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了薛志贤同志《对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意见》一文,读了很受启发。薛志贤同志提出现行的哲学体系要改革,这个意见很好。他不同意把哲学体系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自然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我都同意。但是,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说成是“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总论;历史辩证法(即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即辩证逻辑),作为三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而作出的深刻思考的理论结晶,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而她的整个体系都饱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光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重大发展。他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恢复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党和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能动作用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群众观等基本原理,浓缩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劳动类本质”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并不冲突,两者同是马克思走进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留下的理论足迹,同是共产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辩证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典型模式。近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标志着本体论哲学思维模式的终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完成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彻底革命,把哲学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类解放与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的最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它是与传统的本体论根本对立的全新哲学思维方式。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应该充分反映出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最高命题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如艾恩奇同志一九六一年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人民大学李秀林等同志一九八二年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及其他教私书,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表述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观点大体一致。什么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呢?艾本指出:“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该书第235—236页,见一九七八年版。)并具体解释说:“资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哲学界有些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中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致力于“实践哲学”体系的创新。作者认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大厦,完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用实践来构建整个哲学大厦。现在出的几部流通全国的哲学教科书,如果说是要建构“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度的定义,哲学界的提法很不统一。如何确定统一的度的定义,显然是一个必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提供一条粗浅的思路。截至目前为止,哲学界对于度的定义,就其有一定的代表性或特点而言,大概有如下一些提法: 黑格尔:“尺度是有质的定量”、“尺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小逻辑》,第234页) 艾思奇:“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978年版第100页) 肖前等:“所谓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81年版第173页)  相似文献   

10.
“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价值观念,历来被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所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哲学作为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哲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提出“应用哲学”的概念,直接关系到如何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问题。近几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提出的各种方案和设计,特点不同,各有千秋,对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受到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然而究竟如何建立这个体系才更为科学、更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理论哲学和应用哲学的统一,形成了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这个体系是世界观、方法论和实际运用的密切联系和有机统一,是发展和开放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粉碎“四人帮”以来,哲学战线窒息沉闷的空气为之一扫,特别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我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哲学体系加以改革。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这需要对我国现行的哲学编排体系的由来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斯大林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中,始终不渝地捍卫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13.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编造了一整套歪理邪说,宣扬唯心主义、有神论,蛊惑人心,愚弄群众,严重侵蚀了人们的思想。深入揭批李洪志及“法轮大法”的唯心主义本质,对于澄清人们的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即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而唯心主义则正好相反。自古以来,唯心主义就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陕西师大学报》载陈俊民同志《论哲学史研究中的党性原则问题》一文,读后颇有启发,然稍假思索,亦不乏疑义。现将笔者不解之处,具列于后,并略陈己见,以就教于陈俊民同志。一、根本分歧何在?陈文的第一部分写道: “长期以来,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通行着一个相沿成习的说法,认为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哲学史,就一定要坚持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斗争,即必须坚持所谓的‘党性原则’,否则,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哲学史了。”陈文第四部分,又以《通常所谓的“党性原则”根源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为题,专门论证了这个“所谓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革命性、批判性、阶级性和实践性,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而存在的。而其中实践唯物主义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本文就将重点阐述实践唯物主义建立的发展,其所包含的主要内涵及基本特点,以及在当代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广泛流传于国内外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心理的生理机制不变”论,是关于产生心理、意识的大脑神经活动问题的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它在实际地说明人的心理、意识问题时,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和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表明:产生心理、意识的大脑神经活动是符合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规律的,从这样的大脑神经活动上说明人的心理、意识必然达到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完全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关于物质定义之我见》(以下简称《我见》一文,对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中的几处物质定义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我见》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见》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点:其一,列宁在第一处物质定义中,既说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又说物质可以为人们的感觉所感知,这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其二,列宁在第二处物质定义中说“物质是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东西;物质是我们感觉到的客观实在”,这不仅没有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线,而且也为唯心主义大开了方便之门。其三,在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时,不能把认识论问题扯进去,否则怎么也不能成为科学的概念。下面我们就上述观点逐一试加分析。一我们认为,《我见》之所以会得出第一个观点,是由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造成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立场。坚持世界物质统一论,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举足轻重。尤其是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提出,更是事关唯物论的存亡。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在此重点阐述了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贡献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实效性,是哲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到以下四个“坚持”,即在教材体系上坚持反映本真、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上坚持贴近现实、关注生活;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师生互动、加强对话;在教学宗旨上坚持启迪智慧、成就德性,乃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七月一日,香港就要回归祖国,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就要变为现实.香港通过“一国两制”途径回归祖国意义重大.它是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为进一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是唯物辩证法的伟大胜利.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是运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