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朝诗萃》是清代潘瑛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诗人集中在乾隆朝及嘉庆初年,客观上反映了清代中期诗坛繁盛的局面,对于研究清代诗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一,诗选继承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的选诗宗旨,以诗存人,注重诗歌的内容意旨。其二,诗选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清代中期诗坛的复古潮流由此可窥一斑。其三,其选录皖人诗歌很多,对于研究地域文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赵翼论诗以性灵为核心,其诗学思想的要旨是:注重诗人的创新精神,反对诗坛上盛行的复古模拟风气;强调诗人才气的重要性,但并不排斥学问。本文通过赵翼对苏轼的评论,结合乾嘉时代的学术思潮来阐述其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南宋后期诗坛,江西诗派、"四灵"派、晚唐体暴露出很多弊端,人们总结经验、探讨理论规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话作品,如《白石道人诗说》、《沧浪诗话》等,影响很大。而车若水所作《脚气集》并非诗话专著,且车若水又非著名诗人,所以并不为学界所重视。但是《脚气集》论诗却很有见地,是值得关注的,本文拟梳理、分析《脚气集》的诗学主张,发掘其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士祯作为清代诗坛领袖,诗论广传于世,感染中国数代文人墨客,并远播朝鲜给申纬以巨大影响。本文将《东人论诗绝句》与《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后秋柳诗》与《秋柳诗》相对比,深入研究申纬模仿王士祯的诗,揭示朝鲜文人申纬受王士祯文学思想及诗论的影响之深,并证实申纬不只停留在浅层模仿阶段,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特征,创出一条自己的文学之路,形成朝鲜文人独具特色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方东树的诗学理论,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昭昧詹言》,这是桐城派以文论诗的代表作。但方氏的诗学理论不仅限于此,他提出的“言中有物”、“满”与“诚”等要求,都具有积极意义。至于强调“胸襟”、以“文法论诗法”以及要求变化创新,也有可取之处。有传承,也有开拓,是方氏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六》以潘安仁《闲居赋》文行相违之事例,指出诗人之高情不容伪饰,裁示诗品与人品失真之流弊,牵涉到:一、心画心声失真之偏向。二、《闲居赋》的评价。三、潘岳“拜路尘”的品格考察。指陈出诗品与人品的交合分歧问题,以真淳为诗学之大根大本,示人鉴别真伪之要紧关扳。元遗山以潘岳诗文示例,惟其诗文中存在之品格问题尚无具论。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对"自然"这一审美艺术形式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儒道思想的融会贯通与古典艺术所遵从的和谐雅正的美学宗旨.  相似文献   

8.
《中兴间气集》基于风雅新颖的选诗标准及才性批评的论诗方法,先认可朱湾故作隐逸的行为,再赞赏其诗具有契合隐者身份的脱俗、含蓄优点;而且高仲武肯定大历诗坛的交游风气,所以偏好朱湾的席间应酬之作。《诗源辩体》基于律诗以初盛唐为典范,大历趋于衰变的贯通诗学视野,以初盛唐诗为参照凸显朱湾诗的语言浅俗之弊;而且许学夷反感交游权贵,故而鄙夷朱湾的席间之作,同时借贬斥朱湾诗,表达了对公安派俚俗倾向的批判。探析《中兴间气集》《诗源辩体》对朱湾诗的两极化评判,可窥见二者不同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一个卓有贡献的文学评论家,他第一次全面认识到情、言、声、义为诗歌的四大要素,并阐述了诗歌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世作诗与论诗立下了规范。  相似文献   

