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8,(10):53-53
如果将一瓢水倒进桶里,再用瓢去舀水,能舀出一瓢水吗?当然不能。如果将桶里装满水,然后再用瓢去舀水,会怎么样呢?你很容易就能舀出一瓢水来。深水不响,响水不深。作为一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一生不懈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拥有“一桶水”。虽然你写出的作品是“一桶水”中的“一瓢水”,但这“一瓢水”是“高质足量”的,是无愧于心的。我们应该这样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2.
编辑如师     
上小学的时候,每次看见语文老师,总发现他的眼睛是红肿着的。一天,我大着胆子问老师:“你晚上没睡好觉吗?”老师说:“晚上要备课。”我又问:“讲课有课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备课?”老师说:“这个道理你长大就懂了。打个比方,如果将一瓢水倒进桶里,再拿瓢去掏水,能掏出一满瓢水吗?肯定不能。可如果将桶里装满水,里面有比一瓢水不知多多少倍的水,然后再用一个瓢去掏水,会怎么样?会很容易掏出一满瓢的水。当老师的,只有有一满桶的水,在讲课的时候才能让学生得到一满瓢的水。当老师的没有一满桶的水,是不敢登上讲台的。…  相似文献   

3.
宋徽宗赵佶自己喜爱作画,把考画家也列为科举制度中。一次画家考试,主考官出的作画题是“深山藏古寺”。应考者,根据题意,有的把古寺庙画在山间丛林深处,有的把古寺庙画在崇山峻岭中一山腰处;古寺庙本身,或画出一角,以表其“藏”意,或画一段残墙断壁,以示其“古”意。只有一幅画,根本就没画古寺庙,画面上,崇山之中,清泉飞流直下,泉水边一个老态龙钟的和尚,在用瓢往桶里舀水。主考官看了连声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在新闻(消息)写作中“大而全”的产品又多起来了,实在令人担忧和头疼。尽管编辑修改时费了好大劲,可编发后读者或听众又很少买账,影响了报纸、电台的宣传质量。如果把这些“大而全”的新闻比做是满满当当的“一河水”,那么“小而专”新闻自然就算清清亮亮的“一瓢水”了。作为一名通讯员,最好是少写“一河水”新闻,多写些“一瓢水”新闻。写好“一瓢水”新闻,一要善于发现“闪光”的东西,写好一个闪光点。1984年我县农村大面积搞起商品生产。我和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在霞港乡唐辛庄采访时,看到村里商品生产一片红火,搞什么行业  相似文献   

5.
三伏天里,重庆老堂客火锅店人民公园店里仍然人声鼎沸。一袋袋晶莹透亮的火锅底料被服务员拎上餐桌。"都是一次性的,干净卫生!"服务员一边剪开包装袋一边介绍说。在后厨,三个不锈钢大桶满是污垢,服务员们鱼贯而入,把客人吃剩下的火锅底料倒进大桶中,然后用勺捞出各种杂物,再把底料过一遍筛子,用大火熬制,浑浊的火锅底料逐渐清透起来,舀出一大勺,装进包装袋里,用机器封边,  相似文献   

6.
4月新书尝鲜     
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赵萌:近日将推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所著长篇小说《天瓢》,《天瓢》是曹教授整 个创作生涯中的一部标志性作品,构思时间很长,大约10多年。 关于书名,曹老师曾经起过几十个名字,而且还在北大学生里招 标起名,但都没有合适的。忽然一天在他自己大量做记录的硬纸 片里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的“天瓢”二字,感觉非常到位,问 了很多的人都说好。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似乎也是一个天意, 书中的盐城古代的时候就叫瓢城,而且过去一下雨就发大水,水 进到屋子里,家家户户都拿水瓢去把屋子的水舀出来,成为一 景。现在水已经不再淹没这座城市了,但仍有两、三只瓢挂在城 头做为纪念。天瓢的名字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7.
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焦了。"天哪,快浇些水吧!"小和尚喊着,接着去提了桶水来。"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相似文献   

8.
“写什么?”“怎么写?”对于记者而言,找个新闻线索或许不难,但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尤其是能冲击好新闻的线索,却并没那么容易。别着急,静下心来,按照“四力”要求,用双脚去探索、用慧眼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文笔去润泽,常对手头线索过过筛子,看看新不新鲜、有没有价值,习惯成自然,好的新闻线索就不会漏掉。  相似文献   

9.
生活小窍门     
《云南档案》2013,(5):57
<正>1.戳伤手指的救护窍门:用冷湿布冷却患处,用厚纸作夹板固定受伤手指,再用绷带包扎好。普通扭伤或脱位,可自行将患处整复好,恢复原状。2.面粉能洗净葡萄!葡萄去蒂放在水盆里,加入适量面粉,用手轻搅几下,然后将浑浊的面粉水倒掉,用清水冲净即可。  相似文献   

