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ubMed数据库撤销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PubMed数据库撤销论文总体情况和学术影响,以期提高科研工作者对撤销论文现象的认识和警惕。【方法】提取PubMed中截至2015年5月12日所有被撤销论文的时间、第一作者国别、来源期刊等。【结果】检索到撤销论文3676篇,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印度。2013年较2000年全球撤销论文数增加约25倍,撤销率增长约12.5倍。我国2013年撤销论文数较2004年增长7倍多。论文撤销后仍会被引用,期刊影响因子主要介于1.0~3.0。【结论】虽然撤销论文具有一定时滞性,但越来越多的论文被撤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学术环境的净化需要研究者、编辑部、数据库出版商及相关科研部门等同仁的共同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知网、万方、维普404篇撤销论文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学术不端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到370篇撤稿声明,分析对应的404篇撤销论文期刊分布、学科类型分布、对期刊评价影响、“撤销论文、被撤销论文、发表当年被撤销论文”年度分布、“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被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整体撤销论文和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的撤稿原因、撤销论文被引情况。【结果】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占比最高;撤销论文数量对期刊影响因子及被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情况没有非常显著的影响;2020年、2021年撤销论文数量远远大于被撤销论文数量,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在波动中缓慢增大,被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逐渐减小;在整体撤销论文和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中,学术不端撤稿原因占比最高;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后的2012—2021年的被撤销论文、学术不端撤稿原因记录数量比使用前的1997—2011年分别增加206篇、155条;在3个数据库中,中国知网的撤销论文可检篇次、被引篇次、被引频次最多,撤销后论文被引情况时有发生。【结论】要解决撤销论文问题,需对科研人员开展学术道德培训,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PubMed数据库中我国论文撤销原因及学术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PubMed数据库中因不同原因撤销的我国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以及净化效果。【方法】 收集2005—2014年PubMed因不同原因而撤销的我国学术论文的地区、期刊分布情况;分析撤销论文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撤销论文的撤销时滞和净化效果。【结果】 共检索到撤销的中国论文370篇,撤销原因中,剽窃类型最多,错误次之,其次为重复发表、学术道德问题。因错误和学术不端撤销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湖北、上海、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台湾、黑龙江、陕西、重庆显示度比较高。期刊的分布比较分散,表现规律不明显。各种类型净化时间成本均衡。除其他类型外,各种类型论文撤销后学术净化效果显著。【结论】 揭示了我国生物医学类论文撤销的主要原因及不同原因撤销论文的净化效果。建议编辑、期刊、数据库出版商应当规范和完善撤销声明和撤销原因的标注,避免引用撤销后的论文,共同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我国被撤销论文作者的管理现状,探讨被撤销论文作者管理的要点以及方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中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发布的撤销论文声明,提取处理作者的相关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被撤销论文作者管理机制的方法。【结果】 检索到包含处罚作者信息的撤销论文声明共14篇,其中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为抄袭或剽窃、重复发表,处罚方式主要为在数年内拒绝相关作者再次投稿与通报。处罚措施存在对作者主观恶意定性不清,对合著作者承担的责任区分不明,处理随意性大、缺乏合理依据等问题,表明国内对被撤销论文作者的管理未给予足够重视,尚缺乏有效管理机制。【结论】 应当加强对被撤销论文作者的管理,可以充分发挥期刊主管、主办部门职能,着重发挥相关学科学会以及出版伦理专业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建立学术不端问题共享信息数据库,健全学术不端问责制度、被撤销论文管理以及上报制度,建立被撤销论文作者的合理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并结合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统计分析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的被撤销论文特征,探讨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国家之间的论文撤销特征差异和内在规律,为国内学者、科技期刊、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应对论文撤销和学术不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撤稿观察数据库,检索2016—2020年四国被撤销论文相关特征数据;通过WoS数据库,检索四国2016—2020年发文量和被撤销论文所在期刊JCR分区,对相对撤销发文比、撤销时滞、撤销原因、被撤销论文所在期刊属性、被撤销论文所属学科等相关特征进行逐项统计,对四国的被撤销论文特征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中国相对撤销发文比、平均撤销时滞高于其他三国;四国中,由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撤稿占比均最高;被撤销论文所在的期刊以WoS收录期刊为主,WoS收录期刊中又以处于JCR Q1区和Q2区的期刊为主;被撤销论文所属学科占比最高的为基础生命科学领域。【结论】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国家的论文撤销特征既存在差异性,也存在一致性。建议国内学者深入了解被撤销论文的相关特征,提升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意识;国内期刊应事前加强论文审核审查、事后建立健...  相似文献   

6.