10.
陈子昂是唐代诗坛上承上启下的诗人,他扭转了初唐诗人重声色、轻风骨的风气,使唐代诗风向着刚健爽朗的方向转变。他的诗歌体裁多样,有律诗、古诗、绝句等。其诗用韵多种多样,所用韵部就有十八种。陈子昂诗歌创作在当时极具有代表性,因此从他的用韵可见当时唐代诗人的普遍用韵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诗学》,引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著作体例的划分,将以钟嵘《诗品》、释皎然《诗式》、欧阳修《六一诗话》为代表的诗歌理论著作分为“诗评”、“诗格”、“诗话”三类不同的诗论体裁,不具备体裁学意义。从体裁学意义来看,包括“品、式、格、话”等各种具有断想式的论诗方式和记录式、随想式的结构组织的论诗体裁都是各种类型的中国古代诗话。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源远流长,丰富多采。作为诗歌创作经验总结的诗歌理论遗产,也是极为丰富的。在古代诗歌理论中,对于形象思惟问题,不同时代的理论家,根据他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发表了极其深刻、极有价值的见解。整理和总结这份理论遗产,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的“诗要用形象思惟”的教导,对于提高和加深我们对于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创作规律的认识,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今体诗钞》是姚鼐仿王士祯《古诗选》而编,通过选目、体例、选诗策略三方面比较辨析,发现二者选诗均兼采唐宋,编排上都注重溯源辨体,选诗策略上都认同“钞不求备”,这从选诗侧面反映了姚鼐诗学与王士祯诗学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朱明明 《江汉学术》2021,40(3):85-94
自新文学革命至1923年前后,翻译和介绍外国诗歌、输入西方诗学原理的著作如井喷般不断涌现,中国诗坛显现出拥抱世界的气象.这些早期译介活动的意义和贡献主要是"放大了诗的眼光",而诗学原理与研究方法的引进,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训练了新诗人与读者们对待诗歌的眼光.从诗学层面看,依仗了世界风潮,或者说"西洋血脉与精神",中国诗...  相似文献   

15.
赵文哲是清代乾隆朝著名诗人,“吴中七子”之一。在大小金川战役中,壮烈殉国,年仅49岁。赵文哲早年虽服赝王士旗,但又兼取唐宋各大家,显示出较为宏通的诗学眼光。其人生的最后几年,随清军远征西南边塞,金戈铁马,诗歌日益变化新奇。赵文哲随军出征时所作《鲰隅集〉,以山水边塞诗为主。这些诗既对西南雄奇荒幻的山水进行描绘,同时又襄挟着乡关之思、羁旅之感和对身世遭遇的嗟叹。赵文哲的山水边塞诗扩大了古代山水边塞诗的表现领域,是清代山水诗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6.
绝句起源于汉魏民歌,体式上分古绝、拗绝、律绝三类,唐代绝句语短情长,兴象玲珑,令人唱叹不尽,是唐诗中最绚丽夺目的珍品。由于宋代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和明代赵宦光增补本误收、漏收、编次紊乱,我们今天重新加以整理。《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以北图馆藏明代善本为底本,校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阐明了一系列疑难问题,选引了历代有关评论及其它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在其生前,仅以隐士著称,不以文学显达.在他死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南朝宋、梁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经历了一个"三级跳"的文学升格运动:从"隐士"到"隐逸诗人"再到"独超众类"、"莫之与京",为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不仅留下了大量宝贵资料,并且定下了基调,这是陶渊明接受史的开端,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并未超出其藩篱.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除了文学创作外,也是一位严谨的学术研究者。他在古典文学研究、语文教育研究和新文学创作法研究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本文试从他的《古诗歌笺释三种》一书入手,分析他的诗学解释对儒家诗学解释学从形式、内容到解释方法等的继承与发扬。朱自清诗学解释是"析义为诗学之道",即努力在儒家诗学解释学的基础上,合理地借鉴西方解释学中的理论与方法,使得他的诗学解释至今仍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宋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对汉赋的认可与接受,促进了汉赋的经典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传统题材的拓展、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的学习等方面.文学家、评论家在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也是汉赋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唐宋时期理论上出现了一种"去经典化"的文学思潮,但主流还是肯定汉赋的功绩,对汉赋的发展、价值、作家作品、创作手法等方面予以评价.这种肯定对于汉赋经典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宋时期对于汉赋的注释、选辑、摘引等,也是经典化的途径之一,为明清时期大规模的汉赋文献整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诗学的现象学还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用主义是孔子诗学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既受艺术认识顺序的制约,又受春秋诗歌运用实践的推动。“兴观群怨”说和“思无邪”的基点安置在“达政、专对、进德”等春秋用诗实践的基础上,“达政、专对、进德”是通往孔子诗学“事实本身”的通道,是对孔子诗学进行现象学还原的探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