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液浓度及溶液配制(第五讲)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张世竞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除直接使用从试剂商店购买来的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外,还要使用各种不同浓度的试剂。因此,溶液的配制是实验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能。溶液的配制大致可分为:非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2.
正1探究问题的提出现行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52页实验[3-2]介绍了乙醇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说明乙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这是新课程增加的实验。在教材里,该实验的介绍比较笼统,重铬酸钾溶液浓度以及酸性溶液的浓度都没有详细的介绍。在《教师教学用书》第57页只简单地说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是K2Cr2O7晶体溶于水,再加入稀硫酸配制而成。按常规配制重  相似文献   

3.
Cu与浓H2SO4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是用来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稀H2SO4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按全国统编全日制普通化学教材和江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实验操作,得不到蓝色溶液,而是出现异常现象,即有大量黑色物质生成且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而按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实验操作(将铜片换成粗铜丝),没有黑色物质生成,溶液呈蓝色。  相似文献   

4.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52页实验[3-2]介绍了乙醇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说明乙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但教材对该实验介绍过于笼统,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是多少?配制其酸性溶液  相似文献   

5.
在人教版初中三年制化学教材(以下称老教材)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以下称新教材)中,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分别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实验在操作上以及对质量守恒原因的解释上不够完善。在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一些改进,并引导学生分析改进前后的优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必须要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的角度看,第一章实验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必要的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如物质的溶解、过滤、蒸发、萃取、分离和提纯,物质或离子的检验等),学习定量研究的方法(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体验和了解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全一册)第八章第四节实验(8-26)“试验物质导电性”,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实验(1-1)“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这两个演示实验都涉及溶液导电性。这两个实验对学生正确认识溶液导电性,正确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教师不愿意演示这个实验,实验员不愿意准备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中,作为科学探究要求学生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装置图。该科学探究确实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我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设计。挑选设计新颖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室及仪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装配仪器和药品,并在课堂上作为成果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教材,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中,设有“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0.
硅的重要化合物——硅酸是高中化学新课标关于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的基本内容之一[1]。现行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1·必修》(人教版)在介绍硅酸的有关知识时,所安排的实验是[2]: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2SiO3溶液(饱和Na2SiO3溶液按1:2或1:3的体积比用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相似文献   

1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必修第二册中要求学生掌握并完成的一个重要实验。实验原理指出:DNA分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析出DNA;利用DNA分子不溶于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四章设置了探究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但对于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的标志重捕法(捉放法)却只是提供了相关的参考资料。主要原因是该方法实施起来耗时长,比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困难得多。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了模拟实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第一册(人教版)第18页的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使用斐林试剂时指定要先加斐林试剂的甲液(主要是0.1g/mL的NaOH溶液),后加乙液(主要是0.05g/nlL的CuSO,溶液)。另外在第19页上的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的双缩脲试剂A和B分别和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的物质相同只是浓度不同。因此许多教师在讲蛋白质鉴定实验时,想当然也强调一定要先加双缩脲试剂A后加B。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必修②》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增加了第6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找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导出动能的表达式及动能与做功的关系。过去教材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只做一个简单的定性实验以及举例后,直接给出:“实  相似文献   

15.
1改进说明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测量不同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比值,舍弃了以往测量加速度具体数值的方法(虽然这一方法仍然可用),使实验探究的内容更加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本义。教材明确规定用比较法测量加速度,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观摩教学比赛过程中,一教者在给学生演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乙醇与金属钠的实验中,他按照教材上的装置,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无水乙醇,再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然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化学实验到底有什么功能价值?怎样挖掘这些价值?这是值得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反思的问题。"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是新课程的新增实验,安排在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栏目。这个实验到底探究什么?教材写到:"铁不能与冷水、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蒸气反应?请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实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涉及到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教材安排了一些定性和定量检测的实验内容。本文就其中的部分化学实验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理图像系统是地理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地理图像系统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理教科书的质量。笔者分析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简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的图像系统的特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步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1)现行的高中教材(人教版)中有关糖类水解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2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1支试管中加入3滴稀硫酸(1:5)。把2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再向2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