10.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应该加强。但有个问题令人担心,即讨论来讨论去,言论的写作和作用可能会有所加强,而文章也有可能跟着越写越长。眼下,说是短评,也得七八百字;上评论员的,一千五六百字也打不住,更不要说编辑部文章和社论了。现实如此,如果强调加强不得法,文章完全有可能还会拉长。言论能不能写短?能。在1982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福建日报社论——《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全文不到200字,能说不短吗?  相似文献   

11.
笔者发现,在基层从事业余宣传报道的通讯员坚持下去的人为数甚少,大都是开始热情高,有了点成效后,其热情开始逐步下降,尔后慢慢在新闻战线上销声匿迹了。近年来,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广泛地与基层业余通讯员进行交谈,得知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周围的人对通讯员的种种非议。这种非议象一瓢瓢冰凉的水泼在通讯员身上,  相似文献   

12.
与大报相比,县市报在客观上存在一种优势,这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县市报的地理接近性所决定的。但是,对这种客观条件造成的优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充分地运用,县市报就会像水中的浮瓢,与丰富多采的实际生活和基层的广大群众还是贴近不起来,也就会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怎样改变这种“浮瓢现象”,真正发挥县市报“三贴近”的优势?去年9月至12月,本报开展了一次“来自基层的新闻”竞赛,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  相似文献   

13.
与大报相比,县市报在客观上存在一种优势,这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县市报的地理接近性所决定的。但是,对这种客观条件造成的优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充分地运用,县市报就会像水中的浮瓢,与丰富多采的实际生活和基层的广大群众还是贴近不起来,也就会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怎样改变这种“浮瓢现象”,真正发挥县市报“三贴近”的优势?去年9月至12月,本报开展了一次“来自基层的新闻”竞赛,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  相似文献   

14.
在基层从事业余宣传报道的通讯员,为什么坚持下去的为数甚少?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与新老基层业余通讯员进行过不少的交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原因,则是周围各个层次的人对业余通讯员的种种非议。这些非议像一瓢瓢冰凉的水泼在基层业余通讯员身上,其结果多数“僵死”了,只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的《流动的圣节》一书中有这样的话:“创作的灵感就象一口井,我已经学会了始终不把井水舀干,而是在井的深处还有存水的时候就停住,让夜里淙淙流入的泉水把井重新灌满。”这是个能够给人以启发的生动的比喻。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学得的新闻专业知识好比一口“井”。这口“井”在一个新闻工作者即将奔赴新闻工作岗位之前,假定已经“灌满”了新闻专业知识之“水”。一踏进新闻工作的门槛,要吃新闻这碗饭,“舀水”就开始了.一般说来,“舀”去多少“水”,就要补充多少“水”,才能使“井水”保持丰盈的状态。否则,今天“舀”,明天“舀”,只顾“舀”,不知“灌”,久  相似文献   

16.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应该加强。但有个问题令人担心,即讨论来讨论去,言论的写作和作用可能会有所加强,而文章也有可能跟着越写越长。眼下,说是短评,也得七八百字;上评论员的,一千五六百字也打不住,更不要说编辑部文章和社论了。现实如此,如果强调加强不得法,文章完全有可能还会拉长。言论能不能写短?能。在1982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福建日报社论——《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全文不到200字,能说不短吗? 那末,目前绝大多数言论又为什么写不短呢?原因很多,少说也有三条: 第一,还是文风问题。报纸为什么要发表言论,就是有重要问题需要阐明。重要么,就拉开架势。于  相似文献   

17.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我就喜欢飙车,那么飙车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因为单身并非所愿,所以我不快乐。单身时偏偏爱上有女友的男人,我更不快乐。单身许多年,爱上的可能是一个无法感化的男人,我怎么会有快乐? 我只好还单身着。 我常常想,很久以前我就想过要嫁一个像他这样优秀的男人,现在他就在我的面前,我能让他擦肩而过吗?擦肩而过后,我又去哪里再找这样的男人?曾经有人启发过我,说:“孩子,现在是  相似文献   

19.
称人用“个”,也可用“位”;“位”是敬称,不能用“位”来称自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生活中偶可遇到用“位”称自己的现象。例如在饭馆里或公共电汽车上,售货员或售票员问:“几位?”顾客或乘客顺口回答:“两位!”这“两位”中包括自己,能这样说吗?总是有点儿不妥当吧。如果说这大概是由于接着  相似文献   

20.
时下,对电视广告的评判有一种偏颇的趋势。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关于电视广告创作的“合理性”问题。比如对于《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评判者指出:“老母亲既然还在河边洗涤,可见这山村还没有装上自来水,那么这洗衣机怎么使用?抬到河边舀水人机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