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栏在报纸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专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群众性的专栏,接纳作者的自由投稿,如人民日报的《每周论坛》《今日谈》;另一类是个人署名的专栏,如新民晚报署名“林放”的《未晚谈》。本文着重谈谈后者。打开今天世界主要国家的报纸,可以发现专栏占有大量的篇幅。比如美国各大报,几乎都有一支庞大的专栏作家队伍。大家都知道的美国最负盛名也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专栏作家李普曼,在世界各地拥有几千万普通读者。他1974年逝世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称他为“也许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他曾帮  相似文献   

2.
有“华尔街智囊”、“白宫谋士”之称的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是本世纪以来美国最负名望的记者和政治专栏作家。他从年轻时期起就投身新闻界,纵横报刊论坛半个多世纪,写了上万篇社论、杂文、专栏文章,总数达1,000万字。他还发表了30多本著作。他的持续36年的《今日与明日》的专栏文章,为美国和世界各国报纸所刊载,读者数千万。李普曼还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了美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国务、外交事件,历届美国政府首脑都非常重视他的立场观点。他同国际风云人物,如丘吉尔、戴高乐、阿登纳、赫鲁晓夫、  相似文献   

3.
《章氏七日谈》署名专栏在《南方日报》第七版(“都市生活”版)刊出半年多来,受到各方面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在党报上打出个人署名的专栏,不仅在广东报纸中是新鲜事,即使在全国报界里也为数甚少。这就引起新闻界朋友普遍的兴趣。《章氏七日谈》刊出时间虽然不长,但以其独到的题材和构思,以及别具一格的文风,已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高兴地看到,继《南方日报》开辟署名专栏之后,省内其它新闻单位的署名专栏纷纷出台,《粤港信息日报》一下子就冒出了3个。正是“一花引来百花开”,这是岭南新闻界同行互相促进、锐意经营报纸的可喜现象。无疑,《章氏七日谈》是一个众人瞩目  相似文献   

4.
何谓政治专栏作家美国资产阶级报纸上有形形色色的“专栏”,例如政治、经济、书评、电影、广播、电视、戏剧、音乐、体育、交际、家政、医药、科学以至连环滑稽画等。政治专栏是对国内、国际时事的“分析”和“评论”。它们的作者便称为政治专栏作家或政治专栏评论员。著名政治专栏作家的专栏,往往通过特写辛迪加(注)供给数十家至一、二百家报纸刊登。政治专栏作家在资产阶级记者中地位最高,收入最多,最著名的专栏  相似文献   

5.
署名小言论,也称专栏小言论,就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言论。一般四五百字,短则二三百字。1978年1月《哈尔滨日报》创办第一个小言论专栏“大家谈”。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家报纸大都设立了这类小言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北日报》的“群言堂”、《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等,都发表了大量读者喜闻乐见的小言论。  相似文献   

6.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特稿辛迪加的日渐兴隆,美国报纸上的署名专栏和专栏作家也相应地发展起来。据统计,特稿辛迪加的专栏销售量1940年时为320个,1965年上升到715个,到1977年已激增到1,200个以上。《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平均每星期天刊登的专栏作家的文章达24篇之  相似文献   

7.
美国记者德鲁·皮尔逊于今年8月7日到南斯拉夫访问铁托以后,美国250家报纸上发表了铁托和他的谈话,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叛徒铁托的言论。这个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忠实走卒皮尔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皮尔逊是美国报纸的著名的政治评论员之一,今年65岁。他从1932年起就成为赫斯特报纸的政治专栏作家,赫斯特报系的“帝王特写辛迪加”把他的专栏《华盛顿花絮》供给各报。  相似文献   

8.
略论报纸专栏评论———兼谈美术报《艺坛漫笔》专栏评论是报纸言论中的“轻骑兵”,近年来在各报宣传中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美术报》近年来,在一版开辟了“艺坛漫笔”专栏,连续刊发个人署名评论文章80余篇。这对提高引导水平,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知名度,起到了很...  相似文献   

9.
《冯并专栏》是经济日报新春奉献给读者的“小礼物”。以作者名字命名的评论专栏,在我国尚不多见,堪称新闻界之新闻。《冯并专栏》开篇《先说“南蛮”盗宝》出手不凡,读来如嚼橄榄,很是醒脑。对于这种专栏尽管还有异议,但它毕竟为我国新闻评论园地吹进了一缕新风。笔者也爱磨笔头,偶有“雕虫小技”见报,也期望我国新闻评论能有一个飞跃。于是曾斗胆投书评论界名人:“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个李普曼?”美国这个沃尔特很有两下子,他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主办《今天与明天》专栏长达36年,其专栏文章被世界200多家报纸转载,以致这一专栏成了20世纪美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内容最广泛的专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专栏风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青年记者》2002,(2):9-11
在美国报刊每天刊登的浩如烟海的内容中,专栏文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是美国报刊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它们通过辛迪加遍布世界,被全球成百上千家报纸刊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美国学者康拉德·C·芬克说,凡是新闻记者聚集在一起,最后总会谈到同一个话题:专栏作家对于美国政治和国家政策的诸多影响。公正无私的《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戴维·布罗德、《芝加哥论坛报》专门评论种族问题的黑人专栏作家家克拉伦斯·佩奇都是他们谈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04,(10):13-13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1931年,沃尔特·李普曼在结束了《世界报》社论版主编的职务后,接受《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聘请,撰写“今日和明日”的专栏,每周两次,后又在《新闻周刊》开此专栏,前后持续30多年之久(1931-1967),他于1967年3月25日写完《新闻周刊》最后一期专栏文章时,是78岁。“今日和明日”专栏成为20世纪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专栏,并通过“专栏辛迪加”在美国及世界各国200多家报刊上刊登。拥有读者近5000万人,“整整三代人都靠沃尔特·李普曼指点政治事务的迷津”。他与《纽约邮报》的戴维·劳伦斯、《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马克·沙利文和《巴尔的摩太阳报》的弗兰克·R·肯特成为了20世纪严肃型政治专栏的四大代表性人物。詹姆斯·赖斯顿:《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此人被认为是时报的一大功臣。他逝世之日,时报在头版撰文,称之为“一位举世无双的报人”和“美国新闻界的巨人”。他开创了时报的社论版对页。在1971年9月26日开始推出的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上半年,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搞了名专栏(名节目)的评选活动,七家新闻单位的十个专栏(节目)获奖,此类评选活动在我国属首次。可惜“专栏作家”尚未见评,想必今后会搞的。 专栏与专栏作家是一种什么关系? “专栏”是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打开我们的报刊,各种专栏形形色色,丰富多采。就言论专栏而言,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经济日报的“王府井随笔”,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北京晚报的“百家言”,文汇报的“虚实谈”等等,都在广大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上经常可见一些一二百字的楷体文字段落,内容是评说热点新闻,如编辑点评、编者按语,位置则紧紧挨着新闻报道,可前,曰编前;可中,曰插评;亦可后,曰编后。因为其小,常无题,也不署名,是编辑手中的轻武器。也有一些小言论文字略长一点,有三四百字,有题并署名,如依傍在新闻报道旁边起点评作用的编余短论,和一些不依赖报道独立成篇的小言论,类似《人民日报》头版专栏“今日谈”上的文章。以上这些可以统称新闻短论。  相似文献   

