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加强村庄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不到位,以至于存在建设无序、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前提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农村的村庄规划,做到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从而使农村居民具有较好的人居条件,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农村生活垃圾产量的增长和成分的日趋复杂,会对农村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成为环境公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生态化需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辅助和居民参与的合作治理模式。邢台市南和县北关村通过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立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立企业参与制度以及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等方法,基本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多元互动,对解决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任务是促进以居住为主要使用功能的建筑及其群体的建造和以居住条件、居住环境为内容的建设.新民居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目前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存在着一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近年来邢台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通过对邢台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基本现状、主要特点和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邢台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地域特征显著。科学的规划对于村落历史文物古迹保护、提高当地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村落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来看邢台市传统村落面临着村落面貌破坏严重、基础设施不健全等方面问题,针对出现的情况提出邢台市传统村落保护应以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为前提,明确保护重点、加强特色景观环境的保护、通过开展旅游业促进发展等措施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民的住房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快速增长,农民自身建房的能力和层次不断提升。但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各地发展并不平衡。从总体上讲,存在着以下问题:农村的人居环境与城市相比相去甚远;基础设施滞后;总体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多。要构建和谐农村,就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居住环境,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整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村庄整治工作,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本主从当前农村村庄建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探求农村村庄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劳动力城乡之间的转移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家庭为背景的城乡迁移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下,家庭迁移导致农村住房闲置、住房资源浪费和农村生活环境恶化,并进一步导致"空心村"的存在。因此,如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家庭城乡迁移背景下,规划农村人居环境,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促使农村因家庭迁移而导致的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容整洁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农村体育生态建设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通过对农村体育生态的概念解读,结合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农村体育生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村政治经济生态建设、加大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体育组织建设、深入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等发展途径,以期为邢台市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别,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由之路。论文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意义、目前的现状以及治理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广安市L镇G村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居环境的具体现状,阐述现阶段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和现实挑战,并从政策角度提炼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偏远农村地区振兴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双江村农户环境需求现状的分析,结合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农村环境教育的关系,构建了农村环境教育"三目标、三载体、三结合"的三三模式。该模式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内容和过程为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对农户进行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教育,实现农村环境教育内容的具体化、环境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和环境教育过程的同步化。通过参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接受环境教育,实现三大转变:即用系统的理念,实现单一的解决农村环境教育问题向全面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转变;创新环境教育模式,实现由说教式向多元化的参与式转变;提高农户社区意识,实现传统意义的农民向现代意义的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村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各种污染不仅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尤其不利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在建立生态保护规划协调机制背景下,河北省生态环境存在着制度上、意识上、监管上的问题。为治理农业农村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河北省应探索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充实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支持,构建河北省生态环境法治新体系,全面、科学有效地解决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新农村的建设对农村体育的开展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感召力.贫困地区新农村体育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分析贫困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方法,旨在为贫困地区新农村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农村封闭的环境开始走向外部世界,环境的变换也使农村青少年教育出现新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青少年过早退学外出打工使农村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极大影响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态势.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在基础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急需大量资金支持;而新常态下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却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已成为安徽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改革中作用,加快培育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实现这一突破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优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区1998-2003年人居环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西安市区人居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改善,但改善速度仍稍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更为缓慢.针对这些问题,从城市规划、城市居住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优化西安市区人居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沿淮地区耕地资源丰富,流域年平均水资源量充足,境内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温和,发展林业条件优越。林业发展前景广阔。村庄绿化建设是农村林网建设设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重大推动作用。村庄绿化是沿淮地区农村林网建设的薄弱环节。村庄林木覆盖率低.林木质量不高,村庄绿化工程进展状况堪忧。若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资源优势与经济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刘奋志 《考试周刊》2013,(47):195-195
很多农村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呈现令人担忧的状况,这与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初期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同时急功近利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策略也使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新农村成了农村建设成果的最直观体现。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善当前农村的生态环境。文章就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问题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和重点。作者通过近10年来对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结合近两年中西部新农村建设情况实地考察的资料分析,针对如何解决目前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提出了如下九条对策与建议:构筑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石;构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制定全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和稳定供给;改善农民生存和生活环境;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建立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