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证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功能分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2个枢纽城市为样本,根据产业创新管理理论和城市科技服务部门相对集中度测评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功能分工水平,并采用包含城市功能分工的区域C-D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计量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枢纽城市以产业创新为...  相似文献   

2.
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资源型城市在西部地区扮演着增长的重要角色,同时也面临着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产业转型任务,本文通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不同条件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针对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推动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铁正在重塑我国的城市与区域格局。测度高铁建设的时空效应,可以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经验证据。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借助PSM-DID方法考察高铁开通前后城市创新产出变化,识辨高铁网络下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在全国层面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创新水平,但也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即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东部和西部地区高铁沿线城市的创新产出,而对中部地区高铁沿线城市的影响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区域创新差距;高铁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中小型城市的创新水平,而对沿线大型城市的创新产出影响不显著,呈现出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创新的溢出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高铁成为区域创新空间体系格局重构的新动力,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利用高铁网络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英东 《预测》2006,25(3):7-11
西部首位性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和明显的聚集效应,对省内乃至整个西部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西部地区实现城市化,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以发展首位性城市为枢纽的西部经济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西部开发的效益,避免经济开发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利用和破坏。提高首位性城市的经济自由度和市场开放程度,增强首位性城市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对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风险投资业 推动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津津  朱东辰 《软科学》2001,15(2):63-66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世纪之交作出的旨在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消除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认为,西部开发的关键是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西部地区自身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自成长机制的形成。而风险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融资体制创新,将有效地推动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西部创新机制的形成,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西部发展风险投资业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由微观企业、中观产业、宏观区域三个维度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分工布局的关系展开理论机制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非线性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的U型关系,进一步创新性的使用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再运用门槛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产业分工布局影响机制进行探寻。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呈现U型作用,当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3586项,会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正向推动作用。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分工布局的专业化、相关多样化起到促进作用,对产业的无关多样化起到抑制作用,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资本、劳动力资源为主要路径对产业分工布局形成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边境口岸及其承载城市进行了分析,并对口岸物流发展面临的运输通道、物流设施、通道运行与物流效率、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机遇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心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的核心,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实力薄弱是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促进中心城市崛起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所在。文章从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对外开放等4个方面选取15项核心指标,对我国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并由此提出加快我国西部中心城市发展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童淑惠  况勇 《软科学》1995,9(3):30-33
我国西部铁路与区域经济发展西南交通大学铁道部十一工程局童淑惠,张炜,况勇我国西部是一个广阔的区域.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对我国经济全面腾飞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西部地区山多河多。交通不便。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加快酉部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论述了西部绿色产业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绿色产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陈力 《大众科技》2013,(6):302-304
就目前国内工业类型而言,从原料来源角度分析可分为资源型、来料加工型、混合型三种类型,我国西部地区多以资源型为主。由于本土资源难以为继和城市功能结构缺失,以及产业优化与提升等原因,将促使西部传统工业城市转型。而在转型过程中,功能结构调整与补充、产业联动发展、交通物流打造将是西部工业城市转型主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开发及其战略选择为西部高校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契机,依靠西部高校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西部高校应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通过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构建西部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从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西部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依托的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减弱,因此竞争优势的培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认为,西部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是依托比较优势、特色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培育竞争优势,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基本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与西部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揭示了西部高新区产业集群的脆弱性,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西部高新区培育产业集群能力应怪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各有分工、突出重点”的原则,走有特色之路,在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东西合作、提高国际化能力上狠下功夫;要整合周围的资源,形成集聚效应;把创新体系建没作为促进产业集群能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枢纽-网络结构:区域发展的新组织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然要素禀赋第一本性和交通区位条件第二本性的支撑下,中国区域发展形成了基于中心地理论的中心-腹地结构。然而,以信息化条件和人力资本为标志的第三本性涌现后,区域发展需要新思想和新模式的指导,枢纽-网络结构适应了这种需要。枢纽-网络结构承认第三本性,遵从区域机会公平的政治逻辑,反映自由发展的经济思想,在扁平化网络组织理论的影响下,重视区域领导力,形成面向整体的专业化分工和一体化协作的区域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是陆海联动之路,贸易通道是陆海联动的关键抓手,对其展开耦合协调性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7—2018年中国“一带一路”沿线9个涉海省份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陆海贸易通道的耦合协调情况,并对其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区域差异进行测评分析。测算结果显示,大多涉海省份陆域和海域受“一带一路”的影响不均衡且地区差异明显,而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发展空间基础、政府定位、创新力度和效果的差异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优化通道发展格局、同步通道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以港口为核心构建“一带一路”发展前沿与联动基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陆立军 《科研管理》2002,23(1):27-35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西部必须走出由重工业和低效农业构成的封闭的二元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以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生产、管理、销售和服务高度专业化、标准化,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客观趋势。尽管西部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不具备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优势,但也要抓住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性大变革的机遇。西部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就必须依托我国整体经济竞争能力的提高,因而要更以整体利益为重,立足西部,国内优先,发挥比较优势。同时,西部必须认识到,只有企业才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才能引导技术和资金流向西部,才能组织专业化分工,支撑专业化分工的规模经济,从而提高西部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区域技术吸收能力和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西部技术吸收能力的释放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因子。分析西部地区影响技术吸收能力的相关因素表明,提升西部地区整体的人力资本素质特别是提高中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增加区域技术吸收经费的绝对数量并调整其在技术活动经费中的占比等努力将会促使西部地区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从而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陕西、四川和重庆等西部局部地区经过国家的长期支持和发展,不仅聚集着强大的承担"国家使命"的科技资源,而且吸纳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及军工产业较为发达,区域内国家创新能力较强.因此,这些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国家科技能量首先在本区域释放、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路径,进一步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克服为科技而科技、轻科技产业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盲目靠拢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认识误区;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主导,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以大力发展地方科技为基础,提升区域吸纳利用国家科技能力等措施,建立完善其区域创新体系,深化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自主创新优化实现西部农业人地和谐——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西部农业发展,既面临着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价值的要务;也面临着保护环境,避免生态恶化的重任.文章以四川省为例,提出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强调发展绿色农业,进行循环型农业生产.伴随着西部农业结构逐步升级,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通过这种技术化的产业升级实现区域人地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