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吴玉章(1878—1966),字树人,四川自贡人,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始人。1922年,留学归国的吴玉章被任命为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由此开始了他长达40多年的大学管理实践之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玉章先后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和华北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出任新建成的中国人民大学第一  相似文献   

2.
吴玉章奖金1987年10月首次发奖,新闻界有两部学术著作获奖。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吴玉章是我国的老革命家,老教育家,也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他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后来思想急剧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从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他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抗日战争前夕,他在巴黎创办中文《救国时报》,辗转运回国内秘密散发,在推动抗日高潮中起了极大的动员作  相似文献   

3.
艾丰获得了吴玉章奖金。作为一位经常向人们介绍新闻人物的记者,他也成了新闻人物。巳故的吴玉章,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学家、学者,深得世人景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金作为一项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奖,是高规格的奖励。能获此大奖者,不是德高望重、功力深厚的老将,就是才华横溢、锐意进取的少壮。吴玉章奖金在我国首次设立了新闻学奖,能摘取新闻学奖桂冠的人,无疑是幸福和幸运的。在激动人心的首届吴玉章奖金颁奖会上,宣布了艾丰所著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荣获吴玉章奖金新闻学优秀奖。当艾丰领奖后轻快地走下主  相似文献   

4.
吴玉章奖金1987年10月首次发奖,新闻界有两部学术著作获奖。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吴玉章是我国的老革命家,老教育家,也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他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后来思想急剧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从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他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抗日战争前夕,他在巴黎创办中文《救国时报》,辗转运回国内秘密散发,在推动抗日高潮中起了极大的动员作用。延安有最受尊敬的“五老”,吴老是其中之一(其他4位是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建国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他愤然逝世。建国后中共中央委员担任大学校长,吴  相似文献   

5.
姚春海  周绍东 《兰台世界》2013,(25):137-138
吴玉章是杰出非凡的革命家,也是造诣极深的教育家。本文回顾他的教育生涯,为他对新中国教育作出的贡献而表达深深敬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吴玉章从事新闻宣传活动的特色是革命及政治思想贯穿始终。纵观吴玉章新闻宣传活动及其思想的演变,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戊戌维新之后创办《四川》杂志,表达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五四运动之后主办《赤心评论》,初步形成初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抗战时期主持《救国时报》,过渡为成熟的社会主义革命观;解放战争时期指导《新华日报》,升级为共产主义革命思想;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鼓励发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培育新闻多面手的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 范长江同志,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赵家坝村。中学时代,由于受到大革命时代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他以高度的热情,参加了当时国民革命的一些宣传工作。1927年初,他转入吴玉章同志所办的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入校不久,重庆发生四川军阀制造的“三·三一”惨案。学校被封,革命学生尸体枕藉街头。他从血腥屠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吴玉章同志,中国人民大学于1983年设立吴玉章奖金基金,2002年更名为吴玉章基金。现任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为李鹏、宋平同志,袁宝华同志任主任。  相似文献   

9.
我年少时,曾听祖父臧伯庸提及,他当年赴广州为熊克武治病,行李被广州当局所扣,几经追讨,后是由川人吴永珊陪同祖父所委托者共赴广州领回的.待到我青年时,始知吴永珊即著名的"延安五老"(延安五老指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和吴玉章)之一的吴玉章.我怕当时听错,或后来记错,反而不敢再提及此事了.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顺庆校区,伫立着一尊吴玉章先生的塑像,来来往往的师生习惯了每天在这里驻足停留片刻,默默怀念和瞻仰这位南充高级中学的缔造者和首任校长。提到吴玉章先生,很多人会想起毛泽东同志对他的评价,"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的吴玉章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先生晚年写下的自励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  相似文献   

11.
一生担任过中国多所高校校长的吴玉章在他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管理经历以及他的家庭教育实践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人民教育家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奋力开启四川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团结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吴玉章奖金评选结果于日前揭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兴东、陈仁风等编著的《报纸编辑学》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姚福申编著的《中国编辑史》分获新闻学科的一等奖和优秀奖。吴玉章奖金设立于1983年,是目前面向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入世一年四川传媒生存环境的变化与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变化中的新格局中国入世给传媒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02年四川传媒生存环境的以下变化值得充分注意。1.政策推动做大做强影响传媒业运行的重要外部因素是政策规则。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建立大的传媒集团。2002年,四川加快了七大传媒集团的建设。新成立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积极筹备四川广播影视集团、四川出版集团、峨眉电影集团;加速整合、巩固和完善已经组建的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四川党建期刊集团。2002年,四川省第八次党代会把“西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作为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张丁 《北京档案》2011,(8):14-16
今年初,任尔宁先生来访,带来他新发现的一份材料,是吴玉章写给任鸿隽的一封信札的复印件。信的落款是7月3日,从文意可知此信写于1913年。任鸿隽是任尔宁的三叔祖,此信详细记述了他的四叔祖、同盟会员任鸿年自杀身亡的经过,以及关于"二次革命"的若干史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吴玉章奖评选揭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兴东、沈史明、陈仁风、包慧等编著的《报纸编辑学》和复旦大学姚福申著的《中国编辑史》分获新闻学一等奖和优秀奖。吴玉章奖是1983年设立的。这次新闻学评审组由甘惜分、邵华泽、郭超人、方汉奇、何梓华、郑兴东、杨兆麟等7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17.
四川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SCALIS)是我省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SCALIS,是四川经济建设发展、四川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省高校图书馆目前面临的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AS)、江苏高等信息体系(JALIS)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四川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借鉴。四川高等院校的网络条件、四川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基础、四川高校图书馆馆际间强烈的资源共建共享的愿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等,为“四川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保证。项目建设后,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张澜诞生128周年之际,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张澜纪念文集》。张澜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新中国建国初期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张澜先生一生经历了许多革命斗争,在重大历史关头一贯是非分明,立场坚定,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在辛亥革命前夕,他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四川保路运动。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挺身而出,在川北策划起义讨袁,有力地推动了反袁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他领导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争取抗战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政策。他领导民主同盟不参加也不承认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坚持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建设新中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为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曾派出中央访问团奔赴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开展工作。我作为当年访问团的一员,经历了那段峥嵘岁月,许多往事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聆听小平同志谈民族工作1950年6月,我从华北大学(人民大学的前身)刚毕业,正等待组织分配时,突然被校长吴玉章、教务主任张光远找去谈话,他们说:新中国成立了,党中央、毛主席考虑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刚刚  相似文献   

20.
一张地下报纸──XNCR马识途1947年初,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强迫驻在重庆的以吴玉章老为首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撤退回延安,其机关报《新华日报》被查封,人员也全部被遣送回延安。四川人民一下子陷入黎明前的黑暗中。《新华日报》在当时蒋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