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作为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大家,做好对其散文艺术特色的解析,能够让我们更为深入的感受其散文中的魅力,从而与朱自清先生产生情感共鸣,为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带来帮助。笔者结合对朱自清散文的阅读经验,对其散文艺术特色予以研究,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研讨的角度阐述了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朴素自然的优美语言、精彩动人的修辞手法、富于变化的经典句式三个方面对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美文,用清爽的文字把静夜里的荷塘和月色点染得生趣盎然,极富诗意。作者笔下流淌的文字既是看风景的游历,也是内心的波动,更是一次审美的历程,“不事铺张,不事雕琢,意随笔到,笔借目传”,体现出中国古典审美之意趣。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国时期的散文大家,中国传统文化在朱自清的散文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主基调,其中又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在他的散文中,总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整合各种先进文化为他所用。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创作风格又离不开传统文化深深的影响。朱自清"风格即人格"的思想在多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发扬光大,在其作品中,涵盖了传统文化中君子的风骨和气节、道德修养、淳朴和诚挚的感情、逍遥之情和名士风流等多重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以《背影》一文名扬天下,文中流露的父子真情更是为世人称道。而有学者著文对此提出质疑,并称朱自清文中的“背影”意象暗指母亲,是他潜意识中女性意识投影的结果。对此,笔者从父亲形象、父子关系以及女性意识三方面进行考察,一一反驳了该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李燕  杨茗 《阅读》2024,(19):10-13
<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自古是风物秀美之地、人文荟萃之城,素来以风光旖旎闻名。三月杨柳、五月琼花、十里春风,成就了古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豪壮梦想。朱自清便是在这有“淮左名都”之称的扬州长大。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但他对扬州眷恋至深,曾写下《我是扬州人》一文。扬州氤氲在空气中的清、秀、丽,给朱自清以无限文思,他用最朴实、最自然的笔墨记录下真真切切的扬州印象。  相似文献   

7.
汪群娟 《阅读》2015,(14):30-3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现代文学大师朱自清先生在《匆匆》开头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感慨岁月如梭。1948年,朱先生因贫病交加不幸病逝,五十载匆匆人生却留给后世无数经典。今天,就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大师的风采!朱自清故居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安乐巷27号,始建于清代,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扬州民居特色的三合院式建筑。朱自清六岁时,从出生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晦涩,也没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又不乏神奇清新之处.朱自清从小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以后又长期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因此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是形成他的散文风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朱德熙教授曾经说过:朱自清的文章“严谨不苟,风格平易而自然。朴素自然的文章,不象大红大绿那么显眼,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体会。粗心的读者往往是发现不了的。”(《漫谈朱自清的散文》)《威尼斯》一文没有宏伟级艺术结构,也没有高超的记叙技巧和华丽的词藻,但细读起来;使人感到欢愉、轻盈,能从平易中见神奇,  相似文献   

10.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8(1):F0002-F0002,F0003
扬州市第一中学坐落在古城繁华地区,东傍古运河、宋大城遗址,西邻琼花观、个园、江泽民故居,北接东关古街,南对朱自清故居、何园。在这一校址上,1902年兴办了扬州第一所新式教育的学堂,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11.
解读朱自清先生在黑暗势力威逼下退隐内心的文人情结和历史依据,揭示其在《荷墉月色》中构建的与现实相对立的精神家园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2.
受到创作动机、写作目的的影响。朱自清《背影》一文的创作用词很特殊,与他早期和同期的散文作品相比较,较多的使用了古词语、旧词语、方源词、文言词、书面词语等多种类聚的词语。  相似文献   

13.
华丽与朴实是相互对立的一组表现风格,它们在来自清散文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本文从音律、词汇、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朱自清散文中这一组表现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散文空灵轻巧,极具神韵,这与他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分不开的,以《荷塘月色》和《绿》为例,可以见出其修辞方面诸如通感、比喻、比较及叠字使用的熟练,使文章极具审美意韵。  相似文献   

15.
陈婧妍 《阅读》2012,(5):46-47
During the last winter holi-day,I have read a passage named Transient Days by Zhu Ziqing,written in Eng-lish.(朱自清的散文《匆匆》,附后)I have learned a lesson from it,that is,cherish time.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审美品位、审美取向以及审美表达等基本要素。要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需要在发现美、把握美、感受美、分享美和创造美等环节上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引导大学生的审美取向以及激发和推动大学生进行审美表达。主要的方法包括以知启人、以情动人、以意导人和以行塑人。  相似文献   

17.
从四十年代起,朱自清的散文就被推上白话文散文范本的宝座。他的《背影》、《荷塘月色》二篇,常被选人中学的语文教材,尤其是后者,可谓家喻户晓。他的文章严谨不苟,风格平易自然,以温厚之心朴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与庄子比较,说明屈原的审美态度、审美境界、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树立了“白话美文的艺术模范”。他的散文表现出崇高 的人性美,创造出动人的景色美,体现出文章的结构美,放射出悠扬的音乐美,极具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审美价值的消费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价值的消费分为现实中审美价值的消费与艺术中审美价值的消费,后者是单纯的审美消费。就其作为审美价值的消费而言,它与非审美价值的消费有明显不同。首先,审美价值的消费是一种与物质消费不同的精神消费,消费中不减值反而增值;其次,与某些非审美价值的消费相比,审美价值的消费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再次,与其他价值的消费相比,审美价值的消费对消费主体提出了更高的甚至更专门的要求。审美价值的消费也就是审美价值的接受和实现,是作为社会精神财富的审美价值转化为消费者的精神力量。审美评价是伴随着审美消费所发生的一种主体行为,是主体对对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性质、高低、大小、真伪等等所作的判定、鉴别、批评、论说。审美评价必须在审美消费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评价标准是个历史性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