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制度信任对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7):111-115
将环境风险感知和制度信任引入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建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的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以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周边农民为样本对象,对环境风险感知、制度信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风险感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行为态度在环境风险感知与参与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制度信任不仅正向调节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还增强了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员创新行为产生机理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本研究对科技人员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将其分别细分为内生态度与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与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验证了它们通过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探索了上述关键变量对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后,检验了在创新意愿向创新行为转化过程中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的内生态度通过创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主观规范的示范性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的两个维度(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通过创新意愿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行为态度的外生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指令性规范对创新意愿没有影响,但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组织支持在创新意愿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该作用主要体现在上级工具性支持上。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6):126-13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意愿—行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工程总承包情境中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3个行为意愿要素对承包人尽善履约意愿以及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回收的195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承包人感知价值态度、感知合作态度越积极,其尽善履约意愿就越强烈,承包人就越容易产生尽善履约行为;主观规范对承包人尽善履约意愿也有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显著;承包人知觉行为控制水平越高,其尽善履约意愿越强烈,并直接驱动尽善履约行为的产生。研究结果为工程总承包项目组织行为研究搭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框架,也明确了相关部门诱导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的制度设计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谷丽  任立强  洪晨  韩雪  丁堃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70-1878
知识产权服务是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维持知识产权优势的重要支撑,进行知识产权服务合作创新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发现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合作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知识产权服务合作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法揭示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合作创新行为的产生机理,验证了合作创新意愿在合作创新行为产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通过合作创新意愿的正向中介作用影响合作创新行为;行为态度的预期结果评价和知觉行为控制的组织效对合作创新意愿没有影响,但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合作创新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中的合作创新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已构建的理论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对其技术创新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其技术创新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企业家认知因素、投入能力和组织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技术创新知觉行为控制可以直接正向作用于技术创新行为。研究结论为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在低碳情境下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借助组织公民行为的优质特性,构建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的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通过合作创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合作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的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对合作创新态度有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对合作创新行为意愿与行为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意愿偏低阻碍了我国科技社团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如何通过行政力量以外的方式提升员工的公共服务意愿受到重视。本文关注了会员参与的影响,基于跨层次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会员参与对员工公共服务意愿的作用路径和效果。综合运用统计数据和对57家社团中347位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会员的积极参与强化了员工的服务意愿;员工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中介了这种作用,且主观规范的中介效应最强。因此,服务会员和提高会员参与应是提高科技社团员工服务意愿的抓手,要把加强双向互动、强化会员对员工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作为提升社团员工公共服务意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是否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中扮演着决定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整合管理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数字化转型意愿—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于一个理论框架,根据263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有效问卷调查,探索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收益(行为态度)、竞争压力(主观规范)、组织敏捷性(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数字化转型意愿的中介作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设置数字官职位的企业,更能提升数字化转型意愿;冗余资源和组织学习分别正向地调节了数字化转型意愿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对合作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本文构建以信任为中介变量,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为情境边界条件的研究模型。对参与PPP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研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信任在关系性规则与合作行为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计算型信任的中介效果显著大于关系型信任;(2)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关系性规则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并且负向调节信任的中介作用。(3)资产专用性正向调节关系性规则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并且正向调节信任的中介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公私伙伴双方的成功合作提出相关建议,期望为现代项目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安徽省金寨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选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宅基地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其差异。结果表明:(1)整体上农户退出意愿较高,明显大于退出行为,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呈现整体一致、局部差异的特征;(2)退出意愿是农户处于理想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退出行为是农户处于现实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提高其指令性规范;赋予农户利益诉求机会,同步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开展宅基地价值评估,给予农户足额全面补偿。  相似文献   

11.
基于TPB模型的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检验TPB模型在中国学生创业意愿中的应用,从主观规范、创业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变量来探讨其对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本文采用多变量测量方法将创业意愿分责任性承担与非责任承担意愿。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到创业意愿的标准路经系数分别为:0.430、0.289和0.136,TPB模型共解释创业意愿变异的46.9%,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主观规范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效用大于国外学生。  相似文献   

