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妙计算     
爷爷打算买一些糯米,给奶奶包粽子。奶奶说:每个粽子大概需要60克糯米,4片芦叶。我准备包80个粽子,不知需要多少克糯米,多少片芦叶?爷爷故意  相似文献   

2.
童年端午     
每吃上粽子,都会让我想起童年的端午。一春的糠菜,把肚子害苦了,好不容易盼来个端午节,撑一条舢板去河心滩涂采摘芦叶,嗅那香气,眯那碧绿,然后将芦叶拿回家,用开水一泡,软了。妈  相似文献   

3.
芦叶的歌     
摘一片故乡河边嫩嫩的芦叶;摘一片故乡河边青青的芦叶。我们把芦叶噙在嘴角,吹着一支支歌。银光光的波浪里有鸭子的欢叫,我们便吹起鸭子的歌;低低的河岸上有随风飘荡的柳条,我们便吹起柳条的歌;湿湿的河滩上,有牧童骑在牛背上欢唱,我们  相似文献   

4.
那次PK     
难以忘记那次动人心弦的PK,就是那次PK,让我明白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记得那是端午节前夕,外婆知道我爱吃粽子,就弄来些芦叶准备包粽子。我和妹妹心血来潮,也吵着要包粽子。我们一向都是吃粽子的主,却不  相似文献   

5.
正步骤一用中锋勾出芦苇,细心点出芦花的形态,画出一些残缺的芦叶,增加趣味性。步骤二用墨线画鸭,准确表现其生动的造型。步骤三用浓墨点染羽片,力求有浓淡对比,单线丝毛过后以白提亮。用赭黄色点染芦花,加强深浅变化;用深绿色分染芦叶,然后罩染淡绿。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 我带幼儿去中山公园秋游时,幼儿发现了投放在公园里的新型分类垃圾箱。有的孩子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大班的幼儿虽然有了初步的保护环境的习惯,如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但是还没有变废为宝、节约能源的知识经验。于是,我利用这一出现在幼儿身边的、幼儿能够直接感知的新事物,设计了一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我在组织科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时,让幼儿根据故事自己试试画连环画,他们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又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创编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连环画。为了减轻难度,避免幼儿无从下笔,我提供了一些生动的动物形象作线索。  相似文献   

8.
小熊旅行     
徐银 《教育导刊》2009,(10):38-40
设计意图 最近,我园体能测查和体能对抗赛的结果显示,我班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相对较弱。那么,如何让幼儿乐于参与平衡训练活动,从而发展他们的平衡能力?我尝试设计了此次平衡训练活动“小熊旅行”。活动从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根据本班幼儿实际,选择简单的生活物品为材料,创设“小熊旅行”情境为支持,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掌握动作要领、发展体能。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我园大班幼儿经常帮助保育员晒毛巾和袜子。有一次,我听到幼儿边晒边议论:“你的衣架都歪了!”“你的毛巾都垂到地上了。”“你这样会掉下来的!”“我的是平平的!”……听着幼儿的议论,我仔细地观察了衣架,发现一个空衣架本身是平衡的,当幼儿挂上东西后衣架的平衡就受到影响,这和天平所蕴含的平衡原理是一样的。相对来说,衣架蕴含的平衡原理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于是,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材料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幼儿探究保持衣架平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手指大家庭     
为了丰富幼儿对家庭成员的情感,我设计了手指大家庭游戏。首先,我告诉幼儿:五根手指长短不一,但它们都同时长在一只手上,好似一个大家庭。其次,我伸出大拇指说它是爸爸,并问幼儿:爸爸会干什么?有幼儿说:爸爸会开车。我便把  相似文献   

11.
冉梅 《今日教育》2006,(4):16-16
设计背景:本活动的产生借鉴了由香港教育学院黄蕙吟博士主编的《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班下第七个主题活动月《开饭了》中的子分题《餐具音乐会》的设计思路。我设想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调动幼儿的兴趣,并能根据乐谱的设计有节奏的演奏乐曲。为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让幼儿享受打击乐的乐趣,我在活动结束中设计了让幼儿根据一段音乐自由演奏的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2.
黄艳杰 《幼儿教育》2013,(Z1):56-57
设计意图:我园的长廊上有许多柱子,柱子上奇妙的木纹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和联想。"老师,你看这里很像蜘蛛。""老师,我找到了一只小熊。"……不起眼的花纹在幼儿眼里成了各种各样的事物。既然幼儿对这些花纹这么感兴趣,为什么不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由想象花纹之美,并把它表现出来呢?于是,我结合幼儿已有的美术经验,设计了根据木板上的花纹进行想象创作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应该利用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来激发幼儿产生共鸣,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难关。第一,同伴因素。如我认为导入部分的谈话应该这样设计:"今天早晨,我看见雯雯高高兴兴来到幼儿园,她走到我面前大声地向我问好,还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好高兴啊!你们还看见谁也是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的?"这一谈话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发现同伴身上积极的行为,从而激发幼儿产生高高兴兴入园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最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筐、簸箕,…  相似文献   

15.
分礼物     
为了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我经常设计既贴近幼儿生活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数学游戏。比如,在"六一儿童节"来临时,孩子们对"礼物"表现出较浓的兴趣。于是,我便设计了"分礼物"游戏,让幼儿运用分类、统计、等分等方法分礼物。整个游戏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请幼儿对礼物进行分类,第二个环节让幼儿挑选礼物并对礼物进行记录与统  相似文献   

16.
一得集     
以往创设图书角总是教师在图书角放置一些图书、图片或发动幼儿自带图书。我发现这样的图书角利用率并不高,幼儿只有“三分钟热度”。今年,我一改以往的做法,采用让幼儿参与收集、组合、设计的形式。我发动幼儿收集各种废旧图书、图片,并  相似文献   

17.
荻芦黄昏酿成一壶醇酒,将我醉倒在河的怀抱。枯黄的哨音,响彻河面,惊得鱼儿进入了美丽的圈套。时间流成了芦叶的枯黄,在夕阳的余晖下,寻找着遗失的梦。我将船儿泊在你的腰际,用最幼稚、最纯洁的声音,追问你浅浅的故事。紫色的流苏,放飞了家的温暖,在我的血液里汩汩前行。  相似文献   

18.
周乙萍 《幼儿教育》2012,(10):30-31
设计意图:我园采用混龄编班模式,利用混龄环境培养幼儿合作行为是我园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为此,我们经常组织大小年龄幼儿在一起合作游戏。本次活动,我们根据大年龄幼儿和小年龄幼儿不同的身  相似文献   

19.
我上常识课——认识金鱼的目的是:要求幼儿知道金鱼的名称、外形的主要特征和用途;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根据新大纲的要求,要让幼儿在玩耍中接受教育。我设计这节课,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幼儿直接观察,启发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己去找答案。  相似文献   

20.
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本班有些幼儿进餐时为求快,狼吞虎咽,又有家长反映幼儿回家后贪吃甜食、冷饮。为增强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设计了本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采用了让幼儿亲身体验,观看图片、幻灯、录像等多种教学方法。 内容与要求 1.让幼儿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和变化,培养幼儿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