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首次采用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新体系。本文讨论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关系,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于工程教育认证而言是打了前战,做了贡献,大部分实质等效并正在接轨和改编;分析了评估(认证)新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阐明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对学生发展、专业发展、国家发展的意义;提出了新一轮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需学习新理念、认识新标准、采用新方法、实施新体系的四个实施核心。最后,指明专业评估(认证)是进行专业建设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从评估到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2017年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将首次采用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新体系.文章讨论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关系,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于工程教育认证而言是打了前站、做了贡献、大部分实质等效、并正在接轨和改编;分析了评估(认证)新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阐明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对学生发展、专业发展、国家发展的意义;提出了新一轮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需学习新理念、认识新标准、采用新方法、实施新体系的四个实施核心.最后,指明专业评估(认证)是进行专业建设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从评估到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国际化合作办学水平不高、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认可度低等问题,应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制定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教学标准等方式来促进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实验教学体系的弊端,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特点、"三性"实验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论证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赵越 《科教导刊》2023,(27):14-16
在工程教育国际化、专业化进程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着巨大的作用。文章借用“大工程观”的理论框架,通过文本分析,对中、美两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课程体系展开比较,发现中、美两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都体现了“大工程观”的核心内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制建设已与国际接轨,基本实现专业认证的国际实质等效,未来可从评估执行方面寻求工程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专业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办学的必由之路,如何基于专业认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精英人才已经纳入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的讨论范畴,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任务.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执业型人才塑造模式,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精英型人才塑造模式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措施的重要探索,将为"两创人才"培养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针对高等学校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是教育部建立的"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快速发展的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和改革,提升专业培养质量,提高专业竞争力,推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总结了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经验,包括如何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改革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达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同时,归纳和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统揽国内外大局、顺应全球发展形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赴海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源源不断地为大中型企业输送精技术、懂外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高校在选择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时候,一方面要保证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高等教育认证标准,又要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细化,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国际认可;另一方面,根据现有水平,提供最合适的国际化办学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世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ABET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分析,从3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以培养成果为导向,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对学生成果的支撑与评价,建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内首个通过ABET认证并获得最长有效期的工程专业,其实践经验可为工程类专业开展国际化认证或工程教育国际化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评估标准,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行业特点和土木专业的特色优势,总结分析初评过程中专家组意见和建议。通过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修订重构教学课程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指导和保障评价及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1993—1998年住建部对21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认证,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成为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鉴定制度进行评估的首例。专业认证是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考核,不局限于第一课堂。学生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学生工作需要围绕专业认证要求,运用OBE先进理念推进学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被正式纳入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认证程序和标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对农林院校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工程专业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以具有显著电力行业特色的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电厂建筑方向)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适应土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措施,以期为类似专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高校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对照认证标准,提出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丰富实践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导向分类培养四项措施,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意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面展开的趋势与背景下,大连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建议及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契机,在严格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下,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国际化平台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为例,分享了为满足工程认证标准要求,在如何"正确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借助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引导学生自学;紧密围绕新工科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所进行的思考,期望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推动"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成为很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重点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相应地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通过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和核心任务,基于“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应用型改革为要点,针对当前制图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与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OBE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本文分析研究《工程制图》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案例库建设的新方法,并进行案例库设计,以提升案例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完善案例实践教学资源.案例库设计理念注重学生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土木工程和其他专业课程案例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工程类人才为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情况,而后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实施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必要性,最后分析了在执业资格认证制度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途径。提出:既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制度进行的工程专业评估。专业评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校内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笔者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的实际,提出了从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校、学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组织和制度;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德育和体育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努力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水准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