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公民社会和参与社会的重要主体之一,需要成为既会唱“国际歌”的地球公民,又会唱“国歌”的国家公民,也会唱“民歌”的社会管理者与服务者.具有公民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既是对途经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创造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2.
杨敏  万春 《开放教育研究》2007,13(6):105-109
作为当今世界教育最为发达国家之一的美国,“民主”、“实用”、“科学”既是其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教育的总特点。美国远程教育体系性的重要体现,就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和社会规范。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远程教育规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探索其远程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美国教师教育基于“问题意识”,经历了从“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师学习”到“教育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变.本文通过对其历史动因的考察,结合研究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它们的社会价值、国家价值和教育价值.作者认为,反观美国教师教育研究范式演变过程有利于审视我国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职前和在职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的教育发展要注重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其教育发展问题既是“试验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试验区”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如何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教育发展的改革试验?我以为,关键是要注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存在着四个基本的价值主体:国家、执政党、社会和个体,各价值主体的价值取向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在当前中国语境下,执政党的价值取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最为强大和直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不同价值主体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使之处在相对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水平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既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讨的重要思路,也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张培 《成人教育》2016,(9):14-1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速,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社区教育作为国家基层组织从“管理”转向“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社会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基于此,在对社会治理、社区教育理论综述梳理的基础上,解析当前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社会治理视阈下社区教育发展实现路径,以期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问题”既是对“值得过的生活”的内容的反思,也是对追求“值得过的生活”的实践理性途径的启迪.“苏格拉底问题”正是高校之根本职责所在,高校教育应是一种诉求公共责任意识的价值教育.但当前高校自身管理、教师管理与学生培育的现状却是公共责任意识观念淡薄.高校诉求公共责任教育要培育社会批判的责任意识,鼓励师生探索真理、以终极关怀为己任,并注重对“思”的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20年中,关于公立学校国家课程标准的争论一直是美国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美国各州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给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挑战和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国家课程标准历史发展的考察,分析了影响美国国家课程制定的社会、政治、教育文化传统等影响因素,也关注到联邦、州和地方学区政策对学校课程影响的变化。本文以历史课程标准作为案例分析,从中可以看到美国教育政策在处理国家的统一性与地方差异性,教育的传统与改革等诸问题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情感学习(简称SEL)项目旨在提升学生社会技能和情绪情感方面的能力。社会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以及情绪智力理论为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发起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美国校园危机日益加重与青少年社会情感荒芜等社会现实问题以及科学技术层面对情绪本身研究的突破则推动了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发起与实施。该项目已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和广泛影响。我国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现状值得关注,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存在忽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情况。我国学校教育对此理应有所担当与作为,有必要实施社会情感学习项目,这既是走出当前学校教育困境的现实诉求,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上学难”折射出新时期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解决好“上学难”问题既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上学难”问题,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国家,在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创业教育国家内容标准的制定经历了前期文献调研、电话咨询、小组讨论和网站公布征求意见等程序.该标准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社会需求选择内容;二是体现层级差异、保持连续衔接的组织编排;三是关注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的实现.美国创业教育国家内容标准对我国创业教育课程的定位、整体构建以及教学的有效实施等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在社会风范、文化气息、文化环境及个体性格、素养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其社会成员在看待怎样教育孩子才算是爱孩子这个问题上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教育行动。美国人个人主义的自由民主观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们认为要淡化自己作父母的形象,即在孩子面前尽量不以一个“严厉”、“权威”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弱智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渐渐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保障。据有关专家推算,弱智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3%,是残疾人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国家和社会对弱智儿童进行合适的教育,既是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从根本上减轻国家、社会及其家庭负担的唯一办法。对弱智儿童来说,受教育既是其应享有的权利,也是使其适应社会、成为独立自主或半独立自主的人的必由之路。在弱智教育方面,发达国家已有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以美国为例,从创办第一所弱智学校算起,它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弱智教育体系,近年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应给予中学生什么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学素养国际教育运动的兴起国际上对科学素养的研究从 2 0世纪 70年代就开始了 .“科学素养”成了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中心概念 .在美国 ,像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一样 ,科学教育运动的兴起源于学校科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如学生科学业成绩下降、伴随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经济优势的相对丧失等 .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 .1982年 10月 ,《纽约时报》发表题为“Sputnik号卫星再现 :科学和数学又有麻烦”的文章 ,便是一个开端 .1983年美国教育优异委员会出版的《国家在危险中》宣称 :美国的教育未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致使美国…  相似文献   

16.
杨多云 《中国教师》2005,(11):22-23
加强节约教育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品德和素质发展的需要。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当前学校开展的节约教育明显具有新的意韵,因此,也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寻求切实的教育途径。节约教育到底为了什么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已被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全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学校要与全社会一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杯水、每一粒米。当前,与社会其他部门一样,许多学校大力开展了节约运动,如针对浪费现象,有的学校规定了几个“不准”;有些学校提出厉行节约若干倡议。虽然我们承认学校开…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典型的法制化国家之一,法律已成为美国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石。在教育上,美国通过联帮立法和州立法构建完备的教育法体系,把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使之在法律的规范下运行。而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显然无法回避教育法在教育活动中的全面渗透。“当今的学校功能是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下运行的,影响教师、学生、家长和行政人员的法律问题日益突出和广泛”(L.  相似文献   

18.
"和谐"既是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一种生存力量与精神的寄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整体和谐的一部分,应与社会的其他部分保持和谐一致的发展,同时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应追求内部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可以协调关系,平衡利益,获取效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黑人问题造成美国社会分裂与对立.杜波依斯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广泛和持久的黑人知识分子,他终生致力于黑人解放运动,从教育的视角对美国社会问题作出了深刻分析.综观杜波依斯的经历和观点可以得知,教育的缺位和脱嵌既是黑人问题的外在表现,也是导致其难以根治的核心要素.殖民地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奴隶主义教育政策,在源头上造成了黑人的不利...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民”身份推衍困境、“在地实施”的“异化”后果让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成为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全球共同利益”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为解答“全球公民教育何以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国际环境政治解释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合作与不平等状况.以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为教育内容,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批判性.批判的生态教育学成为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既有的国家边界限制下,批判的生态教育学通过全球与在地的混合行动,让全球公民教育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