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武是以区县教科所(室)为组织管理单位.中小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或主任为负责人.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大队辅导员为召集人,班主任为主持人.由教授同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包括学校领导、班干部、家长等).把研究班级、学生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发展需求和潜能作为研究对象.为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组织、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的校本研究。实践证明.这种校本研究模式的建立可以从制度上打破学科限制,形成教同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协同合作机制,保障教师集体研究学生.落实差异教育,共同促进有特殊需求班级、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是中小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为组织者,以班主任为主导,由教同一个班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把研究学生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发展需求和潜能作为研究对象,为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有组织、定期的研究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校本研究模式的建立可以从制度上保障引导所有教师研究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且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形成合力,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班级工作组是指由同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部分家长和学生组成的以班级管理为研讨和工作对象的学校基层组织。它既是一个跨学科的教研机构,也是一个跨越身份角色的德育研讨机构,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狭义的班级工作组是指由同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所组成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并且为该班级服务的学校常设的基层组织。该组织的活动通常由该班级的班主任负责协调并召集成员定期开展,活动经费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相似文献   

4.
所谓任课教师的群体效应,是指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在该班级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对班级集体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产生的效果或影响。带好一个班级,不仅是班主任的责任,而且也是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责任。如果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与相互支持的,那就有利于这个班集体的建设。在一个班级里,班主任是取得群体效应的重要组织者、协调者。那么,在促进任课教师群体效应的发挥方面,班主任应做好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有三种主要模式:需求主导模式、条件主导模式、目标主导模式.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在课程开发实践中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校本课程的几个关键性要求,将“校本“与“人本“相结合,“需求“与“条件“相结合,“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课程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学校管理者应重视考试的功能作用,组织做好考试结果质量分析。任课教师、备课组、班级、年段等层级分析活动要突显主题,以强化考试的功能作用,激活、推动校本研究。要把握体验性、情感性、激励性、发展性等四个原则,基于人文关怀做好考试结果反馈,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普通高中同年段班级规模从不到十班发展为十几班,有的甚至超过二十班、三十班。学生数成倍增长,教师大量涌入,于是出现了年级或学区管理。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研,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而组织进行的,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单位的直接指导和专家的引领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范围内,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实施直接教育影响的,除了班主任以外,就是各科的任课教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组成科任教师集体,共同对学生产生影响。在科任教师集体中,班主任是核心。起着协调、组织和领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班本教育,是以班级为教育实施的载体,以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以满足班级学生发展需求为宗旨,以班级资源为依托,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教育模式。实施班本教育旨在通过整合型的有指向性的研究最优化的发挥班级的个性化功能和社会化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10.
从班级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学校里与学生有关的任何事情,班主任都应该负责任.和谐班级是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完善班级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专家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校教师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的目标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积极进行研究探索、确立终身学习观念、主体意识强。开展校本培训的策略: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校本培训要得到校外教育专家的指导;校本培训要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建立教师校本培训的相关组织和制度,使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不同层级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发展研究从理论论述迅速发展到实践层面,受到广大教师群体的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层级的个案研究显示,校本教研是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而教师个体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研究,达致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状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力量,对于教师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教研员应立足于地区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校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应起到引领和管理的作用,学科教研组是教师专业知识交流和成长的核心地带,教师个人通过行动研究可以达致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校本课程开发打破了课程的中央集权制,学校校长和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的具体场所转移到了学校。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20年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5年-2004年20年间,我国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研究从方法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思辨型和实证型。从研究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中小学校长整体素质的研究、中小学校长单项素质的研究以及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相关研究。目前在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研究将集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校长具备何种素质才能引领学校发展、提升学校质量以及中小学校长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促使自己由原来的纯行政职务型的校长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校长转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科研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凸显。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不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而且身体力行,表现出一种极大的科研热情和浓厚的科研兴趣。然而,教育教学研究是一项富有创造与创新性的工作,仅有深刻认识和高度热情是不够的,我们的教师包括校长应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素养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翠 《培训与研究》2005,22(4):85-87
中小学校长专业化是新形势下校长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素质,实现校长专业化,使中小学校长更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完成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校长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自编“中小学校长人才素质”问卷,对中小学校长价值实现进行实证研究。使校长从一种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正成为西部地区各级政府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校长人才资本化是一个长期的冀空资本开发的过程。本文认为,校长人才资本载体的配置方式:是行政配置,还是推行任职资格制度、实行公开选聘,是区别校长人才资源和人才资本的主要特征。要加大培训力度;科学管理,调动校长工作的积极性;实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变中小学校长行政配置为实行公开选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本研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实施水平、教师专业素养及学校教育质量,但校本研修仍面临着课程价值、教学改进、组织形态、内省发展等困境。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校整体发展中,面临组织构建、运行方式构建和内在情感力构建等领域的交叉性与系统的复杂性挑战。改进校本研修应关注研修自组织、课程目标以及笔墨文化的实现,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模型,建立学习组织、发现研究主题、实施课例研修、评价改进成果,从而促进校本研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是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它强调的是将学校作为课程决策的中心,让校长和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已由学科试点走向系列化、规模化,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是,在我们的理论研究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界定还未达到一致认同,校本课程开发还面临着科学性与规范性缺失、评价机制不到位、未与教育科学研究相伴而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校本教研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关键。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制度层面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物质层面的条件创设、群体的行为、个体的态度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只关注局部,不顾其他,不但难以把握校本教研发展的真谛,更难以保持其健康发展。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由技术取向转向文化取向,加强文化建设的探索,不但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践引向深入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