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民解忧义不容辞──连续报道《李权庄大棚西瓜受损之后》采访有感吴顺忠我们山东莱西电视台在1995年5月至7月期间,对发生在本市李权庄镇的13户农民,因喷施“瓜多收”农药,而造成20亩大棚酉瓜绝产事件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踪采访,先后播出了《瓜农的诉说》、...  相似文献   

2.
5月4日,宁阳县乡饮乡柳云村村委会的大门口热闹非凡,瓜农都在忙活着把自家的早春无仔大西瓜卸车过秤。村支书徐儒高告诉笔者,该村发展西瓜大棚500多亩,是很有名气的西瓜专业村,前两年成立了柳云西瓜合作社,不仅为200多户社员  相似文献   

3.
时统宇 《视听界》2010,(5):115-115
本人批评收视率,但像本文标题这么直白,这个还真没有。 说这话的,是《人民日报》2010年7月5日的一篇消息《我是如何“配合”电视台的》,系《收视率违假追踪》系列报道的开篇。这篇报道开宗明义:退休工人老孙,曾是国内调查专业机构央视一索福瑞在某城市选定的一户“样本”家庭,因被一些电视台收买,提供了一些被“污染”的收视率数据,已被撤销样本户资格。  相似文献   

4.
温岭箬横镇西瓜合作社于2001年7月成立,是一个专门从事西瓜生产、销售与科研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现有社员2750人,总资产7230万元,在温岭、海南、广东、江西、广西等省地建立了15个“玉麟”西瓜生产基地,带领4000多瓜农,种植大棚西瓜13500亩,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50多个水果批发市场建立销售网点,联接瓜农8200多户,带动温岭东南沿海8万亩西瓜产业的发展.2005年,实现产值1.08亿元,创利2160万元,使西瓜产业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5月7日,武汉陈先生到麻城龟峰山赏杜鹃,因拥堵抱憾而归。5月9日,本报社会版头条以《杜鹃花开在山顶游人却堵在山脚13万游客周末挤爆龟峰山游客寄语麻城要惜人气化怨气》为题刊发批评性报道,其后推出"麻城看杜鹃引出的话题"系列报道13篇.引发社会各界关于麻城旅游乃至全省旅游发展问题的热烈探讨。  相似文献   

6.
1994年、1995年,我连续两次参加采写系列报道:“’94植棉面面观”和“走村串户问小康”。这两组系列报道共发稿13篇,不仅在报社内外受到好评,还分别获得1994、1995年度河北省新闻奖。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我们采访组深入基层辛勤劳作的结果。两次活动使我在深入基层采访,抓鲜活报道上有了较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陈东兴  卢秀梅 《今传媒》2011,(4):122-123
系列报道是一种深度报道,可为观众提供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来龙去脉,但区县级基层电视台在做深度报道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从确定选题、前期策划、转变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系列报道,使系列报道真正达到"形"、"质"结合,有"系"、又有"列"。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19日,某报纸报道了一则"海南西瓜注了红药水"的消息,结果竟让含辛茹苦的瓜农丰年遭灾,眼睁睁看着上好的西瓜烂在地里,血本无归。仅海南一地的瓜农,就造成了近3000万元的损失,许多瓜农欲哭无泪。后来,海南省农业厅、中国西瓜甜瓜品种鉴定委员会以及相关食品安全部门等不得不耗费人力、物力,以查验事情的真伪,最后证实西瓜没有注射红药水,而且还有西瓜不能注水的常识说明,事态才得以平息。2011年5月,江苏省丹阳市的瓜农刘明锁种植的西瓜全部开裂。刘明锁在接受某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西瓜  相似文献   

9.
卷头语     
《视听界》1998,(3)
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对广播影视工作的要求,江苏省厅1998年一个重要举措是决定实施精品工程,即省属电台、电视台要分别推出三个重要栏目、三个重要节目、三个重大系列报道;省有线电视台和13个市局各推出一个重要栏目、一个重要节目、一个重要系列报道,以此在全系统强化  相似文献   

