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强纲领”是以布鲁尔和巴恩斯为代表的爱丁堡学派主张的核心理论.简而言之,“强纲领”的主旨就是主张对科学知识的成因进行社会学说明,其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因果性、公正性、对称性、反身性.“强纲领”的本质是相对主义的,而且,它既具有哲学史上传统相对主义的一些共性,又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征,即拒斥科学理性、消解科学真理、解构科学方法、彰显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2.
强纲领与科学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通过把社会因素引入科学知识的成因之中,进而消解了科学的客观性基础。经过分析发现,科学客观性内在地要求人们对科学理论协调性的追求,协调力模式给我们在科学客观性问题的解决上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其中"世界3"是指客观知识的世界,它具有客观性和自主性,引导科学知识的增长.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研究纲领"存在着自主性,同样引导着科学的发展.对比"世界3"和"科学研究纲领"的自主性,可以发现二者在解决对科学知识增长问题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着相异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布鲁尔、巴恩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总结概括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简称SSK)中的“强纲领”,确立了SSK的理论核心。在接下去的理性主义与SSK的交锋中,“强纲领”自然成为了这场争论的风暴中心。文章从“强纲领”所包含的四个信条(因果性、客观公正性、对称性和反身性)入手,分析了“强纲领”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和认识论主张的理论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强纲领"作为支撑SSK学说的研究纲领,其所包含的四项原则对科学知识的成因进行了相对主义的说明.虽然SSK的相对主义立场遭到了-些批判,但其注重从社会维度考察人类的认知活动,凸显科学知识中的社会因素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导致中国大学学术生产力低下等现象的主要学理根源,就在于中国大学科研理念的落后与缺失,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实现中国大学科研理念从"弱纲领"到"强纲领"的转变。为此,本文运用了交叉科学的"移植方法"和"系统方法",论述了大学科研理念的"强纲领"的学理内涵,并构建了大学科研理念"强纲领"的基本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共一大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二大重申了最高纲领并制定了最低纲领.此后,党对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和以王明为代表的超越阶段论是探索过程中的两次失误.毛泽东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进行了全面阐述和准确把握,成功地领导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的物质基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是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的精神动力;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9.
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合理性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认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科学合理性,不存在统一的科学合理性模式。以阿赞德人逻辑的合理性为例,对其进行了深度剖析后发现,这种观念与客观的科学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0.
SSK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科学从逻辑实证主义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使科学哲学的研究走向科学实践、从宏观的叙事走向经验案例的利益、地域文化与性别的分析。然而,强纲领SSK走向逻辑实证主义的另一个极端,否定了自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只强调社会因素的意义,从而导致对客观性的全面解构,走向了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多元化,我国的“理工科学生”开始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理工科院校的培养观念上就必须要树立起“大科学观”。既要抓住现代科学整体化、演绎化、社会化的结构特点,又要加强科学文化各个方面特别是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科学人文 不同而和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科学至少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四个方面 ,人文也至少涵盖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人文中含有科学的基础与珍璞 ,科学中蕴藏人文的精神与内涵。科学与人文密不可分 ,相异互补。我们应强调“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 ,呼唤科学与人文不同而和  相似文献   

13.
哈丁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立场对客观性进行的探讨,是一种具有历史及多元化背景的认识论研究新语境。其主要方面为:以“新客观性问题”实现传统认识论的转换,论证现代科学是建立在欧洲化背景上的“地方性知识”,建立客观性的“强纲领”,以达到“强客观性”。而这一研究的目的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即实现平等的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科学话语权,消除科学与权力关系构建的话语霸权,在有益于科学发展的同时推进社会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14.
撇开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撇开特定的社会历史形态,一些论者把科技伦理定义为全体科技当事人服务于全体人类。这种科技伦理“全员”论只不过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等于运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把社会历史因素存入了“括号”之中,充其量只是谢林的“理智直观”或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的产物,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超现实、超历史、超阶级、超国家的科技伦理只是一种主观的虚妄;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下的科技活动及其异化、资本主义国家价值取向的“单向度”性,决定了科技伦理“全员”论不但是“认识论的贵族主义”,而且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唯物主义的科技伦理观的科学性就在于:从科技活动的现实出发、从现存的社会历史形态出发,去说明和解释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及其伦理蕴含。惟其如此,我们的科技伦理学才能立足于“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不但帮助人们“解释世界”,而且指导人们“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5.
“化”概念有广和狭义之分,化素质教育中的化不是狭义化,不只是各种知识的总称,不只是人社会科学,不只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它是指广义化,大化,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关于人的内在尺度,即人自身的需要,能力,意志信念的反映,以及体现人的内在尺度的物质成果。因此,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精神现象的各种观念的总和-精神化;二是体现人的精神或说在精神指导下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物质化。化的基本特点:属人性,客观性,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知识社会学是在解构传统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它提出以强纲领摧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以信念研究张扬科学知识的社会性,以实验室研究揭示科学知识的境域性。科学知识社会学观照下的科学教育坚持如下基本理念: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张扬相对的科学知识观;重视全面的科学素养,追求多元的目的观;贯通科学与社会,倡导综合的课程观;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坚持建构与对话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出现的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变化,催生了试图通过理论建构和案例分析来打破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野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诞生。该领域经历了强纲领、社会建构论、社会学有限主义时期后日渐衰微,但科尔以"实在论的建构主义"为其在理解科学与人文关系上展现了生机,该学说对构建适合于当代的科学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如何整体解决“三农”问题,是农村实施税费改革以来实践向社会科学理论提出的新问题。这需要对当前农村社会结构进行科学研究,考察农村各种行动主体相互关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和谐农村社会关系”为基点,有序地推进整体配套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作为自然科学的核心一级学科及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大学化学”已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知识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多年“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实践和收集到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意见,提出了关于“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教学内容体现实用性,以案例教学方式加强体现化学与专业相关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展示前沿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增加实验开放时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