”者,就基础教育领域而言,借指那些让人心寒并引发无穷思考的事情,那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些人们熟视无睹或刚刚出现的让人困惑的现象。我们无意贬低中国的基础教育,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珍视中国的基础教育,才更应该直面现实中的“冰点”危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上,表现战争题材的长、中、短篇小说数不胜数,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汇集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选集出了千百种,必选的篇目一准会有《荷花淀》。5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读这篇短短的小说,依然让人身临其境,怦然心动。《荷花淀》?..  相似文献   

4.
简单、轻松、快乐,是很多游戏人类的追求。在《快乐西游》中,游戏人类可以通过简单利落的过程,找到那种亲切的熟悉感,一瞬间让人似乎又想起了当初那个只为游戏而快乐的少年。在《快乐西游》中,主管变化的师父分别是会三十六变的猪八戒和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在《快乐西游》的世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我们不会忘却;《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珂赛特我们会时常想起;高老头的形象依旧让人感慨万千;哈姆雷特的个性依然活在人们心中……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个性纤毫毕现,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这篇描写人物的文章同样精彩,请你读一读。  相似文献   

6.
权不多用     
赵昕 《师道》2010,(7):83-83
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一个人不知道常规,就开始乱变,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字——凶。曾被称为《变经》的《易经》,所表示的就是变化的规律。而变化的三个规律却被今天的很多人忘却了:一、权不离经;二、权不损人;三、权不多用。  相似文献   

7.
“写作教学进行时”力求“变化中合”,这是教学主张的要义与信念。最早从哲学角度阐释“变化”概念的是《周易》。“易”的三层意思即:不易,变易,本易,都是关于变化的学问。《周易》中强调的变化是哲学辩证的:万物万事都在变化中发展,变化中又蕴藏着亘古不变的永叵定理,变中有不变,不变的也可能会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样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不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也不要一味求新,极端偏激;不要让教学变成高深莫测的理论堆砌,也不要成为浮躁肤浅的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8.
面对题名为“变”或“变文”的作品,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名实关系,这是敦煌文学尤其是敦煌俗文学研究界几十年来一直探讨,然而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变”字的基本意思是“变化”,但我们显然不能据此说明敦煌所出俗文学写本中原题“××变”或“××变文”的问题。比如我们不能说《舜子变》就是“舜子变化”,《汉将王陵变》就是“汉将王陵变化”,《大目犍连变文》就是“大目犍连变化文”等等。这就往往使人们从,“变”字的引申义或借用义上去考虑问题,从而作出多种似通非通、似可非可的解释。比如说“变文”是变佛经为通俗文,就解释不通与佛经无关的“变文”;说它是佛教术语,由印度传入,然而所有佛教术语、经典中均不见“变文”这个字眼和对音;说它是“变相”的解说文,则又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变相”,即使有个别  相似文献   

9.
【阅读概述】科学神秘、神奇,它以其无穷魅力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去追求,去探索,去实践。在苦苦追求的道路上,人类用智慧与力量揭开了科学史上一个个神秘的面纱:从“音乐改变学习能力”到“星星和云朵知多少”,从“雷电之谜”到“含羞草可以发电”,从“火星有水”到“塑料可做超导体”……这一次次的科学发现让我们振奋,让我们欣喜,更让我们从中受益。感谢科技,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告别了贫穷走向了富裕,脱离了愚昧走向了健康;变漫长为瞬间,变痛苦为幸福;让时空不再成为距离,让梦想成为现实。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正记得苏轼在《赤壁赋》中说过:"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处于"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中。联想到中学语文教育:教材不断变化,方法层出不穷,理念日新月异,让人新奇兴奋的同时,也让一些语文教师感到惶恐无措。不知人人能说的母语,究竟该怎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我们在生长》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自己》单元的一部分,是在继上节课对人体有一个概略的基本了解之后,接着观察人的生长变化的内容。人的生长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是在一节课中能够观察到的。这个活动只是想让学生发现并关注自己身体的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总的思想倾向应该肯定,还是否定?从前,众说纷纭。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说,《西游记》集中概括了农民起义的斗争,歌颂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精神,应该肯定;有的说,《西游记》宣扬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必须否定。我认为两说都不符合作品的实际。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这段话揭示了文学作品中幻想的神魔故事与社会现实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小窗口,大世界》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二级主题。本主题是让学生认识信息的传播途径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让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在全国的逐步推开必然带来人们教学观念的深刻变化。新课程所体现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让人耳目一新,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开,学校课堂教学也必然呈现出新的光彩。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新课标》)的过程中,使我们深深感受到来自新课程的强大的生命气息,新课程必然是使课堂教学增值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一部韩剧《大长今》红遍了中国,剧中"营养配餐"的细节让人难以忘怀;2007年,几部《无毒一身轻》的小书让人们在究竟该不该喝牛奶的疑问中认识了林光常。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与健康,这就需要研究营养学的专业人士来为大家传道解惑。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人与生俱来就有讲故事的能力,几乎每个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我们听着美食的故事,在《朗读者》里我们听着人生的故事。故事里有梦想、有智慧、有信仰、有力量,人们在故事中找寻榜样并确立方向。人之所以需要故事,是因为人类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希冀。故事可以记录心路历程并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有人说:让人生存下去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故事对于主人公,看重的是一种经历;对于陈述者,看重的是  相似文献   

17.
梦想的差别     
翻看本期来稿,觉得很有趣:被人嘲笑千载的那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而坐井观天的青蛙,受到了批评。《梦想的差别》让人们想起了那句话: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活一世应该有些追求。从《逆境中的选择》里我们看到了难得的"理性",应该为作者鼓掌。《勿以成败论英雄》让人们看到了失败的价值,只有容忍失败,人们才能放开手脚干事创业。最后让我们记住《张开想象的翅膀》中的那句话吧:解决"不可能的事"。往往不是缺少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想象和观念。本期"高手高手之高手"奖授予刘晶同学,他将得到由接力出版社提供的《梯形教室的六个下午》一书。  相似文献   

18.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知识在成倍增长,信息在时时更新,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4倍的速度变化着(参见《学习的革命》)。发展,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词及主旋律;发展,让中国教育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发展,让人们觉得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变得从未有过的重要。人类  相似文献   

19.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四篇课文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画面 ,让人们体味了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了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三颗枸杞豆》教育青少年要以现在为起点 ,抓紧时间 ,勤奋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用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柳叶儿》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 ,让人品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学习本单元 ,应该重视朗读 ,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  相似文献   

20.
天空因为有了云彩的飘浮而多了几分生动活泼;小河因为有了鱼儿的跳跃而变得充满生机;人类因为有了多样的表情而让生活充满情趣。你可否关注过身边人的表情?淡淡微笑,传递着快乐;默默流泪,宣泄着悲伤;双目圆瞪,释放着愤怒;温柔注视,满含着爱意……这些表情,在我们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表情转换之间,包含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若我们细细观赏,这些表情就是我们美丽的生活画卷啊!让我们一起走进《妈妈表情N变》,欣赏那美丽而有趣的表情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