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校园暴力、中毒事件、踩踏事件、交通安全、师生冲突等"校园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师生的安全,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破坏了校园在大众心目中的"象牙塔"形象。引发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又有校园自身的管理疏漏和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频繁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危机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学校管理者不得不去面对的极其严肃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处理不好,势必会给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及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严重影响.在发生此类事件后,宁波市象山二中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致全校师生"校园突发事件通告书"、对教师团体和学生团体分别进行辅导及后续个体干预策略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活动,使他们尽快走出了危机事件的阴影,保证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校园危机是指在学校运作过程中,某些突发的事件严重阻碍了学校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了学校的生存问题。本文首先说明了校园暴力和校园灾难的概念及特点;然后简要介绍了西方校园危机事件的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西方校园危机管理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昭示着校园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尽管学校殚精竭虑,恨不能把学生装进"笼子"里管起来,校园安全事故还是层出不穷。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教育存在"短板"。长期从事校园安全研究的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认为: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安全教育缺失。尽管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比较到位,但学生的自护能力趋弱。  相似文献   

5.
美国校园危机干预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校园危机干预模式是近20年来以预防理论为指导建构的一套干预工作框架。该模式将学校看成一个整体,强调学校要建立校园危机团队,明确学校咨询员的角色,制定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提供结构化的程序和安全环境来解决青少年和学校教职员工重大的丧失与危机。这种模式未来将向系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建立校园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代表着学校危机干预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学校危机干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3年7月,韩国政府颁布了《"以学校现场为中心"校园暴力应对政策》并于2014年3月发布了一系列后续措施,旨在建构以学校为主体、学生、家长及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型校园暴力防治机制,构建一个"零暴力"的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开展校园暴力预防活动;推行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加强对被害学生的保护及对加害学生的引导;强化学校对隐瞒及虚报校园暴力实况的管理及监督;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正金塔县东坝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近年来,学校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立足岗位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努力践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人文校园",在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学校显著的育人特色。  相似文献   

8.
原绿色 《辅导员》2011,(9):66+62
跟很多普通学校没条件建校园电视台一样,我校也只有一个学生"快乐成长广播站"。每天学生上学、放学和课间,广播站要定期广播。虽然每天播音,但很多学生对广播还是充满神秘感,我经常看见有学生偷偷地从门缝里往播音室张望、偷窥。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就是他们快速成长的良好机缘,学校开展"新学校行动",提出要用创造性思维改进学校方方  相似文献   

9.
吴闽波 《文教资料》2008,(6):114-116
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近些年来,媒体报道了一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暴力导致身心伤害,甚至丧命的事件,其中典型的有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事件.但在面对校园暴力引发的危机时,许多学校管理者因缺乏处理危机的经验和必要的危机管理指导而不能及时对危机事件进行防控.笔者试图为如何及时、有效地防控校园暴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凯 《教书育人》2007,(12):46-46
第一关。就是要设立校园门口值班制度。一所学校的大门口,是校园危机潜伏最集中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学生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大量的学生同时出入,难免会出现拥挤和相互碰撞的事情。再加之,现在的学生都比较争强好斗,谁也不服谁,就更有可能因为一点点小摩擦而相互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基于此,笔者认为,校园门口应该实行学校领导值班制度。  相似文献   

11.
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本文设计了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园网络文化"网站的结构形式、功能及技术方案,力求通过这些文化网站与网页,使虚拟校园网络文化蕴涵学校的价值精神,体现出学校的校园意识与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校园里,校园暴力事件常有发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受校园暴力事件影响而产生心理危机的不仅仅是发生冲突的双方,还有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学生和教师个体或群体,如果不对可能受害者进行及时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有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本文通过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结合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模式、技术等,立足于国内中学校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适用于中学的整合连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涉及校园暴力事件的学校预警系统、应急处置、及时心理干预、以及事后干预的四个阶段,依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支持,重点突出“心理干预”的特点。以期能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良好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校园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新趋势."校园一卡通"是校园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许多学校把它运用到教学、后勤、考勤等方面,采取了统一的管理,为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带来了便利.如何借助"校园一卡通"系统,使学生管理更科学、合理呢?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3):149-150
文章介绍了校园危机的含义、发展阶段,建构了一个"三个时期、九个阶段"的校园危机管理机制,期望通过这个机制提升校园危机管理能力,让学生在校园中平安学习与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精神的"栖息地"。精神家园意味着学生在校园里有家的感觉,校园人际关系如同"家人般"关系。将"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学校"和"校园人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校园人际关系"的伦理本质。基于学校作为"共同体"的理解,校园人际关系具有精神性、非功利性和向善性的特点。反观我们的校园人际关系,在现时代背景下同事之间呈现为冷漠性的疏离关系,学生之间为竞争性的对抗关系,师生之间为支配性的操纵关系。因此,重构校园人际关系具有基础和救赎性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要坚持教育爱是校园人际关系的伦理本质,关怀和纪律是校园人际关系的伦理表征,需从合作和团结的角度进行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全面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预防校园学生欺凌要以"大安全"的管理模式,建立大安全观的管理思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综合治理,将消防、饮食、教学、治安、网络、交通、集会、心理、校园设施安全和校园暴力预防、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等统统纳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构建起全覆盖、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预防和消除校园学生欺凌。学校要严格日常安全管理,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在预防学生欺凌中的作用,加强平安文明校园建设,要求学校安全管理中必须建立预防学生校园欺凌的大安全观。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学校中存在一些校园危机,因此,农村学校管理者在统筹治理学校时,不仅要正确认识到农村校园管理中所面临的多种隐患,也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建立好农村校园危机的详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校园自杀事件后.校园正常教学秩序被打破。师生处于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学校应开展心理危机干预lT作。通常学校关注的是自杀事件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干预的对象往往是学生,却忽视了教师群体。校园自杀事件是意外性危机事件.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一些教师心理上会受到冲击。易产生暂时性心理失调。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提出 实践中,一些教师在批评教育违纪学生时,缺乏有效准备,导致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反效果,乃至恶化师生关系,引发师生冲突,甚至引发校园心理危机事件,严重危及学校和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这令我们深感忧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教育谈话效果不佳?如何有效地避免这种师源性的校园心理危机?具体有哪些实用的操作策略?研究这些问题,对指导教育实践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进程日益加快,人民群众对校园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校园与社会的"围墙"逐渐模糊,校园周边环境愈加复杂。近年来校园伤害事故频繁发生,性质日趋严重,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使得社会已经对校园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学校与学生关系的约束体系还是学校以前的一些规章制度,这样的现状导致一旦发生纠纷或事故,显然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制定一部《校园安全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