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人体在活动时需要进行能量物质的氧化,氧的供应是实现人体正常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因而人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同时又排出二氧化碳。氧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是依据人体吸气肌对胸廓的作用,引起肋的上提运动,膈的运动,造成胸腔体积的扩大,氧气由呼吸道进入肺最终入血液。与此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又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机体和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人体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同时分解一些物质,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1克糖氧化时放能4.10千卡;1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正是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但在运动过程中常常出现过度气喘、头晕恶心、以及岔气等现象。我们发现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与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有关之外,还与在运动过程中的呼吸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呼吸也就是人体与外界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人体在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必须从外界不断地吸取氧气,同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要排出体外。这一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呼吸。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人体呼吸的过程、呼吸的形式以及在运动时…  相似文献   

4.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到人体各组织,再利用氧以氧化糖、脂肪等物质,释放能量供人体运动的需要。运动时人体的代谢率增高,氧需要量增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这时血红蛋白数量对氧的供应和维持内环境酸硷度的恒定都有很大作用,直接影响人体的工作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血红蛋白量较高且机能状态良好,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如果血红蛋白量降低到贫血的程度则会导致工作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中,任何物体的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从单纯的机械运动(如汽车的行驶,机器的运转)到复杂的生命运动都需能量的供应。就人体而言,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如肌肉的收缩、神经的传导,腺体的分泌以致体温的调节等都离不开能量的供应。可以说能量是实现人体运动的必要条件。人在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比安静时要增加几倍到几十倍,因此,人体供能能力与体育运动是息息相关的。这些能量来源是由于人体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通过物质代谢获得的。  相似文献   

6.
人体运动靠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必须有能量的保证,能量的生成靠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最终人体运动离不开氧。氧被肺吸入人体,通过血液送到肌肉细胞,为细胞内的氧化产能过程供氧。血红蛋白就是血液中运输氧的工具,它运到肌肉的氧越多,肌肉生成的能量越多,肌肉收缩的能力越强,人体的运动能力就越高。然而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在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期常常出现低血红蛋白,造成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演变成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7.
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热能,没有热能,任何器官都无法工作。人体的热能来源于食物。食物中被称为热源物质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生产热能,供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需要。人体在一天内消耗多少热能主要取决于体力活动的情况,其中运动热能代谢的强度远比一般劳动大,特点是集中于较短时间内,还经常伴有或大或小的氧债。影响体育运动热能消耗的因素比较复杂,有三个主要因素,即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及运动密度。  相似文献   

8.
深泽 《网球天地》2010,(1):89-89
当人体受到外部攻击(如病毒入侵)时,需要活性氧发挥免疫功能。人体吸收的氧,约有2%成为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活性氧。但是,过多的活性氧反倒会产生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而我们现在生存的环境,也很容易产生这种物质。  相似文献   

9.
中长跑运动项目的成绩,取决于人体在运动中,所能摄取外界空气中有氧的数量和在无氧条件下工作的能力。因此在训练中安排有、无氧、混氧的比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 众所周知,科学训练要有现代高级仪器对机体各种功能测量所提供的数据,但从我国现状来讲,中小学校几乎没有这些高级仪器设备,因此体育训练科学化的研究就难于得到某些信息而显得困难。本文所讲的运动脉象的规律应用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而提出一种解决方法。运动脉象是按照中医传统的切脉方法,是根据机体内外环境条件变化下所引起的人体血流动力流变学因素变化所导致的人的挠动脉形态的变化的测试。简言之,就是当机体外界条件,如气温变化,吸氧量变化,运动强度等施压于运动员机体的一切外界条件因素变化都将引起人体脉的形态变化,而体内血糖含量变化,供血量变化,氧债变化以及机体病理等因素施加于运动员的内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也将导致人体脉  相似文献   

