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考察方法进行制定,并且对制备工艺和质量考察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对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设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银黄胶囊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制备工艺的稳定性。结果:使用本制备工艺制备出的银黄胶囊样品,质量稳定,该制备工艺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绿原酸的回归方程为Y=2594.3X+1.2946,r=0.999 9,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2314g到1.6246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回归方程为Y=3012.2X-1.3123,r=0.999 9,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2512g到1.4521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符合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质量进行控制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缬沙坦胶囊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统藏药的制备工艺规范化对藏药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文章对藏药"赤列朗杰"的传统制备工艺进行规范化研究,具体阐述该药的选材、初筛、粉碎和分装过程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阿奇霉素微丸胶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最佳制备工艺为,转盘速度每分钟二十转供液流速每分钟二百毫升,引风风量20Hz。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氯霉素泡腾胶囊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研究方法。方法:以正交设计实验来优选泡腾胶囊的处方,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制剂中氯霉素和己烯雌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确定最佳处方为氯霉素3g,己烯雌0.075g,碳酸氢钠200g,枸橼酸240g,十二烷基硫酸纳10g,淀粉100g。氯霉素和已烯雌酚的含量测定波长分别为275nm和245nm,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8.12%,RSD=1.58%;已烯雌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1%,RSD=1.63%。结论:本实验设计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研究方法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复方氯霉素泡腾胶囊的质量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氩溴酸加兰他敏缓释微丸胶囊的生产制备工艺,提高制备水平。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测定氢溴酸加兰他敏缓释微丸胶囊的生成制备程序、用量范围及工艺条件等。结果:氢溴酸加兰他敏缓释微丸胶囊制备工艺最优化方案为EudragitRS30D与RL30D的质量比为4:1,其中包衣增重量为15%,热处理时间为12h。结论:氢溴酸加兰他敏缓释微丸胶囊制备工艺应注重质量比、热处理等细节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头孢克洛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经过系统的工艺研究,筛选出头孢克洛胶囊处方中稀释剂、助流剂、润滑剂的用量,以溶出度为指标综合评分,筛选最优处方。结果:优选的头孢克洛胶囊处方工艺合理,溶出快,30min累积溶出达95%以上,质量稳定,便于大生产。结论:所确定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舒肝宁胶囊鉴别分析方法的控制标准,确保该药品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舒肝宁胶囊中的龙胆和丹参进行鉴别,并进行方法考察。结果:供试品在与对照品及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皆有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和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舒肝宁胶囊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立复方清肝胶囊的制备方法,同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从而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羚羊角、栀子、大血藤3味主药来制备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清肝胶囊中栀子苷的含量。结果:栀子苷在0.19-0.45μg的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6%。结论:本实验所设计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为复方清肝胶囊的生产和质控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案情1995年3月13日,安徽蚌埠涂山制药厂(以下简称涂山制药厂)与李新民签订了《"乳增宁胶囊"新药副本、技术独家转让协议书》。协议约定:乳增宁胶囊是由甲方(李新民)研究的科技成果.甲方将此副本技术独家转让给乙方(涂山制药厂)生产.转让费50万元整。1995年5月26日.涂山制药厂取得了"乳增宁胶囊"《新药生产批准文号批件》[(95)zw-05号]。1995年11月23日.李新民以"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将"乳增宁胶囊"新药技术申请发明专利,授权日2000年7月7日,专利号为951137891.1。1997年12月23日,因涂山制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对格列吡嗪胶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最佳工艺为将原辅料过40目筛,混合均匀,加入30%乙醇制成软材,采用18目制粒,干燥,过筛整粒,加硬脂酸镁混匀,填充。经过工艺改进,溶出度优于原有工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丹参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丹参滴丸处方达到最优化提供科学支撑。同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进行了质量控制研究。该制备工艺简便可行、适宜工业化生产,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儿感冒宁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提取二次,提取液倍数为12倍,10倍,提取时间为120分钟,60分钟。本方法可靠、简单,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心宁滴丸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心宁滴丸中人参Rg1的含量,以含量测定为主要指标考察提取工艺。此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心宁滴丸提取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同时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用对比试验法来对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与优选,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药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过实验的研究与优选,最终确定了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10-0.8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9.2%,RSD=1.10%。结论:该工艺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质量控制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大批量生产的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羚羊感冒胶囊崩解时限的因素,优化羚羊感冒胶囊生产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优选浸膏提取工艺;以干膏水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工艺参数。结果:优选的羚羊感冒胶囊生产工艺,制得合格药品;浸膏离心处理、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崩解时限有显著影响。结论:优化后的羚羊感冒胶囊生产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保证了产品在生产及保存过程中崩解时限合格且稳定,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7.
着重介绍了环丙氟哌酸对败血症、脑膜炎、呼吸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的临床应用.该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其次是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本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因副作用需要停药者为1.2%,故一般认为使用该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乳酸为增溶剂及pH值调节剂研究制备注射用加替沙星的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加替沙星的含量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本研究制备的注射用加替沙星在冷藏、高温和光照的条件下及配制过程中均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结论:试验证明本研究所用处方科学,工艺过程合理,制备的注射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质量控制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参麦注射剂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并且药剂质量的因素也相对较多,其中又以原材料和制备工艺影响最为严重,为此,必须在实际制备过程中,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并采用最优的制备工艺,这样有利于提高药剂的整体质量。就制备工艺对参麦注射液质量的影响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正交设计实验法筛选出适合的处方,并确定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与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和含量的测定均符合规定。结论: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好,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能够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