文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151-1155
【目的】研究中文文献数据库中撤销论文的分布规律,以期发现国内期刊撤销论文的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对撤销论文的撤销时间、撤销时滞、撤销原因、被引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撤销论文211篇,其中医药卫生类论文128篇。撤销原因主要是非正常手段获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擅自发表他人的研究成果、抄袭剽窃、重复发表等,占68.2%(144/211),且医药卫生类、非医药卫生类论文撤销原因排序与所有学科一致;平均撤销时滞13.6个月;仍有144篇撤销论文可被检索到,其中63篇论文撤销后被引次数在1次以上。【结论】 撤销论文有较长的时滞性,论文撤销后未被数据库删除或标记,仍可被引用,期刊编辑部和数据库应重视对撤销论文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科技期刊被撤销论文特征,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NKI数据库自开始收录至2016年12月31日发表的撤销或撤稿声明,逐条分析被撤销论文的来源期刊、撤销时间、发表时间及被撤销原因,并根据论文撤销时间和发表时间计算论文撤销时滞。【结果】 共检索到210篇被撤销论文,分布在146种期刊中,且全部为科技期刊。2007—2016年被撤销论文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最多。210篇被撤销论文的撤销时滞为1~145个月,平均撤销时滞为15.8个月。因学术不端问题被撤销的论文数量最多,占48.6%。【结论】 我国被撤销论文的比例和涉及期刊的比例均较低,科学界自我净化力度仍需加强。对于存在的学术不端等问题,尚需编辑界和学术界进一步加强审核监督。  相似文献   

8.
中文学术期刊撤销论文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论文撤销数量不断攀升,论文撤销现象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CNKI数据库检索得到83篇撤稿声明,共回溯了92篇撤销论文,并分析了论文的撤稿原因、撤销时滞、所属期刊学科和高被引撤销论文。归类出4类撤稿情况,通过对撤稿声明分析发现因学术不端引起的撤稿总占比为67.4%,其中因抄袭及剽窃他人成果撤销论文在92篇中占比28.3%。92篇撤销论文的平均撤销时滞为1.5年,撤销论文集中分布于医药卫生、工业技术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并初步探讨提出作者、编辑部及国内数据库对撤销论文处理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十年撤销论文的引证特征,探究撤销行为对学术界的净化效果。【方法】分析撤销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信息和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的相关性,撤销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计算高被引撤销论文对IF的贡献率;评价撤销时滞对撤销前、后被引频次的影响。【结果】 76种期刊(撤销论文数量≥5篇)IF和撤销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撤销后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相关(均为P<0.05)。撤销时滞和撤销论文总被引频次相关(P=0.000)。随撤销时滞延长,撤销前被引频次逐渐增大。高被引撤销论文对期刊IF的贡献率为0.00%~2.00%。【结论】高IF期刊发表的、撤销时滞长的撤销论文对学术界的负影响较大;肯定期刊进行自我净化效果的同时,建议科研管理部门、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等加强对撤销论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董鹏学术不端事件为个案,分析相关期刊在发现该学术不端后对其论文撤销的情况,以期为我国学术期刊的撤销论文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闻报道中董鹏发表的论文为样本,对相关期刊撤销其学术不端论文后,中国知网中还剩下的论文及相应的撤销声明进行检索,分析相关期刊撤销论文的行为。【结果】 董鹏学术不端事件于2016年被报道,截至2018年1月2日,其66.02%的论文仍原样保留在中国知网中,0.12%的论文被相关期刊从数据库中撤销并刊登了撤销声明,33.86%的论文被相关期刊从数据库直接撤销。【结论】 受我国目前暂无完善的撤销论文制度及撤销论文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学术不端论文未撤销和撤销论文未刊登撤销声明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政府与学术团体、作者机构、数据库机构、期刊、读者和作者采取适当措施,共同净化我国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被撤消论文的撤稿原因,尤其是中国作者的被撤销论文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被撤销论文中,剽窃行为和重复发表现象最严重,中国作者的科研失范行为与其他国家作者的科研失范行为模式一致,但撤销论文数量逐年增加的速度在所有国家中最快。该项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制定相关科技管理政策以规避科研失范行为的发生,促进我国学术期刊实施完善净化科技文献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2.