11.
冬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滕青  姚峰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1):61-63
通过对 6 0名男子冬泳爱好者的问卷调查、生理指标测试和文献资料调研 ,探讨冬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冬泳有助于增强人体肌肤的反应能力 ,不同程度地改善心肺功能和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 ,增强人体生理调节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从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生物学作用进行研究后,人们发现了糖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最经济、最及时的能量来源。所谓经济主要是指:每消耗一升氧,糖可释放5011卡热量,而脂肪却只能释放4655卡热量,可见相同数量的氧用于氧化糖比用于氧化脂肪能获得更多的热量,而运动过程中运动员所可能获得和利用的氧量受到最大吸氧量水平的限制,因而如果能将这些有限的氧越是更多的用于氧化糖,则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将获得越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13.
生命、运动与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体与外界交换物质,交换能量,摄取营养,吸进氧,氧化营养物质,产生能量,转化能量。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葡萄糖、油脂氧化为与H2O,产生能量。食物消化,消是水解,化是氧化。水解、氧化,都由体内的酶所催化。在酶的催化下,一餐饭几个小时便消化了。如果没有酶  相似文献   

14.
各种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都形成一种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对于人来说,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劳动的紧张程度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人的适应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温,低温,噪声振动,以及高山的缺氧,潜水的高压,减压和氧中毒,航天的失  相似文献   

15.
人体生命过程需要呼吸 ,运动中人体离不开呼吸。因为呼吸不但是人体代谢过程的一部分 ,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它使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氧化分解 ,释放出供身体活动需要的能量 ,而且能提高肌肉收缩力量。在运动中 ,应根据不同项目 ,不同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 ,采取相应的合理的呼吸方法 ,增加肺通气量 ,减少氧债 ,加强代谢能力 ,推迟疲劳的出现 ,无疑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一、不同的项目 ,不同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有不同的呼吸形式1.在游泳中 ,移臂时快张口吸气 ,划臂时闭气片刻再转换气 ,这种呼吸方法与动作精密嵌合 ,成了掌握动作技…  相似文献   

16.
生活节奏紧张、空气污染严重、工作环境密闭等造成人体供氧不足,缺氧已经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补氧作为一种新的健康时尚和调养身体的好方法,已成为整个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人体运动行为中的力人体是一个多环节系统,且与外界物体(对手、同伴、器械等)组成多体系统。各环节之间、人体与外界物体之间不断发生相互作用,于是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力,这正是人体及其环节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且,在人体的运动行为中,由于转动形式的运动占压倒的优势,因此力的作用常以力矩的形式表现出来。力矩是人体系统及其环节转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一)体积力与表面力体积力是作用于人体每一个单位质量(质点)上的力,是超距作用的力。重力便是这种超距作用的体  相似文献   

18.
观察     
朱军 《上海集邮》2007,(5):35-37
人眼是履行视觉的器官,人体接受的外界信息有80%以上来自它。随着对周围世界不断深入的了解,人们就越发想要认识物质的细节与本质。为此,人们不断地发明一些仪器设备,以便更好地观察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分析体育动作时,必须正确判断人体受力情况,并加以图示。为此,第一,需要确定生物力系;第二,要弄清约束和约束力;第三,要了解作用于生物力系的所有外力;第四,画出受力图。一、确定生物力系体育动作是人体所从事的。人体在动作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之间或本身各部分之间经常发生力学作用。因此,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时可以把整个人体作为一生物力系,有时也可以把人体某些环节或某一个环节作为一生物力系,有时还可以把受人体所作用的器械等物体作为一物体力系。例如,我们分析运动员在竞走动作中整个身体的受力情况时,可以把全身作为一生物力系。如果我们只分析摆动腿的受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作用下人体系统有序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体育运动作用下人体系统有序结构的发展进行探讨,指出:体育运动是人们有意识地促进人体系统的功能反作用于结构,通过运动负荷这一外界约束,促使人体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利用各组织器官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从外界输入负熵流,使人体系统跃迁到更为有序的分支上,提高人体系统的有序结构,提高人体系统的功能,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