14.
美国漫画家查尔斯·舒尔兹(CHARLES SCHULZ)于2000年2月12日去世。这成为一条全球性的新闻,几乎所有的主要报纸都发了消息,包括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在内,都不惜用大量版面集中报道评介。可以说,舒尔兹备享哀荣,一方面因为他在漫画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为世界报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过难以估价的贡献。通过舒尔兹,可以了解辛迪加稿件与专栏作家与美国报纸相互依  相似文献   

15.
我很赞赏《经济日报》扩大版开辟以个人命名的评论专栏。国内报纸上,专人执笔的评论专栏并不罕见,如《新民晚报》上林放(赵超构)的《未晚谈》,《羊城晚报》上微音(许实)的《街谈巷议》等等;但是将作者真名实姓作为栏名,《经济日报》可能是第一家。从这一点来说,《经济日报》是作了一次比较大胆的尝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我想,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专栏作家。早在50年代,乔木同志就多次提出要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专栏作家。几十年来,名记者,名评论员倒是出了一些,名专栏作家却出得太少了。依我看,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舞台”。比如梅兰芳,天赋再高,如果不给他舞  相似文献   

16.
“罗伊是最不可信的消息来源”,全国性的辛迪加报纸《纽约每日新闻》的专栏作家里兹·史密斯说。“他晓得任何人,又喜欢谈论他们。他确实是一个专栏作家的金矿,因为要他不闲谈不可能。当然,和罗伊打交道你必须十分小心、可别被他利用了。”但是考恩对纽约城的报界十分有用,报界对他都不加提防。考恩对于他的关系户报纸,  相似文献   

17.
《今日谈》是人民日报诸多言论栏目中篇幅最短小的一个。虽然它篇幅最短小,但却有三个特别之处。一是“资格”很老,已经坚持了14个年头。现在很多报纸都办了微型言论的专栏,但大多不及《今日谈》历史长。二是“机缘”颇好。人民日报一版是寸金之地,稿件之拥挤可想而知,唯独《今日谈》被格  相似文献   

18.
文海拾贝     
陈毅替夏衍“保密”解放初期的上海《新民晚报》副刊上,曾经出现一个名叫“灯下闲话”的杂文专栏,每篇五六百字,文章短小精悍,针砭时弊,鞭辟入里,如《民心的指标》、《好恭维》、《报喜与报忧》、《又谈开会》等,至今仍有其针对性。这些文章的署名,大多是  相似文献   

19.
《孙队长谈政策》是湖南省南县报运用故事体裁,通过一个虚构的《孙队长》来讲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专栏。达个专栏从1957年出现后,坚持办了四年,现在还经常在报上出现。南县群众都熟悉“孙队长”这个人,对他产生了感情。有的社员接到报纸先看今天“孙队长”又谈了些什么。如果“孙队长”有几期不谈政策,他们就写信、打电话到编辑部来问:“孙队长上哪  相似文献   

20.
《河北日报》头版署名“杨柳青”的言论专栏,长期坚持,办得成绩斐然,在全国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今年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杨柳青——言论专栏1988——1997十年总汇》。这个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光春作序的精装本大部头,向读者展示了报纸言论改革的有益尝试和丰硕成果。作为一名报纸的评论编辑,我读这本书觉得心情很不平静,感慨良多,其中最具积极意义、现实意义的感想是,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思考报纸言论改革拓宽了思路;我们不妨学习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促使我们的报纸言论通过改革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徐光春在本书的序言中对“杨柳青”赞赏有加,并对其经验作了首肯。他说:“《河北日报》头版上有个‘杨柳青’言论专栏,办起来快10个年头了,我早几年就注意到这个专栏.觉得挺有看头。今年8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了一次‘百佳’事迹报告会,会上有4位‘百佳’新闻工作者发言,其中之一的储瑞耕,就是‘杨柳青’专栏的主笔(他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3位评论员之一);他的发言,相当一部分说的是‘杨柳青’专栏在文风上进行的改革探索,我和与会同志听了,都受到了有益的启示。”徐光春副部长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