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记的议论     
游记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它总是叙山水之胜,状见闻之奇,或记探幽寻胜中的情趣.游记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者,记事之文也.”(吴讷《文章辩体序题》,下同)记事之文,以善叙事为主.我国最早的“记”体散文,都以记事为主,山水游记也是这样.但是,“后人作记,未兔杂以议论”,或者“专尚议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游记中有大篇议论,是否就成了议论文?正像小说中有议论不失其为小说、书信中有对山水风景的描写还是书信一样,这都不能改变它们体裁的性质.有的人把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当作议论文来分析,不仅忽略了文学的艺术形象,而且混淆了体裁的分类,犯了常识性的错误.游记散文本来“兼备各体”,或记述,或考据,或议论,或抒情,意之所至,笔之所从,神从笔游,舒卷自如.所以张相在他编的《古今文综》里把山水游记分为记实、考据、议论和抒情四类.当然,这种分类是就它们的主要特色而言的,好的游记,往往是记述、议论和抒情三味浑然一体,达到了一种相互结合的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创作中常常会出现破体为文的现象。考察其原因是文体自身发展、社会诸因素影响、创作主体活动三者合力的作用。从文体自身规范出发,可将破体为文的方式归为以下三种情况:(1)文体内部支配性规范移位;(2)一种文学体裁借用他种文学体裁的结构要素进行创作;(3)文学文体与非文学文体进行杂交。破体为文不可刻意为之。  相似文献   

3.
园林建筑作为园林中重要的景观要素,从功能使用的角度来讲,给人提供休息、交流、娱乐等活动空间和场地,从造景需要出发,给园林带来规整的线条感和竖向景观的丰富性。与园林的关系甚至是要素的使用和体验者——人的关系最为紧密。园林建筑善于突出某一形象的气质风格,与山水地形、植物、园路、小品统一组合起来,营造和谐、完整的园林,又根据功能分区、景色分区和具体环境形式形成特色鲜明的园林景观,使人心情愉悦。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实际上就是探讨园林建筑与山水地形、植物、园路等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4.
高明创作的《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且在明清时期受到广泛的推崇,究其原因,是《琵琶记》宣扬了"子孝与妻贤"的封建礼教。在《琵琶记》第一出《副末开场》中高明就表明了他的创作意图,即"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和"只看子孝与妻贤"。然而,高明在宣扬封建礼教的同时,也对封建社会有所批判;在塑造"全忠全孝"的蔡伯喈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物的悲剧性;还有"忠"与"孝"的矛盾,"理"与"情"的冲突。《琵琶记》在这几方面表现出了二重性。  相似文献   

5.
屈赋中有很多清晰的行踪记写,其以记述行迹、描写沿途景物为主要内容,以行进的流动性和出行方式的灵活性为鲜明特色。注重行踪记写这一创作倾向对后世文学中行记类作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洛阳伽蓝记》中新词新义的语义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汉语的一部重要语料,集中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词汇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的过渡性质的词汇面貌。本文拟从语素的角度对《洛阳伽蓝记》中的新词新义进行语义和结构分析,以点窥面,从而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概貌。  相似文献   

7.
以唐代为切入点,探讨园林别业与文学这两种异质艺术之间的双向选择与互动关系。一方面,诗文的题写对园林有点景创意的妙用,园借诗文而传。另一方面园景又可成为诗文的素材,诗文品评多喜以山水自然为喻,作家又多借虚静空灵的园林环境来培养文思,激发灵感。  相似文献   

8.
刘因的散文创新主要表现在碑志文、解体文和记体文三方面。碑志文的创新熏主要在于以小说笔法入碑文熏重视事件情节的交待熏注意碑主在事件中行为的描摹。解体文创作融入小说写法,使这种文体的创作别开生面。记体文采取文言笔记的做法,搜奇以志怪,并加以哲理说明,以志怪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理学观点。  相似文献   

9.
《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撰,是唐玄宗时官修的类书,保存了大量散逸的文献资料,可以用来校勘现存古籍中的一些错误,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本来面目。但现通行本——中华书局1962年1月版的《初学记》在流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以讹传讹,大大降低了这部书的文献价值。笔者在读《初学记卷十八·师第一》中郑玄事时发现讹文一处、脱文一处、倒文两处,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田径比赛中长距离记圈工作看似简单却容易出错,一旦出现失误,不仅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而且易引发对裁判水平的质疑.通过对国际、国内比赛长距离项目计圈方法的利弊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有效准确的记圈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万里的散文不仅数量多,艺术成就亦很高,其记体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格高意远,而且写作手法相当灵活,擅长景物描写,且常在文末缀以先秦典籍之语、名人名言以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它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园林景观是城市景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贵州的园林景观具有自己的风格就要走有自身特点的生态园林之路,创造自己园林的民族化风格.苗族图案与园林景观的结合既有助于苗族图案的发展,又能充分使园林景观展示其形式的多样化,这也是对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探索.作为正在大力发展民族旅游的省份,假如将民族文化融入园林景观的创作设计中,想必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朔访古记》是元朝文人廼贤的一部笔记体游记作品,今只残存三卷,主要记载了真定路、彰德路、河南路这三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书中保留了许多碑刻文字和书画名目,对佛教文化和僧人有一定的记录,并且对古都邺城也有较为详实的记载,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从语义上看,《搜神记》中"以"的功能有五大类。绝大多数"以·宾"短语放在动词之前,少数放在动词之后.放在后面,大多为了突出短语中的宾语。  相似文献   

15.
“动人”是高明《琵琶记》自觉追求的戏曲创作与审美观念。作品对其内涵展布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庸中之奇”叙述中自然而然感发接受者向“善”伦理意志;二是“布帛菽粟”题材与笔墨中传达丰富深刻内涵;三是“因文生事”中体现杰出“文才”。三方面内涵展布,体现出对戏曲文体传“奇”本质尊重、对“文”抒情特征与表现才能开发、对经史传统征实尚用重教“不务胜人而务感人”观念继承、对读者与观众审美情趣自觉迎合。这三方面展布,使《琵琶记》形成非同凡响格调,促成它“经典”地位确立。以《琵琶记》“动人”内涵展布成功为借镜,可为当今文学创作提供有益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6.
《封氏闻见记·打毡》是我们研究马球起源及唐代马球运动的重要文献,但很多人断章取义,致使对马球起源产生不同的看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法探讨了对《封氏闻见记·打毡》全文的释义,不仅对马球起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而且还消解了以前的一些误识,对唐代马球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园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最有生机的部分。中国城市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占有光辉的地位。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融人工美于自然美之中,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汉长安园林开创了中国城市园林的先河,把宫廷建设与园林相结合,把自然山水作为造园的基础,并建成园中之园,奠定了中国园林的基本格局,确立了中国园林造园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城市造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江楫传奇《芙蓉记》,改编自《芙蓉屏记》,在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上都实现了对同题小说的突破,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剧作本身亦存在着诸如叙述节奏紊乱、人物语言失当等缺陷与失误。江氏改编得失并存、瑕不掩瑜,反映了明代传奇改编的部分共性。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的园林艺术融入了过多的西方园林的设计,失去了中国园林独有的神韵.设计者为了满足大众的喜好,会融入很多元素,而这些元素有些并不适合中国园林.根据现阶段的基本情况,重新审视园林艺术,新中式园林景观应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妇女解放在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话题,从20世纪30年代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之奋斗直到现在,也有近百年的历程了。从《琵琶记》中女主人公赵贞女悲苦的命运与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妇女还是解放任重而道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