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语文素养是指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现在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语文知识,轻语文能力;重语文成绩,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语文本身,轻情感态度。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应是丰富多彩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但教学中,只抓知识点,多次反复地加强记忆,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完全为考试服务。老师教、教、教,学生考、考、考,都要变成机械地复制粘贴,就差老师没有代替学生去考试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力、理解力,一篇文章嚼不烂是绝对不能放手的。以至于有的学生在这种强行记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师的“教”提}{J了更高更求。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知道了什么、该学点什么、该如何去学的问题,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时常听到有老师感叹:“语文到底怎样了?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些许尴尬。可不是吗,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语文课堂可谓花样翻新,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但静心审视,可以发现语文课堂有时候所呈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草盛豆苗稀”的虚假繁荣,语文的本体往往会被游离于教学内容的热闹场面所遮蔽,使人越发觉得语文课似乎又失去了它的本真。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学应该要千什么?这些看似清楚的问题,如今却变得有些模糊了。这些看似简单的命题,却关乎着语文的本原和本质.值得我们好好地去追、去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如何克服“重理轻文”?需要开具全方,进行综合医疗。如领导者的重视,文科教师的努力,社会各界的支持,文科学生出路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正确对待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这里,想着重谈一下语文教师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语文教师要克服“重理轻文”的思想。语文教师轻文,说来奇怪,实则有之。例如,有的老师自己教语文,偏偏不愿儿子学文科。他们说:“老子吃亏,还要儿子倒霉吗?”有的老师主张:“语文要主动向数理化让路。”他们说,三个月不上语文课,学生照样听得懂,写得出,三天不上数理化,学生就跟不上了。有的说,学习语文靠社会实践,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的增加,语文水平会自然提高,而数理化则要靠课堂讲、课后练,要善于在“题海”中  相似文献   

5.
一、谁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 “课堂教学是一个大舞台,但这个舞台上只能有一位主人公,要么是教师,要么是学生。”“教学应该是一个‘偏正词组’,但究竟是偏‘教’,还是偏‘学’,这就代表着两种教学理念,如果是偏‘教’,轻‘学’,教师则是语文课堂中的主人公,并要求学生的学习要听命于教师的教学;偏‘学’轻‘教’,学生自然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人公,语文教师的教学只是服务于学生的而已。”  相似文献   

6.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素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与其他学科一样,“应试教育”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教师教语文,不是让学生具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十几年下来,多数学生不具备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语文素质。要改变这种状况,真正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应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当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改革语文统编教材,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语文课程新体系;改革语文课堂结构,探求…  相似文献   

7.
时常听到有老师慨叹:“语文到底怎样了?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些许尴尬。可不是吗,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语文课堂可谓花样辈出,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但静心审视,可以发现语文课堂有时候所呈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草盛豆苗稀”的虚假繁荣,语文的本体往往会被游离于教学内容的热闹场面所遮蔽,使人越发觉得语文课似乎又失去了它的本真。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学应该要干什么?这些看似清楚的问题,如今却变得有些模糊了。这些命题看似简单,却关乎着语文的本原和本质,值得我们好好地去追思,去探寻。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新的教学要求下,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让课堂有了实质的改观,但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以改变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尴尬处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引”、“读”、“碰”、“拨”四字,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可谓“山穷水尽”,即课堂教的不是考的,平时练的是考题中少见的,以致教师教得迷茫,学生学得彷徨,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的关键就是要彻底解决如下几个制约语文课堂教学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意,重智能变化、轻心理变化,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知记忆、不知思考,只知接受、不知创新。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索然无味,令师生们苦恼至极。在实践和探索中,我校语文教研组学习和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依托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教”与“考”之间的关系颇值得研究。“教”必须依照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能真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课本,即必须考虑教材体系和编者意图。“考”必须依“本”,即试题设计要从课本的导读系统出发,但又不是考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教”必须有“本”与“考”必须依“本”绝不是简单的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模块”。是由课程标准(大纲)的性质而决定课堂教学的目标。它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价值。遵循“模式”,也要突破模式。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课堂教学要求实、求新、求活,教师要用激情去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创造出新颖、优质的具有个性特色风格的“语文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我教高中八○级重点班语文,又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据了解,有的说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说大学毕业后还要考研究生,留学。考大学又为的什么呢?他们却很少考虑。个别学生说,他父母的文化低,受人欺,他要争口“饿气”。也有学生表示,考不起大学就不活了。显然,他们没有把学习和“四化”联系起来,缺乏崇高的理想。家长一心“望子成龙”,认为孩子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老师教学生什么.学生就必须会什么,无须考虑为什么,因为中考就考这些内容。其实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而且学生对化学课也就逐渐失去了必趣。我们教学生不是为了几个分数,而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做到“激趣、启思、导疑”,必须在化学教学中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研究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林晓 《现代语文》2006,(1):17-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育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对语文知识传授的淡化。如今的语文课堂,已经很难看到老师悉心讲解“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成式阅读”、“个性化体验”、“综合性活动”,看似热闹非凡,但最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多大程度的提高,答案恐怕难以令人释然。诚然,传统语文教育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口轻手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曾让许多学生沦为考试和分数的机器,甚至一度让语文这一母语学科背负“误尽天下苍生”的骂名,但是,如果仅仅因为知识教育方式的不当就放弃知识教育、放弃知识本身,因噎废食,那将是语文教育更大的悲哀。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作再一次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李启灵 《中学文科》2009,(11):84-84
素质教育虽推行了多年,但在践行中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转变,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考什么就教什么,为应试而教.教学过程表现为“讲解接受一解题一巩固”,以致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及发现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思考、自主发展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本来难教,新课程背景下似乎更加难教。语文老师的病症往往在于角色错位,认为自己是一个“教学生语文的老师”,急着去“传道授业解惑”,急着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笔者认为,平时精讲精批,扮演在而不在、不在而在,有中有无、无中有有的灵动的角色,才能满足不同需要,真正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让学习过程本身成为价值”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是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无私的关爱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点滴感悟。这让我想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问题。语文课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去挖掘语文本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王鸿 《课外阅读》2011,(12):62-63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已经整整影响了一个多世纪的教育。他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教学中要注重传承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着眼于“应试”,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不考的内容就回避甚至不教,教师的眼睛自始至终盯着分数,结果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几乎都是一种“一言堂、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教师被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双方都缺乏创造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也把教学的目的和主客体颠倒了。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语文教学局囿于几本现成的教材,简单的“看、读、听、写”训练,喋喋不休地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