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学科馆员服务作了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学科馆员制度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评估范围等。主要就服务水平、内容,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用户满意度,用户反馈,学科馆员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平台建设和网络模块等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评价时应采取的措施、主导思想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冬梅 《图书馆学研究》2011,(10):97-100,F0003,69
利用网络直接检索法调查全国"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特点:馆员岗位职责不断扩展;服务方式多样化,学科博客成为新宠;实施模式以学科馆员对口负责为主。同时提出应该从完善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建立学科馆员考核评价体系;拓展学科馆员服务深度,加强重点学科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激发用户价值,建设用户关系资源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刘冬梅 《图书馆学研究》2011,(20):97-101,69
利用网络直接检索法调查全国"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特点:馆员岗位职责不断扩展;服务方式多样化,学科博客成为新宠;实施模式以学科馆员对口负责为主。同时提出应该从完善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建立学科馆员考核评价体系;拓展学科馆员服务深度,加强重点学科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激发用户价值,建设用户关系资源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图书馆深化用户服务的重要工作方式。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39所"985"高校图书馆网站学科服务栏目进行了评价研究。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确定了网站学科服务栏目评价指标,分别对学科馆员工作概况、学科馆员联系方式、学科馆员数量与学科馆员覆盖的学科、学科导航与学科服务平台进行了测评与分析,最后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源评价是学科馆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利用引文分析法,通过对本校用户2006-2010年在CSSCI上所发表的论文引文进行统计,从学科馆员的角度了解用户需求和评价学科资源,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信息环境日益复杂化,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团队制成为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学科馆员服务质量,学科用户与学科馆员需要共建学科馆员制度,建立以考核学科馆员服务而不是以考核学科馆员为落脚点的评估机制.图书馆在构建学科馆员制度的组织架构时需要处理好学科馆员团队之间、学科馆员团队与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用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在情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国内50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的边界。从不同图书馆学科服务边界、差别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为个馆(某个特定馆)学科服务的定位提供现实参考与理论支持,为学科馆员认清自我角色与考核标准以及用户评价提供界定支撑。[方法/过程]以50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作为情境的主要素材,从学科馆员工作职责、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态度等维度探讨学科服务边界。[结果/结论]学科服务精准定位需要结合个馆的综合服务层次与水平、制度、文化环境和服务理念、学科馆员与用户的知识势能等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准确清晰的职责定位是学科馆员绩效考核和用户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在当前学科服务发展环境下,更好地改进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方法/过程] 以LibQUAL+®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正式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前搜集用户提供的指标,筛选出适用于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参考专家意见,遵循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在用户贡献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修改,并采取德尔菲、层次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主客观综合赋权。[结果/结论] 形成正式的学科馆员服务质量指评价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科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引入协同机制势在必行。协同化学科服务主要有5种新模式,即学科馆员团队内部协作、学科馆员与其他馆员协作、学科馆员与用户代表协作、学科服务馆际协作、学科馆员与书商和数据商协作。图书馆可通过确立共同目标、识别协同机会、评价协同价值、倡导沟通交流、应用高新技术等策略实现协同化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试论学科馆员重点学科知识集成服务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概述了“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学科馆员”重点学科知识集成服务;介绍了“学科馆员”重点学科知识集成流程、知识集成方式,并详细论述了“学科馆员”融于重点学科用户教学、科研、实践、管理、创新全过程的知识集成服务系统体系结构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指出以往学科馆员评价的不足,探讨了学科馆员评价的本质,分析了全评价理论应用于学科馆员评价的可能性。旨在运用全评价与系统论思想,构建学科馆员评价体系。认为学科馆员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目的、评级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与指标、评价制度六大要素。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为例建立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科馆员制度理论研究及实践探讨文献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系统而全面的文献调研,对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具体措施及其完善手段、学科馆员的职责作用、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等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对目前开展的学科馆员制度理论研究及实践探讨进行评价,并就学科馆员制度的推广及其他相关问题提出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科馆员服务的完善要从学科信息资源、用户研究、信息服务平台、馆员信息素质和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用户研究是深化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对具体负责某一学科领域的馆员来说,应当利用现有用户研究的方法和成果,进行针对性、具体化的用户信息分析,从而提高学科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围绕PubMed系统的特色功能、相关工具与资源,探索依托PubMed开展的学科资源建设、学科领域进展跟踪、学科研究概况与热点分析、学科馆员自身素质提升、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等学科服务项目,阐述其在学科服务中的作用与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PubMed开展学科服务的实践,概述促进学科服务有效开展的几个措施:注重学科馆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加强与学科用户之间的沟通、构建不同层次的用户信息素质培训。  相似文献   

15.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3):145-146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服务在我国已走过十余年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过去的以文献检索获取为中心的服务,到现在的针对和嵌入具体用户群体、以个性化设计组织知识化服务为中心的学科馆员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各类型图书馆在学科馆员服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变革,主动设计、引进和发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探索适应新环境下的学科馆员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馆员服务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同时也催生了支撑学科馆员服务的工具、方法和系统,  相似文献   

16.
论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具体体现为学科馆员的协同互动能力、学科情报能力及信息素质教育能力。协同互动能力是学科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工作最为重要的方面,这种能力贯穿于学科馆员服务的始终,主要表现在学科联络工作、用户咨询服务、用户教育和服务支持等方面;学科情报能力使学科馆员在学科资源的选择、组织、发布、导航、检索和获取利用等方面可以得心应手;作为学科馆员角色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学科情报教育专家,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学科馆员重要的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17.
试论“学科馆员制度”中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考核评价体系是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按照全面系统、针对重点、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以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创新和服务能力为主要考评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学科馆员有效地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18.
介绍Lib2.0理念下学科馆员职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馆员服务平台设计的总体思路和系统结构,认为学科馆员服务平台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将图书馆专业的信息服务延伸到用户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实现学科馆员与用户随时随地的、无障碍的沟通与互动,使学科馆员服务效果达到最大化,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科馆员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近几年国内关于学科馆员评价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学科馆员评价的主体、意义、原则、方法及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学科馆员评价研究进行综述,并分析了我国学科馆员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指出随着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学科化服务的发展,一些问题日渐凸显,尤为突出的是学科馆员面对超量用户,该如何调整,才能在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深度之间保持平衡?提出"学科馆员-用户关系紧密度"的概念,通过对学科馆员服务记录的分析,依据工作量与工作内容判断学科馆员与用户的关系紧密度,结合研究所重点方向与重要科研人员情况,为学科馆员合理安排时间精力提供有效的参考,以期提高学科化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显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