撤销论文及其学术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撤销论文,研究了10年间撤销论文的总体分布特征,发现撤销论文分布集中在美国和中国,权威期刊的撤销论文较多;利用生存分析研究了"未被引"、"撤销前引用"及"残留引用"三种引用模式论文的撤销时滞,发现撤销论文的平均撤销时滞为2.76年(约33个月),"未被引"的缺陷论文发表1年后有70%的概率被撤销,而"残留引用"的撤销时滞则很长;对高被引的撤销论文研究发现,撤销论文对科学界的影响不能轻易消退,科学界自我净化的时间成本很高,尤其高被引论文撤销时滞是平均水平的4.3倍;研究高被引撤销论文施引文献的引文动机发现,尽管研究者的引用态度非常谨慎和严谨,但撤销论文仍会误导科学家对研究现状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撤销论文的分布特征,以期对我国的科技期刊管理提出建议。【方法】 分析2004—2013年撤销论文的数量、撤销时滞和期刊的IF以及不同国家的撤销论文数量和H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分组比较撤销论文的撤销时滞。【结果】期刊的IF与撤销论文数量正相关(P=0.036),与撤销时滞不相关(P=0.709)。2004—2008年、2009—2013年的撤销时滞差异显著(P=0.000)。国家H指数与撤销论文数量正相关(P=0.002)。【结论】高H指数国家、高IF期刊撤销论文数量较多,撤销时滞与期刊IF不相关。国内期刊自我净化氛围缺失,需要广大期刊编辑和同行评审专家以及读者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并结合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探讨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的撤销原因差异,为国内学者、科技期刊、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应对论文撤销和学术不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撤稿观察数据库,逐项检索统计2016—2020年国际期刊撤销中国学者论文的原因,论文发表时间、撤销时间、所属学科,撤销论文所在期刊等数据。通过WoS数据库,检索撤销论文所在期刊的JCR分区,比较分析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的撤销原因差异。【结果】国际期刊撤销我国学者论文的原因较为复杂,学术不端行为是主要撤销原因,重复/剽窃问题最为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文章重复、数据重复、图片重复等。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在总体撤销原因及一级、二级学术不端行为分布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国际期刊撤销我国学者论文的原因呈现不同特征。建议结合相关特征,持续重视撤销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防范重复/剽窃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论文撤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论文的被引频次,从撤销论文本身和论文撤销行为两个方面,在宏观层面定量测度撤销论文对学术界的影响。从论文的绝对被引频次方面,尽管不少撤销论文为零被引和低被引,但也有近一半的论文被引频次不少于10次。不同撤销原因的论文对学术界的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伪造篡改类论文的被引频次最高。评审不端类论文的被引频次最低。选择被引不少于10次的撤销论文,与匹配的对照组论文做比较。除了研究存疑类论文外,撤销论文在撤销前的影响力多是高于未撤销论文的,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异。撤销行为对各类撤销原因下的论文影响均有显著的净化作用,同样是不同原因下的净化程度有所差异。这说明,论文撤销机制总体上发挥了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撤销论文对于全球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意义和遏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 要 【目的】对促进我国学术期刊净化学术信息提供一些帮助。【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近年间被撤销的论文和相关数据,了解撤销论文的一些特征,以及了解其对于全球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意义和遏制作用。【结果】撤销论文是为了降低由学术不端行为或诚实性错误引起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处理方式,被国内外出版界普遍采用。