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国权:都市报很难有财政方面的支持。都市报靠什么?还是得靠市场。正如都市报创生的时候一样,都得靠市场;曾经,都市报是整个报业经营的主力军,都市报的繁荣带动报业繁荣了整整20年;曾经,都市报也是舆论的重要阵地之一;曾经,都市报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报种。但从去年开始,都市报遭遇了“断崖式”下滑,说报业的“断崖式”下滑,主要是指都市报“断崖式”下滑。从某种意义上说,报业的危机,更主要的是都市报的危机。报业转型,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都市报转型。  相似文献   

2.
《新闻三昧》2008,(1):13-13
1993年8月,贵州都市报创刊.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面世.然而,这两份以都市报命名的报纸并未在报业市场掀起涟漪.这时,50岁的席文举正在带着手下奔走考察,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间,还需要一个具有撞击概念的事件才能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3.
王平 《今传媒》2005,(12S):54-59
2005年11月1日,南京。“2005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召开,面对新媒体的崛起,报社的总编、社长们在年会上更象是传统报业的守卫者,在共同回顾都市报十年的发展历程后,“悲壮”地发布了《南京宣言》。让十年来辉煌的都市报开始泛起一丝苦涩。 这份“宣言”背后,无疑显示着中国报业在新的时代环境及发生于其间的社会变革面前,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市场危机、技术危机扑面而来,严重地威胁着报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报业向何处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也对中国报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2010年,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市场进入新的调整期。都市报的成长和发展在中国报业史上大概在10年左右,1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和特殊的话题。国人有十年磨一剑、面壁十年图破壁等说法,当前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业已经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作为报业市场化的先行者和既成产业主体,都市报无疑是这一过程的最佳见证人和实践者.可以说,正是产业暴利期的存在,才在短短几年的时问内成就了一批业绩优良发展迅速的优势都市报,而这些都市报也正在成长为中国报业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6.
报业“拐点”中都市报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二伟 《新闻界》2006,(3):83-83,77
2005年被称为中国报业的“拐点”,平面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据中国人们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的抽样统计,国内报业集团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滑,广告收入大都下跌10%-30%,跌幅在40%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平均跌幅超过15%。①作为平面媒体主力军的都市报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很多过去经营状况良好的报纸今年惨淡经营、入不敷出,“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②关于都市报生存危机及其发展走向的讨论不绝于耳。一度风光无限的都市报究竟怎么了?为什么遭遇如此尴尬境况?能否走出目前的困境、延续辉煌?困扰都市报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实现真正的"分众化"在都市报"暴利"时代,几乎每个大城市都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很多的都市报。在市场蛋糕被不断做大的时代,排位靠后的都市报即使经营不善,也都能混口饭吃。但是在报业危机来临之后,这么多同城同质报纸的同存就成了问题。都市报渐渐意识到同城同质竞争的隐患,也试图在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都市报发轫于1993年出版发行的《贵州都市报》,此后三五年间,许多中等以上城市都出现了一份甚至多份类似的报纸.都市报的兴起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继日报、晚报后的第三次浪潮。在20世纪末的几年里都市报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报刊理论界已开始关注其内含的危机,并积极为其转型出谋划策。2005年,都市报迎来了发展的拐点,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降、效益下滑乃至严重亏损,都市报发展开始进入“冰河期”。  相似文献   

9.
陈泥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72-173
党报与都市报是当今我国报业市场两大类型的报纸,占据我国报业市场的绝大多数资源,党报的诞生较都市报更早.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市报诞生不过数十年,却给中国报业市场带来了比党报更为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都市报作为一个独立的报种诞生已近10年。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了中国都市报时代,成功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报业模式———都市报模式。在短短10年时间里,都市报迅速崛起、中国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都市报主导中国报业格局的趋势已日益彰显。2003年召开的世界报业协会第56届大会首次公布了收录中国报纸的“全球日报发行前100名”排行榜,中国有16家报纸榜上有名,其中有4家都市报。今年召开的第57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了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中国有20家报纸跻身百强,其中有7家都市报。都市报在一个区域、一个经济圈、一个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基本上处于主流地位。从未来报业发展而言,都市报持续走强已成趋势。都市报是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它对中国传媒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本刊编辑部就“‘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与中国都市报发展”话题,结合“世界报业协会”的相关背景,邀请了两家主流都市报总编辑畅谈都市报品牌的经营与塑造。  相似文献   

11.
对于目前的中国报业来说,极大的影响力和经济支柱地位决定了都市报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报业集团的发展,甚至可以说,都市报的发展折射出平面媒体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胡怀福 《传媒》2015,(2):8-10
20年前,以《华西都市报》创刊为标志,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都市报跨越发展的“黄金二十年”.20年来,都市报作为一个全新的报种,快速兴起繁荣,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引导舆论,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主流媒体,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99年8月,青岛报业又添新军,位于省城济南的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开始涉足青岛报业,在岛城创办了<半岛都市报>.报纸在创办之初,可以说是"波澜不惊",但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半岛都市报>已经稳稳地在岛城站住脚跟,并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绩(日发行量已经突破50万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都市报在全国蓬勃发展的时候,民族地区也创办了面向本地读者,以当地的地理、经济等环境要素为依托的都市报。现实情况是民族地区都市报与发达地区都市报在报业发展环境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民族地区的都市报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借鉴发达地区都市报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区的特殊性办出真正具有自己特色、服务本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都市报纸,成为当前民族地区都市报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报业环境差距 构成媒介生存环境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经济、人口、法律、文化、技术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对媒介的生存发展产生影响。媒介生存环境的经济发展状况总体上决定了媒介发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19日,十几家报纸老总聚集在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探讨第二代都市报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代都市报"也被称为"新生代都市报",一般将其定义为"一个报业集团内的第二张都市报,以及近五年内创刊或改版的都市报。"第二代都市报大多出现于2000年前后,直接参与了开始于这一时期的报业大战,他们的命运始终与报业竞争紧密相连。第二代都市报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6.
都市报面临的困境我国都市报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之初,由于抢占了党报和晚报留下的生态位空缺,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入新世纪,随着报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都市报发展的困境逐渐显现,从媒介生态论的角度看,造成都市报生存和发展困境的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报业生态系统外的其他媒介生态系统的竞争,二是报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郑州报业市场上都市报的竞争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四大都市报的竞争策略各有千秋.解析四大都市报的竞争策略,对于合理配置报业资源,开发市场空间、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都市报发展迅猛,不但在发行量、广告额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在受众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随着社会转型、报业调整,都市报已走到新的发展转折点.如何保持都市报的可持续性发展.打造并重塑都市报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人们思考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都市报作为报业市场化的先行主体,一度有力激活了整个报业市场的竞争和发展,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运作理念和想象空间.但是,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都市报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亟待转型.本文试图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论述都市报在应对时代演进的挑战中所肩负的价值创新使命,并探索一条适宜于都市报自身以及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来,随着报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报业中崛起了一群都市报.它以其独特风格吸引了大批读者,成为中国报业中的黑马。如今,“都市报现象”已成为我国新闻界一道独特的风景。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全国已有此类报纸23家之多,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南方都市报》、《海峡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华西都市报》,它创办三年多,发行量已达五十万份左右,成为中国西南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