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1探究问题的提出现行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52页实验[3-2]介绍了乙醇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说明乙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这是新课程增加的实验。在教材里,该实验的介绍比较笼统,重铬酸钾溶液浓度以及酸性溶液的浓度都没有详细的介绍。在《教师教学用书》第57页只简单地说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是K2Cr2O7晶体溶于水,再加入稀硫酸配制而成。按常规配制重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中“石蜡的催化裂化”课堂演示实验按课本提供的方法,难收集到液态生成物。需长时间加热.反应所产生的气态生成物才能将酸性KMnO4溶液褪色,实验教学效果差。  相似文献   

3.
“隐形墨水”、“无字天书”是经典的趣味化学实验。一般是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在白纸上写字,再利用碱液使其显色。另一方法是用淀粉溶液与碘溶液的显色反应。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这种显色实验趣味无穷,可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我们对国内外各种文献中各种化学墨水实验总结归纳,并加以验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教学中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新课程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现在我们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经过加工代替石蕊和酚酞溶液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课本中对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 :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锌片其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可通常在做此实验时 ,观察到的现象是锌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铜总是疏松地附着在锌片上 ,且呈现灰黑色。这与课本中描述的现象不相同 ,面对知识水平较低的初中生 ,教师客观上无法给学生以圆满的解释。这既给授课带来困难 ,又易使学生产生误解。鉴于此 ,笔者对锌镁分别与硫酸铜溶液这一反应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改进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在常温条件下 ,从硫酸铜溶液中取出的锌片 ,其表面析出的铜不是红色 ,而是灰黑…  相似文献   

6.
当我在教"碱的性质"时,做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的实验,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学生观察好后我将它放到试管架上继续做其他的演示实验,过了一会,一个讲台边的学生对我说:"老师装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红色的酚酞变成无色了,而装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还  相似文献   

7.
(1)教材中实验存在问题分析必修(1)实验[6-2]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品红溶液颜色的变化。给试管加热,观察溶液发生的变化。课堂演示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演示时现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操作较麻烦、费时;给试管加热时,二氧化硫气体逸出进入空气,造成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8.
硅的重要化合物——硅酸是高中化学新课标关于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的基本内容之一[1]。现行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1·必修》(人教版)在介绍硅酸的有关知识时,所安排的实验是[2]: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2SiO3溶液(饱和Na2SiO3溶液按1:2或1:3的体积比用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相似文献   

9.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是一个传统的化学实验,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有安排。此实验仪器在初中化学、科学和高中化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均有配备要求,有供教师演示实验用的溶液导电演示器和供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微型溶液导电实  相似文献   

10.
(1)现行的高中教材(人教版)中有关糖类水解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2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1支试管中加入3滴稀硫酸(1:5)。把2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再向2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1.
1问题 全日制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62页学生实验一制取氧化铜:“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我们的实验经历表明,这里还有一些长期不被人们重视,深藏不露而又鲜为人知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  相似文献   

12.
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全一册)第八章第四节实验(8-26)“试验物质导电性”,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实验(1-1)“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这两个演示实验都涉及溶液导电性。这两个实验对学生正确认识溶液导电性,正确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教师不愿意演示这个实验,实验员不愿意准备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13.
溶液导电性实验是初高中化学教学必做的实验。按实验要求在对比各溶液的导电性时,各电极的大小、形状、距离以及浸入溶液的深度应相同。但若按课本仅用电极棒加烧杯这样简单的装置进行操作,难以做到精确调控,使实验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一滴溶液的微型化学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比对应的常规实验节约90%以上。从学校层面考虑,微型化学实验所需的药品多者只需5mL,少则一滴溶液即可。一滴溶液有多少呢?《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Pharmacopeia)官方定义一滴质量在45mg~55mg之间,如果对于一种密度约为1g/mL的液体来说,一滴溶液应当有0.045mL~0.055mL。其实一滴溶液的量还与所用滴管的直径密切相关,也跟液体的粘稠度有关。滴管直径大,液体的粘稠度适当的大些,一滴液体的体积也就大些,反之则小些。对于中学化学实验来说,一般20滴液体的体积约为1mL,…  相似文献   

15.
把石蕊作为酸碱指示剂,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1646年前后发明的。几百年后的今天,波义耳的这项发明仍然被广泛地应用着。在我国中学教材中,石蕊试纸和石蕊试液都是基本的酸碱指示剂,所以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那么,这么明确的地方,有什么迷惑的呢?从教材理论层面上讲是明确的。但是,从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使其变红,是中学师生耳熟能详的经典实验。我们思考如果将二氧化碳换成于冰,将石蕊换成其他指示剂,会有什么奇特现象呢?我们将于冰投入到加有指示剂的碱性溶液中,伴随着溶液颜色的逐渐改变,大量的气泡和壮观的白色云雾涌现出来。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可以形成弱酸溶液,更是很好地演示了中和反应的过程中酸碱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乙醇是易溶于水的,那么当乙醇遇到小水滴时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呢?实验现象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小水滴竟然被乙醇赶走了。(1)实验仪器与药品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白色铝箔纸,固体碱性品红,乙醇,蒸馏水,滴管,两只烧杯,药匙,玻璃棒。(2)实验步骤①向一只烧杯内加入少量固体碱性品红,然后加入20mL水,搅拌使其溶解得到红色的溶液。  相似文献   

18.
“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高中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能使学生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感性认识。但为什么实验要求保证几个电极要基本一致,而且电极没入液体的深度要一致,学生对此不易理解。为让学生正确认识影响电解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拓宽该演示实验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溶液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分散体系。学生在以前已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但尚未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本章教材安排了7个课堂演示实验,3个探究实验,3个家庭小实验。1演示实验分析与实验教法建议[实验9-1]溶液教法建议溶液应包括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溶液概念的建立,要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提供显明、全面而直观的感性材料,通过三种常见液体的特征比较,来认识溶液的宏观特性——透明、均一和稳定,应补充浊液的演示实验。①乳浊液——为了获得好的乳浊液的外观效果,可先在水中加一点乳化剂,如洗涤剂等,然后再加入植物油,充分振荡。这样易…  相似文献   

20.
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时,一般都是把洋葱根用0.01%亚甲基蓝溶液染色,然后等量地放在盛有等量的CaCl_2溶液和蒸馏水的小烧杯中进行对比实验。当然,这样做,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是否一定要用CaCl_2溶液呢?CaCl_3溶液的浓度应为多少呢?本人做了两组实验。一、用其他盐代替CaCl_2做实验取(NH_4)_2SO_4、Na_2SO_4、K_2SO_4、MgSO_4、Al_2(SO_4)_3、ZnSO_4、KAl(SO_4)_2、Na_2SO_3、NH_4Cl、NSCl、KCl、MgCl_2、ZnCl_2、HgCl_2、BaCl_2、AlCl_3、KI、KBr、Nal、NaBr、NH_4NO3、KNO_3、NSN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