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只是引导,大好的风光还得由学生自己去欣赏、去品味。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积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就是如何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去做、去思考、去观察、去归纳总结,把课堂让给学生,课堂上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使教师从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兼道具中解放出来,在导字上下功夫,通过下面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做好"导演".  相似文献   

3.
田齐波 《教育文汇》2003,(12):23-23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说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通过自己之“口”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身”去感染、规范、引导学生。这里的“身”,实际上是指教师平时的日常行为和内在力量等。教学的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在这个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言传”,更应“身教”,要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示范、去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4.
要转化后进生,班主任务必具备“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只要班主任做到“四心”合一,工作定会取得成效。   爱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所谓“爱心”,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把整个身心扑在工作上;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用心去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处处关心、爱护学生,视学生如己出。   耐心,即要求班主任对待后进生要有不转化不罢休的干劲。一个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教师经年累月地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因为后进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犹如痼疾一般,非一方一丸能治好,教师还得多方…  相似文献   

5.
"生本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前置性作业"这一概念也就应运而生。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在课堂学习之前,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让他们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尝试学习。目前这种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需要教师不断地去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当中,教师经常被告诫要舍得“放权”,反对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包办代替,要敢于和善于放手让学生去做,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创精神。否则。凡事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则会“惯坏”学生.抑制学生的创造潜能,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和思维定势。然而,这只是道理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有些事情教师还必须得“事必躬亲”“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也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有损教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当中,教师经常被告诫要舍得“放权”,反对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包办代替,要敢于和善于放手让学生去做,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创精神。否则,凡事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则会“惯坏”学生,抑制学生的创造潜能,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和思维定势。然而,这只是道理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有些事情教师还必须得“事必躬亲”“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也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有损教师的形象。不知你是否留意过这样的场面:有的教师在校园或教室里发现地上有纸屑垃圾,第一反应…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 ,学习动作的一般步骤是教师先示范 ,讲解动作要领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步骤去练习 ,然后 ,教师再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再集合讲解 ,分析问题所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步骤 ,使得教师主宰了整个课 ,而学生的个性 ,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根据有关调查表明 ,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所下降。然而 ,尽管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有所减弱 ,但他们基本上还是能够准时上课 ,准时下课。由此可见 ,在体育课中 ,学生外显的积极行为和内隐的消极心里构成了一对矛盾。这就充分说明了 ,学生学习了十多年的体育 ,还…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还能促进教师去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判断型提问、论证型提问、说明型提问、指向型提问,通过提问促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10.
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儿童练习“我到…去…”口头造句的时候,一个学生造句说:“我到台湾去。”这就引起了哄堂大笑。有的转过头对他说:“咦?哈哈!你还到台湾去呢?”有的谈着:“他还到台湾去呢!好玩哩!”课堂纪律乱极了,他的脸庞也被笑得一阵红一阵白,呆呆地站著。这位教师很冷静地(实际地楞住了)叫大家停止了嘲笑,接著说:“大家不要笑,他还有话呢!”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新的教学要求下,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让课堂有了实质的改观,但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以改变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尴尬处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引”、“读”、“碰”、“拨”四字,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相似文献   

12.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需要有一桶水。这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说教师的水平需不断提高,否则将无法传授知识。现在看来,给学生“一碗水”甚至“一桶水”已经没什么大意义了。一旦学生把水喝完了还将如何?找老师要去吗?  相似文献   

13.
戴卫帮 《教师》2011,(17):90-90
工作的效率往往取决于你是否乐意去从事这项工作,如果是乐意的,哪怕再苦再累你也会努力去干,锲而不舍,力求干好,而且还不会感觉到苦和累。学习也正是如此,如果你乐意去学习,你就会坚持不懈,而且还会收效显著。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快乐情感的培养,当教师乐意去教这些学生的时候,他在不断重复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就不会感  相似文献   

14.
朱慧 《考试周刊》2014,(54):30-30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留"空白"、补"空白",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那么不仅有助于事半功倍地"传道授业",还能让语文教学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教师学会变小孩子,就是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即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即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在班级管理中,不少教师常为学生“闯祸”而大动干戈,大批特批,破坏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触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自然也不领情,这种师生双方伤心伤肝伤肺的教育方式,气煞了教师自己不说,对学生也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或许还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犯错学生,用浓浓的人情味去开导、感化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好了,教育也就变得容易了。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不再是教师的"个人秀",而是师生合作、交流、沟通、探究的舞台。教师应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建立起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利用有限的课堂,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贴近生活,还原生活。课堂内外,教师应该善于给学生"搭台子",让学生自己去表演、去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中.教师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是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充分放手。让学生敢于放开去想、去问、去动手,让他们学会自己找路过河。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处理好实验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放”,指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讨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放”的技巧、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20.
“导”中有“放”“放”中有“导”□兰化三校栾翠萍“导”即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学更多的知识的过程。为什么要“导”呢?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要把知识真正学到手,还离不开教师的“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