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莹 《贵州教育》2013,(8):23-24
随着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以作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源于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影响。教学被看做智育的主要手段,学习被看做接受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这种接受面广、效率高的集体教学,就被视为传授这种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捷径"。  相似文献   

2.
荣莹 《贵州教育》2012,(11):20-21
随着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50年代,前苏联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以作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源于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影响。教学被看作智育的主要手段,学习被看作接受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这种接受面广、效率高的集体教学,就被视为传授这种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改革幼儿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实施幼儿园保教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在幼儿阶段,许多人也受传统教育观和小学化倾向的影响,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只重视教学 ,即我国幼教界约定俗成的全班性“上课”,在组织教学时遵循“传授知识”的原理,在教学中经历着教师按备课计划教,儿童被动接受、被动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视幼儿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幼儿的个性、能力得不到培养。   面对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4.
"学前班"教育介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是幼小衔接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学前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这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生动活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元论哲学的传统知识观存在两种主要的形式 :外源论和内源论 ,外源论知识观和内源论知识观将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对立起来 ,这两种知识观的弊端在教学中日益显露出来。建构主义知识观力图将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整合起来 ,形成一种超二元论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通过“同化”、“顺应”、“自组织”、“对话”等建构方式消减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 ,对教学活动产生了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6.
目前,“卡拉OK”这种新颖的演唱形式,以它特有的吸引力迅速地在社会上风行。我们尝试着把“卡拉OK”引进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之中,实践证明,这种演唱形式不仅为幼儿所接受和喜爱,而且对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起幼儿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兴趣进行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卡拉OK”具备演唱的传真扩音设备;配有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还拥有色彩绚丽的荧屏画面。这一切都是幼儿园其它演唱形式所不能比的。幼  相似文献   

7.
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传播知识模式 ,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推向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苏联,幼儿园常识教学被称为“认识自然界”教学。了解他们这一方面的进展情况,可以作我国幼儿园常识教学改革的参考。一、“认识自然界”教学任务的更新在50~60年代,苏联幼儿园“认识自然界”教学主要突出以四季为中心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各个季节里幼儿常见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纲只要求教给幼儿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粗浅知识,譬如,认识动植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形态。至于形成认识过程和发展智力的任务几乎没有提出。这种状况是由50~60年代苏联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因为根据当时的理解,幼儿的入学准备,就是指“具有一定量的有关周围世界的知识和发展语言”。  相似文献   

9.
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传播知识模式,创造一个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学观视“系统指导型”的课堂讲授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将知识和方法以直接陈述的形式详细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追求讲深讲透、清晰生动;学生满足于弄懂、记牢,在考试中能准确再现、机械搬用。在这里,听课被认为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学中的“正餐”。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无需学生去探索、去追求、去发现,用自己的思维去克服障碍,它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不利于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1.
从边缘到中心:学生角色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认为,长期以来,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平等的地位。人们惯于把他们看作远离有组织的社会的边缘人,通过教育手段向其灌输有关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与思想熏以使其融入社会。在这种思维支配下,学生实际上被置于教育的边缘,是被改造的对象。由于受行为主义学习观的统治,教学被看作目标控制下的一整套程序,其着眼点在于发现教学带来的行为反应,并通过调整环境改变个人行为,学生接受的是一种机械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亦被边缘化。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及人本主义学习观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开始认识到,学习是学习者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指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准和政治素质,发展其智能和体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那种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学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知识观力图将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整合起来.形成一种超二元论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通过“同化”、“顺应”、“自组织”、“对话”等建构方式消减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及问题性教学.注重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国教会的牧师贝尔和公谊会的教徒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时期,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需要大批有文化知识的工人,要求工人接受起码的文化教育“。导生制"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基础,教师授课的对象只是班级中一些年龄较大或学习较优秀的少数学生,待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负责把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教给班级中其他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并负责检查和考…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属性。然而,传统的化学教学却使很多学生产生厌学、难学的情绪和感受。这根本原因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机械枯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简单盲从、机械训练、缺乏内省的学习状态。这不仅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而且也违背了化学科学探究的本质要求。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坚持“以发现学生为主导的接受法和发现法的辩证统一”知识学习观。在化学教学中应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凸显探究性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革命的浪潮中,传统的讲授法面临被攻击、被取代的尴尬境地。人们围绕教学观、学习观、知识观和实践过程等多个角度对讲授法进行批判或辩护,争论的焦点在于讲授法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这决定了讲授法能否实现优质教学。基于此,研究以课堂民族志的形式,尝试解答“讲授法如何实现优质教学”这一问题。研究发现:第一,讲授法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这需要教师借助自主性的教学策略重组教学内容,面向真实生活进行情境驱动,提供培养健全人格的情感教育。第二,优质讲授的课堂沉默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提高讲授质量,教师需要形成与学生相互接纳的亲密关系,争取教学自主。讲授法虽然存在一些限制和适用条件,但仍然可能实现优质教学。这种实现需要以教师的教学学术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浅谈对幼师《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学科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对幼师《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学科的几点认识唐敏以往,幼师专业理论课程是“三学六法”(具体说明此略)。这是50年代适应我国幼儿园学习前苏联的幼儿教育方法和办园模式,采用以教学为主,以学科为中心,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发展智力而形成的一套幼师专业理论课...  相似文献   

18.
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多少年来一直支配着教师的行为.教师被认为是真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化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思维空间与自我体验权力。而学生在“师道尊严”思想的压制下。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不敢对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学理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方式转变问题是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这并不足以为怪,作为一个较复杂、难量化、有跨度的问题,它不仅是指单纯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体系的转变,而且已成为人类心理的“断面”,这其实是人的“超越天性”的反映,这种超越就是必须摒弃那种远离生活的抽象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构建新知识观、新学生观、新学习观,回归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认识活动,个体认识以及知识形成均有“发生学”形态。知识发生是以现实活动为起点,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建构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知识发展的特殊形式。作为教学认识规律的知识发生,指引教学遵循知识本身和认识过程的规律,认识课程内容,追溯知识的根源及其演化过程,揭示知识内在多维内涵,发展个体的能力和品格。依据知识发生规律,教学基本逻辑包括在学科逻辑和认知逻辑的整合中组织教学序列、在教学情境中探寻课程知识产生根源、在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统一中发展学生素养。教学回应知识发生规律,需要克服预成性教学弊端,建构发生性教学知识观;以课程教材知识“裂缝”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知识要素的联结;建立“共生型”师生关系,促进知识的辩证增长;实施跨学科学习,形成知识发生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