但是,现实情况与最初的设想不一样,每年被撤销的论文还在不断增长,借鉴国内外针对撤销论文产生的一些争议性的研究,试探性地提出关于撤销论文在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疑问和自己的看法,并给出自己认为有效的建议。【结论】撤销论文对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有一定意义和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国学者被撤销论文在国际上的总体位置与严重程度。【方法】从国际网站RetractionWatch上搜集与统计撤销论文公告数的有关情况,从作者类型、国别、期刊、撤销论文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另外分析了各发文大国撤销论文数与万篇发文量的相关性及二者比值(定义为撤销发文比,RPR)。【结果】在撤销论文公告数量中,美国高居榜首,中国居第2位,各国发文数与撤销论文数相关系数达0.968(P<0.001)。各发文大国RPR均数为1.60,排在前3位的为荷兰、印度和美国,我国排第11位。从撤销论文原因看,前5位分别为图像造假、抄袭剽窃、重复发表、数据造假和结果不可重复。涉及期刊较多,知名期刊的撤销论文数比普通期刊多。【结论】因被撤销论文多为造假或错误论文,影响巨大且久远,所以期刊界必须提高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意识与能力,并与政府部门、科学共同体等一起共同构建好集防范与惩治为一体的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与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因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或诚实性错误的论文不断被发现或揭露,为了降低其对学术期刊的负面影响,学术期刊对发现的、已发表的、存在问题的论文普遍采取"撤销"的处理方式。这一举措对学术期刊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本文借鉴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从学术层面、社会道德层面、经济利益层面和可持续发展4个层面12个子层面,较为全面地定性化剖析撤销论文对学术期刊的主要影响。以期为学术期刊特别是国内学术期刊如何正确理性地对待和处理有问题的论文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保障学术期刊及其刊载论文的严谨性、科学性,促进期刊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及读者需求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使其朝着更加和谐健康可持续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NSC杂志(Nature杂志、Science杂志和Cell杂志的统称)从创刊至今累计撤销的297篇论文后续被引频次不降反升,说明被撤销论文可能仍有一定价值,对这一现象加以辨析可为治理学术不端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NSC杂志撤销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及趋势、论文撤销后被引频次继续增加的基本情况,并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展开相关讨论。【结果】 NSC杂志的总撤稿量呈动态上升趋势,Science杂志上论文被撤销后的总被引频次最高,甚至有多篇论文被反复撤销,绝大多数被撤销论文的引用都是正面引用。【结论】 被撤销论文被引频次不降反升并非异常,论文被撤销的缘由各异,其关注问题多数价值犹存,有些甚至可直接引发新的研究创新。被撤销论文学术价值不能一概忽视,而应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学术论文的撤销条件、原因及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学术论文的通用撤销程序及主要的撤销原因。对学术论文的撤销条件与撤销声明的形式及内容也作了阐释。论文作者及期刊编辑作为撤销主体对论文负主要责任,其上有科研诚信办公室及作者单位等监管或咨询机构。学术论文的撤销一般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触发受理。期刊编辑接到举报,启动调查程序,初步检查并收集相关数据,沟通作者。第二阶段实质审查。联络作者单位及监管机构进行调查取证、审查、得出结论。第三阶段通告结果。若认定作者清白,则向其道歉;若作者有错,应及时发表撤销声明,通知处理结果。对我国期刊事业的启示:对管理部门而言,明确界定和规范科研过程及行为准则尤为重要;对期刊编辑部而言,应主动应对论文撤销,积极捍卫其声誉,改善期刊生态;对于期刊界而言,应尽快建立类似于COPE的期刊编辑行为指南,从而对撤销论文有据可循,规范高效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