10.
5月20日至6月4日,短短半个月内《经济日报》集中推出了一组以“为农民增收想实招”为主题的系列报道,该组报道因精心策划,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这组报道是:《让多的好起来让好的多起来——湖南如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龙头带动中介组织联动专业市场推动——吉林农民增收有道》、《农字号乡企在苏北崛起》、《淮阴强化服务手段 加快增收步伐》、《增收要有新思路》、《“三高农业”打开增收致富门》、《小小西红柿 红了一片天》等等。他们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不同手段,为的是一个目的——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为了增强山东的开放意识,促进山东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与合作,1995年我们组织了山东主要经贸伙伴国驻华大使访谈系列报道,与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等13国驻华大使或使节探讨了双方优势互补、加强合作的可能性。本系列报道历时一年,分三期用13个版,共发表访谈稿、题词、照片、图表、背景资料等上百件,在读者中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省长李春亭赞扬“此事办得非常好”。 这是我们探索提高涉外报道水平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从中初步摸到了一些组织具有省报特色的涉外报道以至国际新闻的门道,锻炼了队伍,为今后搞好对外宣传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12.
去年7月份,新乡市郊一农民进市卖西瓜,无端地遭到两名保安队员的盘查.最后被没收两个西瓜才算了事.两名保安队员将西瓜抱到一旁即开始享用.此时恰逢市电视台记者在场,拍下了镜头,并在电视上曝了光.这件事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市长王富均了解这一情况后,对报道这则新闻的记者给以嘉奖,奖给现金500元,以资鼓励.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芜湖《大江晚报》从2006年8月12日到10月7日,连续8周利用8个彩色专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出"‘建设新农村’社会实录系列报道",内容具体、翔实,所报道的人物典型、生动,形式活泼、新颖。赢得读者赞誉。这8组系列报道,以图片报道为主,文字报道为辅,报道对象都是来自农村的杰出农民代表,他们均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骄人成绩,并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走致富道路,为促进一方农村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4.
1997年8月14日至21日,陕西日报在一版刊登了系列报道《陕北农民石光银和他的治沙公司》(一组四篇,合写)。此组报道被评为“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笔者是这组报道的参与者。回顾石光银治沙报道的全过程,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绞尽脑汁,苦苦求索五年间,得来都是苦功夫。 1992年,我刚到榆林驻站时,就听到定边县海则梁乡农民石光银的许多传奇事迹。他联合几户农民治沙,成效不错。后来,我特意去定边采访了他,但写稿子时,总觉得没有新意,如何报道石光银的问题一直搁在心里。 一年后,又到石光银治沙的地方走了一回,采…  相似文献   

15.
丁新吾  梁军 《视听界》2013,(1):87-88
电视新闻传播的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往往表现在人物报道和事件报道方面,而在主题新闻尤其是大型系列报道方面还比较欠缺。泰州电视台做了有益的尝试,5集系列报道《村里来了群众工作队》,以人物为切入点,以故事为支撑,把新闻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细节化。  相似文献   

16.
县区电视台是宣传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传递农业生产科技信息的重要阵地。提高农村报道的可视性是当前县区电视台宣传报道改革的重要内容。 农村报道的题材较为广泛,大致可分为政策类、信息类、问题类、成果类四种。四类题材提高可视性侧重各不同。 一、政策类报道应注重针对性和指导性结合 宣传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是县区电视报道的重中之重。当前,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农民们普遍存在着怕改革又盼改革,想致富又怕风险,担心搞市场经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矛盾心理。这就要求电视台的政策宣传要把握住农民的心理,选  相似文献   

17.
石磊 《新闻窗》2008,(6):49-51
2007年,遵义电视台播出的系列报道《梯子岩人的通天路》荣获贵州新闻奖一等奖,对这篇获奖作品所报道的梯子岩,成了我不可磨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2017年5月22日,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升旗仪式视频开始在网上热播,《保定日报》抓住这一典型事例随即组织了"00后的爱国方式"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先后刊发的4篇新闻评论,起到了引领报道方向、深化报道主题的作用,将"00后的爱国方式"系列报道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6月22日.北京某报在一版“迎接建党85周年特别报道——为民办实事党员走在先”专栏中.刊登了通州永乐店镇党委使农民致富的报道.报道的主标题是“农户种香菇收入翻20倍”。翻20倍是多少?笔者通过报道中提供的具体数字计算得出.农民种1亩香菇收入为1048576000元.也就是超过十亿元人民币.好个吓人的天文数字!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述评是电视新闻的一种形式。它的出现不仅为电视新闻增加了一种新文体,而且在加强电视宣传的指导性和挖掘报道深度上开辟了新的天地,1993年5月.靖江电视台开办了《新闻追踪》栏目,1995年六月份,该台又将(新闻追踪》改为《新闻述评》。这个栏目在新闻部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