12.
莫寰 《科研管理》2009,30(6):128-135
摘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借助SPSS软件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并绘制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业意愿路径图。结果表明,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式存在文化的差异。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创业行为控制知觉与创业意愿正相关,创业行为结果知觉通过创业控制知觉影响创业意愿,创业行为结果知觉与创业行为控制知觉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健康信息风险和用户隐私保护是健康大数据和移动健康时代的重要议题,从信息隐私和隐私计算视角,探究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特殊性和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隐私和隐私计算的视角,通过模型构建、问卷调查和假设验证等实证分析过程,重点探究信息隐私等相关因素对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用户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显著影响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因素有感知收益和信任;隐私顾虑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并不意味着用户隐私保护不重要;此外,感知隐私控制是重要的心理要素,正向影响感知收益,负向影响隐私顾虑。对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商来说,应该从信息隐私保护、感知收益提升、个人隐私控制强化以及用户信任建设等方面着手,从而促进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的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上司支持感知对下属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员工的创新性想法和建议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珠三角地区企业组织的员工为研究对象,考察员工的上司支持感知对其建言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上司支持感知对下属的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心理所有权在上司支持感知与促进性建言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上司信任和组织心理所有权在上司支持感知与抑制性建言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万君  于悦  谢美诗 《情报探索》2022,(1):106-114
[目的/意义]研究构建并探讨付费知识问答平台提问者的转移行为概念模型及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提问者的转移行为和促进付费知识问答平台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PPM模型为基础,对收集的36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法,利用SPSS和AMOS工具对模型及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结论]不满意度、感知信息质量、感知信任、主观规范、社会支持等因素均显著正向影响提问者的转移意愿,转移成本和心理惯性对提问者的转移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付费知识问答平台的管理者需要从推力、拉力和锚定三方面综合考虑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陈戈  石瑾 《科研管理》2020,41(5):269-278
创业动机是个体开展创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因素,本文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广东省370个90后青年样本,采用结构方程与分层回归分析,探讨了中国集体文化情境下,独立动机与主观规范对90后青年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独立动机通过个人对创业的态度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创业动机;主观规范通过个人对创业的态度和感知的行为控制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创业动机;独立需求对主观规范与创业动机的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对个人对创业的态度与创业动机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Drawing on Jones's ethical model and Ajzen'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is study proposes and tests an integrative model for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underlying software piracy.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computer users in Guangzhou,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wo software piracy scenarios under study—end user piracy and software counterfeiting—provide general support for the model. Consistent with major propositions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hinese computer users’ perceived moral intensity of software piracy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ir corresponding moral recognition, judgment, and intention in both scenarios. Moreover, a direct influence of moral judgment on attitude toward software piracy is found in both scenarios. With regard to end-user piracy specifically, the findings further echo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by demonstrating a direct influence of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on intention to pirate. As in the case of software counterfeiting, the findings, however, show that only attitude and subjective norm but not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is intention. Implications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e potential to synthesize ethical and general social psychological concepts to explain software piracy behavior, and also furnish insights on how to deter software pirac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王建华  邓远远  吴林海 《软科学》2016,(10):136-140
以合理行为模型为支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包括残留认知、风险感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安全施药意向在内的概念模型。结果发现,农户施药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最大,残留认知直接影响行为意向,同时也作用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意向;风险感知与残留认知的相关性较高,主观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态度。  相似文献   

19.
宋晓兵 《预测》2012,31(4):9-14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消费者感知面子的概念,并在中美两国消费者的跨文化背景下检验了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面子对中美两国消费者的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消费者的面子意识正向调节感知面子与行为意向的关系,面子意识高的消费者的感知面子会对行为意向产生更大的影响,美国消费者的面子意识对感知面子与行为意向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中国消费者的感知面子对行为意向产生直接影响,美国消费者的感知面子通过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It is widely known in related literature that trust in a merchant reduces the perceived risk of an online transaction. However, there are theoretical reasons to postulate that the perceived risk acts as a barrier to consumer trust. Furthermore, existing studies suggest that trust i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purchase intention. Thus, this research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nsumer trust in an online merchant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 and purchase intention: (1) examining the total effect without mediation, and (2) examining the mediation effect. When we probed the total effect,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financial, and online payment risk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 on purchase intention. On the other ha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mediation effect indicated that trust in an online merchant completely mediates the effect of performance risk, but partially mediates that of the psychological risk. Given the mixture of unmediated as well as mediated effect of perceived risks on purchase inten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efforts, made by online merchants, to lessen certain types of risk will first improve consumer trust, and then ultimately, increase consumer's intention to buy on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