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具表现力的拉弦乐器之一,对戏曲音乐的表现具有得天独厚之优势。近百年来,风格鲜明的二胡音乐作品常常运用戏曲元素进行创作,不仅体现了二胡音乐的民族性,也实现了对二胡音乐"声腔化"的探索。二胡曲《江南春色》由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老师和江苏籍作曲家马禧林老师根据苏南地区民歌创作而成,这首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画卷,它的创作吸收了江南丝竹音乐文化,奠定了二胡江南音乐风格作品发展的基础。以《江南春色》中戏曲元素的运用为例,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江南音乐风格的二胡作品。  相似文献   

2.
二胡江南风格是江南文化的产物,更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成因背景及左右手技法特征。本文从江南的地理环境,语音语调,文化背景及音乐形式分析了二胡江南风格的成因,并阐述二胡江南风格演奏技法中独特的垫指滑音、装饰音、揉弦及浪弓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3.
<正>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江南丝竹是中国很有影响力的中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它的历史虽然仅有百余年,但因其流行区域、演奏风格、乐队编制、以及乐曲上的选择有独到之处而风靡全国。江南丝竹属于丝竹乐的一种,"丝竹"这个名词,已有上千年历史。最早记载有关"丝竹"的著作,可追溯至《晋  相似文献   

4.
扬琴传统乐曲的流派和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琴不仅是中国民族乐队中主要乐器之一,而且还是中西混合乐队中的常用乐器。它不仅擅长于伴奏,而且还是表现力十分丰富的独奏乐器。扬琴传统乐曲分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四大流派。四大流派均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5.
《当代学生》2012,(Z4):82-84
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组织。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8首,号称"八大名曲"。此外,《老六板》《快六板》《霓裳曲》《柳青娘》《鸽飞》《高山》《流水》《叠层楼》等乐曲也较流行。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3-5人。2006年6月,江南丝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6.
江南丝竹广义上讲是流行于浙江、苏南、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从狭义上讲是指流行于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一、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江南丝竹的乐队组织灵活多变,多至七、八件乐器,少至两件乐器。一般的乐队组合:“丝”———二胡、琵琶、三弦、扬琴、中胡、秦琴等;“竹”———笛、箫、笙;其它———板、板鼓、碰铃等。二、江南丝竹的传流曲目及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二胡在演奏的过程中所讲的是韵味、意境等对于美的追求。在我国音乐美学庄子的思想中强调自然音乐即"天""真"的乐,它是一种合乎道的音乐,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这两者之间均所强调音乐这一思想概念,本文将透过音乐美学中庄子的思想来谈论二胡演奏中所应当追求的音乐境界,从而更好地体现二胡地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通过对江南丝竹音乐的地域人文特征、主奏乐器和常用配置乐器的形成、系列化的代表性乐曲以及演奏上的装饰手法来阐述江南丝竹音乐的特点。江南丝竹音乐的地域人文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资源必然会形成与该地域相适应的人文历史。江浙沪历来是我国经济文化最繁荣昌盛的地方,这而太湖则是被誉为镶嵌在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有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媚人的田园风光,汇聚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和乐人。江南丝竹音乐就是在这样好地域人文背景的沐浴滋润下脱颖而出的。江南丝竹音乐的活泼、欢快、明朗、华丽和典雅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江南人  相似文献   

9.
浅析《秦腔主题随想曲》的风格成因及演奏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腔"是八百里秦川陕秦大地独具一格的戏曲乐剧之一,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发展,形成板式丰富多样,唱腔新颖多变,风格粗犷、豪放、一气呵成等艺术特色。《秦腔主题随想曲》是"秦派二胡"的代表作,乐曲采用了秦腔的音乐元素,极富戏剧性和艺术性。就《秦腔主题随想曲》的风格成因、演奏技巧及技法展开分析,力图展现"秦派"二胡独具风格的艺术魅力和陕秦大地本土音乐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江南丝竹是非遗音乐中传承工作进展较为成功的品类,自2006年江南丝竹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今,江南丝竹社团也随之逐步完成了规范化和体制化转型。苏州地区江南丝竹社团是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载体和传播组织,社团多元且与时俱进的传承模式和发展策略、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是江南丝竹传承有道的重要因素,这些经验对于我们非遗音乐及其吴地传统音乐社团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域特色与地方风味是二胡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准确地把握好不同地域的演奏风格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乐曲的真实内涵和意境。本文从二胡地域特色的形成以及列举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河南、蒙古草原、三秦以及新疆等地方特色音乐风味和演奏技法,来阐述演奏者如何真实把握乐曲的地域特色,准确生动地表达出乐曲浓郁的地方风味,真正做到拉什么地方的音乐,像什么地方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江南丝竹和昆曲主奏乐器(竹笛)主要是以声音柔美,技巧流畅为主旨,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要讲究旋律连贯,也得讲究"阴阳顿挫、声情并茂",能打动观众心灵,使人产生联想的境界,江南丝竹技法上常常以"颤""叠""赠""打""波"音为主要的技巧装饰手法来表现.  相似文献   

13.
闵惠芬奶奶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她1963年就在“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夺得桂冠,她的名字已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她演奏的《江河水》。闵奶奶的家乡在江苏宜兴,那里有名扬天下的工艺品紫砂茶壶。每逢节日,闵奶奶村庄的村民都会去参加庙会,庙会上,成千上百的乡民都把自备的民族乐器拿出来挂在腰上,有二胡、笙、笛子,还有打击乐,演奏的也是江南丝竹或是编成的民族小调。闵奶奶从小就听着这样的音乐慢慢长大。她的父亲很会拉二胡,她最喜欢听的曲子叫《空山鸟语》,听起来就像小鸟在竹林里唱歌。看见父…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二胡音乐领域,在音乐创作上出现了许多现代风格意识的二胡新作品,在这些音乐作品的引领下二胡的在演奏技法上有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从而二胡演奏艺术获得了新的活力,向更为宽阔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使二胡艺术呈现出新的音乐视野。  相似文献   

15.
二胡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征的一种演奏式乐器,二胡在演奏时,音色柔美且辨识度高。音色柔美更利于让欣赏者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之中,并与之产生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的音乐就是世界的音乐。为此,二胡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基于此,本文将围绕运用与情感相适应的表现技巧,对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解读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使二胡演奏达到"情"与"技"的高度统一,为真正打动听众的心,提升乐曲演奏的感染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2006年5月20日江南丝竹这一乐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见江南丝竹音乐从根植于市井田间的草根艺术已提升到了中华民族的、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民族文化。江南丝竹音乐是具有民族文化的一种显著的标识,是历代音乐人士和人民群众相密切配合、流行、传承、创作的艺术结晶;江南丝竹音乐的文化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一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和源泉之一、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璨璀明珠。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地域地貌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民俗等文化,音乐特色也各具风格,在二胡演奏方面就自然地形成各个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陕西的特殊地质,生养出了陕西人民耿直豪爽的性格以及生动质朴的语言,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音乐特色。《秦腔主题随想曲》这首乐曲在这个现代作品纷繁,创作手法和演奏技法层出不穷的时代,总保持它的特色,在一次次的二胡赛事及音乐会中屹立不倒,在二胡曲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也是风格性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二胡演奏的基本功牵涉到诸多方面,它包括了"基础技巧"、"应用技巧"、"应用技巧"以及"风格性技巧"等.这些练习直接关系到演奏中的发音、音准、节奏和表现不同音乐情绪及不同音乐风格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9.
二胡亦称南胡,深含乐器的变迁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二胡艺术的"苏南现象"的形成受到了江南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有着它形成的时代契机,再加上苏南二胡艺术家的推广传播和大量江南风格的二胡作品的出现,让二胡艺术有了它的地域性特征。二胡艺术中的江南音乐风格及其技法表现特点,充分显现了苍凉的胡琴和柔婉厚重的江南文化的结合,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苏南现象"。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冀东影调腔风格的二胡曲目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而这些二胡曲目之中大多都是以冀东皮影戏音乐作为素材的,其中吸收了冀东地区民族民间音调,同时对戏曲音乐进行了器乐化的创作处理,最终在二胡曲目之中形成了一种具备鲜明特色的冀东影调腔风格。本文浅谈冀东皮影戏音乐对于二胡演奏技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